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

崔小如

<p class="ql-block">“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罗马帝国在极盛的时候,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是出类拔萃的。整个地中海都是它的内海,包括现在的英国、法国、德国南部、俄罗斯东部,北非埃及、突尼斯等国家都是它的行省,还包括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p> <p class="ql-block">在公元元年前后,可以称得上帝国的,也就是东边的汉帝国和西边的罗马帝国。但到了公元4世纪左右,这个时候的罗马帝国和当年最强盛的时候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无论是内政、外交还是经济,都陷入了困境。</p> <p class="ql-block">从公元三世纪起北方兴起了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日耳曼人,居住在罗马帝国的边境一带。我们现在常说的日耳曼,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大的概念之下有很多分支,比如法兰克人、汪达尔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勃艮第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等等,他们都属于日耳曼这个大的民族集群。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由于受到匈奴人和其他外族的驱逐,开始成群结队地涌向南部的西罗马帝国。</p><p class="ql-block">在罗马人看来,这些日耳曼人就是文明未开化的蛮族,住的都是茅草屋,吃的都是粗制滥造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两种文明的冲突开始了,并且这个冲突一直持续了几百年。终于在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把首都迁到了东边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形成了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p><p class="ql-block">拜占庭继承了古罗马帝国的东部省份,由于领土太过分散,容易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侵袭,以至于它的领土面积经常会变。总的趋势是:随着周边文明的不断崛起,拜占庭的疆域不断缩小。</p> <p class="ql-block">第一.古罗马不采用世袭制度,而是“养子继承制”,现任元首选拔一位有才干的后辈,收为养子或女婿,成为帝国元首的继承人。从屋大维开始,罗马帝国最高统治者都自称元首。</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开始称帝的,就是戴克里先皇帝!即位后,他面临着帝国疆域巩固、税收财政改革、宗教信仰矛盾、民族政策调整等一系列问题,还要时刻提防外敌入侵。公元3世纪后期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帝共治”的方法来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意大利的米兰、和希腊的尼科米底亚,各设立一个皇帝、一个副皇帝辅佐。提防波斯人的入侵和阻止日耳曼人的侵略。</p> <p class="ql-block">第二.公元306年君士坦丁大帝统一了罗马帝国,于324年自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他废除了“四帝共治”和“养子继承制”。330年建立新首都---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大帝命名为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新首都成为他管理机构中心。为了让帝国统治更加稳固,君士坦丁引入了基督教作为指导思想。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罗马帝国境内的子民都享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发还了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一世在梦中从太阳神阿波罗处得到启示,“基督徒的上帝将保证他每一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并给了他一顶桂冠。”</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的最大优势是它能够清楚区分世俗与宗教各自的职责,允许政治和社会秩序不受神的注视。耶稣说“恺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马太福音》</p><p class="ql-block">325年尼西亚会议,确立了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教会成了帝国内继皇帝和元老院贵族之后,第三大拥有地产的群体。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是拜占庭帝国,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特性,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罗马帝国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第三.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大帝死后,罗马帝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战乱。公元378年皇帝瓦伦斯率军镇压哥特人暴乱,溃不成军之下皇帝瓦伦斯战死。