<p class="ql-block"> 清明期间汝城亲戚带我来到暖水镇北水村,这是一座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朱姓人聚居的传统古村落。古村临水而建,规模宏大,建筑高雅,排列有序。进村出村不走重复路,若不是朱许珍理事长热情带路,我也许一时难走出这座“迷宫”。据资料介绍,鼎盛时期有朱氏家庙、瑞公祠堂、新民学校、北水渡、北水庙、北水亭、孝子坊、登科坊、澄江桥、古井等古建筑。1978年东江水电站蓄水工程施工,北水村半村迁移。1987年改为全村迁至移民村定居,加之村子被洪水淹过,破损严重,曾经的北水古村繁华不在。现在所看到的是仅存的几十栋青砖瓦屋,有单体式和院落式两种风格,坐落有致,排列整齐。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数十条长满青苔不足两米宽,用青石板、河卵石铺就的古巷道在两旁一栋连着一栋的古色老房屋中延伸;斑驳的老墙有的已长满杂草或被绿树掩映。这里无人声喧嚣,无鸡鸣狗吠的热闹,却有着宁静、古老、原始的生态美,更感觉她承载着村里600多年来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点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朱氏家廟,这是村里朱氏家族供奉祖先、举办大型活动的地方,也是全族建筑的龙头。</p><p class="ql-block"> 朱氏家廟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因兴建东江水库,北水村移民,按照原貌乔迁于此。坐西南朝东北,砖木抬梁结构,马头山墙硬山顶小青瓦,三开间三厅三进,建筑面积264.8㎡。3月20号,朱氏家族在这里举行了大型清明聚祖活动。</p> <p class="ql-block"> 青石板、鹅卵石铺就的巷道</p> <p class="ql-block">朱理事长告诉我:左边这家在清朝出了一位进士。</p> <p class="ql-block"> 独立院落的门进,有圆有方。</p> <p class="ql-block"> 高耸的院墙如铜墙铁壁。</p> <p class="ql-block"> 右边是集市街,曾经北乡四周的村民都到此赶闹子,农村特产、柴米油盐、糖果糕点样样齐全,人来人往,好不热闹。移民以后便冷落下来。</p> <p class="ql-block"> 十八粮仓,建筑面积1660平方,上下两层,四合院式,一面楼房,三面粮仓,院内有晒谷坪。</p> <p class="ql-block"> 可惜村里木雕大都已腐烂</p> <p class="ql-block"> 目前,古村仅有两户人家居住,这是我遇到的其中一家,这对80多岁的老年夫妇舍不得离开这祖辈留下的老屋,坚守在古村。</p> <p class="ql-block"> 古村半数房屋已倒塌,只留下残垣断壁,成了老百姓的菜园子。</p> <p class="ql-block"> 朱理事长说,这是北水庙旧址,方圆几百里百姓都来此敬香。现在只依稀可见庙的部分地基。</p> <p class="ql-block"> 北水河畔,村东南旁,几颗百年老树,枝繁叶茂,默默守护北水村民。</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北水古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国家已安排资金,县里计划今年下半年动工修缮,我们期盼古村重现往日繁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