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优化我校初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探寻如何高效复习,精准施策,4月6日,初三语文一轮复习研讨活动在我校录播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作文修改与提升。陈雅妮校长、沈艳军副校长、教务处丁向阳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张灵芝老师以及语文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课堂展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4月6日,初三语文复习研讨课由初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刘璐璐老师执教,就初三语文大作文的修改与提升展开研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璐璐老师从学生联考作文真题所呈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作文明确学生痛点问题为“过程”缺失,新颖地采用微视频方式拍摄还原了学生作文,最大化地以技术化手段调动学生兴趣,转换解决思路,以视频拍摄方式破解作文难点,创新教学思路,进而引导学生聚焦“过程”部分的提升与修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后通过考场高分作文的引领,采用交互式白板与数据图表的呈现,定格过程细化为曲线图的呈现形式,直接而清晰地呈现过程中情境的变化。过程中采用101平板投屏技术,实时分享学生修改后的作品。最后再以人工智能AI完成的作品引发学生思考,并指导进一步修改的建议,聚焦细节提升。在课堂上即时发送细节描写资源包,让学生在资源商店中按需选择,针对个性化问题进行提升,最后在101平台中的讨论区进行点赞评价,投票选择最佳作品。课堂结束时,刘老师更是引导学生关注学校近期校园微视频创作招募,利用本课所学,学以致用,积极参与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刘老师以技术激趣、技术互动、技术限时、技术展示、技术提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帮助作用。带领学生思考如何将过程写“长”、写“实”,在层层深入的课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成长的真谛,充分契合课堂“定格过程显真实,聚焦细节探成长”的大主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讲座分享</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刘老师作了《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势》的讲座,聚焦今天的课堂实践,刘老师分享了她的实践心得,认为信息化教学相比于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在教学资源、互动性、便捷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并具体举例信息化教学软件的多种形式,如在线互动教学平台、智慧课堂、电子阅读器等。在具体操作上,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如熟练掌握教学平台的使用、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操作、掌握互联网的使用等。此外,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刘老师表示希望与大家一起合力探寻信息技术在初三语文复习中的独到之处,提升复习效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沙龙探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结束后,与会教师一起就目前世界潮流人工智能AI机器人对人类传统行业的冲击进行了探讨,主要聚焦于“Ai智能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话题。大家在讨论中碰撞,在碰撞中思考,在思考中明确,在信息化时代,学习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将是老师们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如何利用新技术为学生呈现出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必将成为各位老师将要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人类教师在人性化、情商高,沟通能力与亲和力,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显然,未来的优秀教师将是那些善于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教师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各位老师也应当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利用智能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成为掌握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虽然人工智能的出现解决了许多教育上的难题,但需要明确的是,性格才是人类独有的,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们从身心方面带给孩子的关心才是优势所在,因此,相对于冰冷的机器,情商高、人性化的老师将更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评课议课</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评课议课阶段,首先由刘璐璐老师对自己本堂课的设计意图进行说课,然后分年级组从不同维度进行评课。初一年级组的代表彭紫竹老师从有限时和信息技术融合的角度评价本堂课三次具体明确的活动限时实现限时目标,信息技术方面与语文实现深度融合。初二年级组代表吴冰菁老师从有协同与展评的角度观测,认为本堂课亮点多,学生协作与展示充分,但因容量多大,是否可以就一个难点突破,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时间。初三年级代表范梦姣老师从目标设定与达成度观测到本堂课对完成把“过程”写长的任务和对学生人生观的引导任务达成较好,但是对于把“过程”写“细”这一任务在最终环节没有充分展示出来。最后,陈雅妮校长高度评价本堂课从教学技法与实操性来说,都是一堂可复制、收获多的优质课堂。并从目标设定与实践任务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优化建议。对于初三语文复习,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灵芝组长最后做评课议课总结,向陈校长的精彩点评和倾心指导表示诚挚感谢,也向语文组教师表达了希望大家不断成长、阔步向前的殷切期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出深思,深思方致远,本次研讨活动是聚焦中考、放眼新技术、共享经验、共话策略的有效平台,对促进我校语文教学立足课标、聚焦素养、提升质量起着示范性作用,相信老师们对2023年科学备考的重点和难点有了更加精准的定位,在“立足教材,指向素养”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将用更坚实、更有力量的步伐迈向中考!</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