此次“哈德良堡战败”成为古罗马帝国与中世纪帝国分家的时间点。</p> <p class="ql-block">第四.狄奥多西王朝(379—457年)</p><p class="ql-block">来自西班牙地区的军官狄奥多西登上皇位,狄奥多西一世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395年他将罗马和希腊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卡狄乌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定都米兰。霍诺里乌斯成为西部的统治者,定都君士坦丁堡。自此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438年,狄奥西多二世颁布《狄奥多西法典》</p> <p class="ql-block">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古典时代结束了,西欧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p> <p class="ql-block">第五.查士丁尼大帝(518-602年)</p><p class="ql-block">查士丁尼时代是拜占庭历史上第一次辉煌时期,把地中海变成了帝国内海。</p><p class="ql-block">482年查士丁尼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投靠军官叔父,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协助叔父当上皇帝。他先是与叔父共同执政,期间他处死叛乱贵族领袖、平定宗教动乱、缓和与西部教会关系,与波斯人休战、同时又与拉卡茨人和埃塞俄比亚人结盟。</p><p class="ql-block">公元527年叔父去世,查士丁尼继位,狄奥多拉成为皇后。皇后狄奥多拉是艺妓出身,智慧过人,辅佐查士丁尼处理朝政。</p> <p class="ql-block">529年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替代旧时的《狄奥多西法典》,成为帝国最权威的法典。法典强调了皇权至高无上,提出“君权神授”理论”;提出公法优先于私法;承认奴隶制存在的同时,规定了各界人士必须承认奴隶具有人的资格。该法典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对后世各国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法国《人权宣言》皆以此为蓝本。</p> <p class="ql-block">查士丁尼在位期间,从上到下对帝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p><p class="ql-block">经济方面,调整税制,积极发展工商业,从中国引进养蚕技术。</p><p class="ql-block">政治方面,对内加强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巩固奴隶制;对外积极军事打击“蛮族邻居”</p><p class="ql-block">532年改革导致了贵族和中产阶级的不满,爆发了“尼卡起义”。当时君士坦丁堡流行一种马车竞赛,驾驶员身穿蓝、绿不同色衣服代表不同车队支持的政党,斗殴暴乱。市长逮捕了闹事首领,求情无果后,两党人士开始在城市各处发动暴乱,捣毁教堂、焚烧元老院、攻打监狱,攻占皇宫。查士丁尼准备弃城逃跑,皇后狄奥多拉阻止了他。“头戴皇冠的人不应该苟且偷生,紫袍是最美的裹尸布!”查士丁尼羞愧不已,采取武力镇压和金钱收买方法,平息了市民暴动。</p> <p class="ql-block">贝利撒留</p><p class="ql-block">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评价,如果说在拜占庭时代有谁能够代表古罗马残留的勇猛善战,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贝利撒留。正是贝利撒留的军事天赋帮助了查士丁尼打造出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广阔的疆域。</p><p class="ql-block">527年领兵参加对波斯的战争</p><p class="ql-block">531年击败波斯4万大军</p><p class="ql-block">532年平定“尼卡起义”</p><p class="ql-block">533年率军1.6万远征北非汪达尔王国,一年后灭亡汪达尔</p><p class="ql-block">535年出征东哥特王国</p><p class="ql-block">536年进军罗马城</p><p class="ql-block">540年攻陷东哥特首都拉文纳、俘虏东哥特国王</p><p class="ql-block">544平定东哥特暴乱,由于皇帝猜忌被撤职</p><p class="ql-block">561被卷入阴谋中,遭逮捕,后释放</p> <p class="ql-block">公元532-537年查士丁尼一世下令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建筑的代表,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因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高达54.8米。</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史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从建成到20世纪这1600年的历史中,圣索菲亚大教堂历经沧桑,经历多少次火灾和地震,经历了基督教早期反圣象崇拜运动的冲击,见证了天主教与东正教分裂和冲突,遭受过十字军的疯狂劫掠,最后奥斯曼人用大炮攻破了君士坦丁堡,也许是觉得这座教堂太漂亮、太宏伟了,奥斯曼人没有忍心毁灭它,而是把它改造成了清真寺,成为了伊斯坦布尔的伊斯兰教最高圣殿”</p><p class="ql-block">1935年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为博物馆,198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土耳其时常以它为要挟,要求欧盟同意土耳其的入会申请。