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宝林学校幼儿班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家庭教育公开课情况

文化

<p class="ql-block">《家校直通驿站——家庭教育公开课》栏目的是通辽广播电视台与科尔沁区教体局联合推出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录制的《家庭教育公开课》。</p><p class="ql-block"> 本期由薛贵和曲方炳两位专家讲师,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品质》。</p> <p class="ql-block">创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是以感知、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创新思维在短期之内是无法培养的,需要经过孩子艰苦的脑力劳动,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而获得,也就是说创新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时间知识的积累、素质的磨砺才能具备。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推理、联想、想象、知觉等思维活动。</p> <p class="ql-block">创造力的发展在儿童时期环境氛围的营造引导尤为重要。由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儿童心智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儿童时期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即更容易在良好引导下得到发展,同时也更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破坏所以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p> <p class="ql-block">有的破坏性行为的孩子,在家经常“搞破坏”,其实这个行为的核心点是创造力和好奇心。从心理的角度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孩子处在思维发展的特殊阶段,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世界;二是由于孩子处在好奇心和兴趣培养的重要阶段,周围世界充满新意极具吸引。面对类似情况,我们建议首先不要武断制止,而是通过规则加以引导,然后让孩子观察学习,最终达到培养目的。</p> <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创造力时出现哪些误区?家长在与孩子互动中能做些什么?两位专家从以下角度给予了建议:</p><p class="ql-block"> 第一、可以在与孩子在问题互动中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尊重不同意见、重视发展的过程、晚几分钟告诉答案等。</p><p class="ql-block"> 第二、不要剥夺孩子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即从孩子的角度支持、理解和引导。</p><p class="ql-block"> 第三、注重积累知识、注重能力培养、强化发现动机。</p><p class="ql-block"> 第四、平时注意多观察与多思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心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这能够让孩子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让孩子受益一生。</p> <p class="ql-block">1.给孩子提供尽情的探索环境</p><p class="ql-block">在保证孩子身体安全的情况下,不要给孩子设置太多的限制,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时孩子创造力的源泉。因此,家长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些能够帮助他们想象和创造的事物,如:刮纸、蜡笔和各种玩具,这些都是能够有效开发幼儿创造力的材料,家长应当给孩子创造这样一个能够尽情发挥、尽情探索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2.当孩子问为什么时,要先听他的想法</p><p class="ql-block">孩子都喜欢问为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要认识到这是很好的学习时间,大多数的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耐心的解决孩子的问题。事实上,家长应当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孩子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再思考一遍,形成逻辑,再变成语言说出来。在这样的流程中,孩子没有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针对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对培养创造力十分有效。</p> <p class="ql-block">3.重视孩子的逻辑,不要用成人的思路</p><p class="ql-block">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思维没有收到太多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孩子在思考问题时也是天马行空的。面对孩子的丰富想象力,家长应当尽可能的理解孩子的想法,多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引导孩子做出实际行动,将想法付诸实践。而不是强行按照自己的思路和逻辑灌输给孩子,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4.孩子做了错事要先问问原因</p><p class="ql-block">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往往更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也就会犯下更多的错误。如果孩子拿着好好地玩具车,但是把玩具车拆了。家长先不要训斥孩子,而是要问问孩子为什么要拆掉汽车,拆掉之后有没有什么想法。只有尝试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才能够避免孩子的创造力受到阻挡,更好的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5.如果孩子创作了什么,不要随意评价</p><p class="ql-block">当孩子制作了一个稀奇古怪的东西或者画了一幅四不像的画时,家长不要试图用成人的眼光理解这是什么东西,也不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东西,这个东西没有用,没有人这样画画等等。要知道,孩子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尝试,在慢慢的创作中,孩子会获得丰富的经验积累,为以后的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编辑:文化</p><p class="ql-block">初审:关晓红</p><p class="ql-block">终审:韩全喜</p>

孩子

创造力

家长

思维

培养

想法

不要

公开课

思考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