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瑛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与治疗

向日葵

<p class="ql-block">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具有较强传染性。</p><p class="ql-block">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高,全年均可患病,呈散发或流行,春夏季为流行高峰,尤其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易聚集流行。</p><p class="ql-block"> 该病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也可发病,但学龄前儿童感染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p> <p class="ql-block">  传播途径: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潜伏期为3~5天,多通过呼吸道传播,粪~口传播也较为常见,亦可通过接触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口腔疱疹液、皮肤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食用污染的水及食物也可造成感染。</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典型症状: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p><p class="ql-block"> 全身症状:该病起病迅速,常突然发热和咽痛,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可出现高热,严重者可达40°C以上,甚至引起惊厥,发热可持续2~4天。咽痛明显,严重者可影响吞咽。部分幼儿可因口腔疼痛表现出流涎、拒食、哭闹等症状。</p> <p class="ql-block">  局部症状:典型症状为口腔咽颊部疱疹,初期表现为咽部充血,进而咽颊部的黏膜上出现散在的灰白色疱疹,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疱疹周围红肿,1~2天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疱疹也可出现在口腔的其他部位。还可伴随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p><p class="ql-block"> 治疗: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此外发病期间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p><p class="ql-block"> 措施:注意做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幼儿应适当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发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温水浴等。超过38.5°C要给予退烧药物。</p><p class="ql-block">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家庭日常护理?</p><p class="ql-block">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室内清洁以及温湿度适宜,勤晒衣被。发热患儿应注意,衣被不易过厚,以保证散热。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减少病毒入侵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饮食尽量清淡,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硬等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适当多饮水。注意口腔护理,饭后可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密切观察病情,勤测体温,警惕高热惊厥发生。观察幼儿精神及饮食状况,是否有无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症状,一旦病情有变化,及时就诊。</p> <p class="ql-block">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预防?</p><p class="ql-block"> 了解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知识,了解其简便的识别方法及传播方式,以便出现相关症状可及时就医,并做好相关隔离防护措施。对孩子适当普及防病知识,教育孩子适量饮水,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咬玩具等。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孩子接触患病者。气温变化较大时,注意增减衣物。</p>

疱疹

咽峡炎

症状

口腔

发热

注意

幼儿

患儿

该病

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