</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查士丁尼大兴土木之举耗尽了帝国的资源,加上君士坦丁堡大地震和537年农产品减产,541年地中海沿岸鼠疫爆发等一系列的天灾,帝国财力被耗尽,人力资源空前损失,拜占庭帝国进入衰退期。查士丁尼放弃意大利领土,专注防御波斯人,庞大的帝国版图一去不复返。</p><p class="ql-block">565年查士丁尼与贝利撒留去世,曾经光复古罗马帝国的辉煌时刻,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第六.希拉克略王朝(610-695年)</p><p class="ql-block">希拉克略最伟大的功绩是力挫了拜占庭帝国的老对手,萨珊波斯人。现代学者赞美他“是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堪称拜占庭的汉尼拔”。希拉克略除了战功卓著,更重要的是眼光长远、头脑冷静,理智且务实。他意识到“查士丁尼时代打回罗马,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荣光,不过是不切实际的梦想”,解决现实存在的隐患,才是务实的皇帝该做的事。帝国东边的萨珊波斯人、北边的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628年阿瓦尔人围攻君士坦丁堡)、西边的伦巴第人和西哥特人,虎视眈眈不断试图突破防线,帝国不得安宁。</p> <p class="ql-block">推行军区制,在边疆地区设置稳定的农兵阶层,闲时种田操练战时征战沙场,把当地行政权力归属于军事系统,将权利集中于将军。</p><p class="ql-block">633-639年借助军区制的优势,希拉克略在与萨珊波斯人的多次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夺回了真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公元651年,萨珊波斯亡于新崛起的阿拉伯人铁蹄之下。</p><p class="ql-block">以麦加城为主的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自632年开始的几十年间就崛起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萨珊波斯没能经受住冲击,被阿拉伯人打败,从此伊斯兰化了。</p><p class="ql-block">633~650年叙利亚、埃及陷落。</p> <p class="ql-block">655~677年穆斯林军队数次围攻君士坦丁堡。(673年君士坦丁四世统治时期,首次使用“希腊火 )(希腊火是一种以石油为主体混合了树脂硫磺等物质的易燃粘稠油脂,浮于水面附着于物体表面)当时高加索和亚美尼亚地区盛产石油,大量运往君士坦丁堡,希腊火源源不断。希腊火的制作过程和配方是绝密,不允许用文字记载,随着帝国灭亡,这一技术失传了,后人只能从阿拉伯人的史书中了解一二。</p> <p class="ql-block">阿拉伯人因忌惮君士坦丁堡高大厚重的城墙,没有选择骑兵陆战,而是选择了水路。自从突破达达尼尔海峡防线,攻占马尔马拉海沿岸的基茲科斯之后,阿拉伯海军每年都要进攻君士坦丁堡。</p> <p class="ql-block">第七.伊苏里亚王朝(717-802年)</p><p class="ql-block">726-812年皇帝列奥三世发动“圣象破坏运动”使得帝国政治动荡不安,社会及其不稳定。坚持圣象崇拜者遭毒打、抄家、游街、批斗、进监狱和没收财产、处死。教会高级神职人员只允许选择还俗结婚或者刺瞎双眼流放塞浦路斯岛。大地产和财产全部充公,修道院关闭,修士修女还俗。将教堂原有的壁画全部涂抹,以简单的十字架替代,或对对圣象的头部进行涂抹。残害圣象绘画雕塑的匠人,导致大量艺术家逃至西欧。</p> <p class="ql-block">所谓的圣像破坏论战,表面上是宗教矛盾,其实质是皇帝与教会的钱权之争。基督教早期明令禁止教徒膜拜绘画雕塑,在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用圣象和圣物装饰教堂变得狂热,教徒的狂热受益人正是教会。当时教会坐拥地产、无需缴税。皇帝心理不平衡,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教会却权势滔天富得流油。很多百姓不事生产,不交税,只想进修道院,造成军事人员短缺,粮食不足。</p> <p class="ql-block">(752-803年)伊琳娜女皇统治时期</p><p class="ql-block">她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皇,16岁选秀入宫,被钦定为利奥四世的皇后,利奥四世身体孱弱,伊琳娜辅佐摄政。当利奥四世英年早逝后幼帝登基,伊琳娜开始执政。她对儿子心狠手辣,派20岁的小皇帝率军大举进攻保加利亚,人员伤亡惨重。民众怀着怨恨情绪策动政变,被小皇帝残暴镇压。不久亚美尼亚地区居民反叛,导致了一场长达半年的内战。世人唾骂小皇帝残暴无能之际,伊琳娜又派侍女色诱皇帝,让大臣与教会都认为他荒淫。时机成熟,伊琳娜把小皇帝君士坦丁六世赶下台,刺瞎双眼流放孤岛。</p> <p class="ql-block">797年伊琳娜正式登基为女皇</p><p class="ql-block">伊琳娜由于从小受希腊文化影响较深,认为基督教的崇拜圣象活动是天经地义的。在她统治期间热衷于恢复圣像崇拜并实行修道院保护的政策,因此在她死后,帝国修道院的僧侣们把她置于东正教的圣人行列,故世称圣伊琳娜。</p><p class="ql-block">为了迫害宗教异己份子,她不顾阿拉伯人的侵扰危机,解散了亚美尼亚军区的防务。阿拉伯人趁虚而入,伊琳娜女皇倾尽国库财力来求和。阿拉伯人得寸进尺,抢夺了拜占庭帝国在东地中海的海上霸权,又逐渐渗透西地中海的制海权。</p><p class="ql-block">为了帝国大局考虑,她曾经竭力与查理大帝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试图和他结婚。而查理大帝也同样希望通过与女皇“联姻”使自己的罗马皇帝的称号合法化,并促成东西两大帝国的合并和罗马世界的再度统一。</p> <p class="ql-block">(771-778年间,查理大帝统一了分裂的法兰克人,征服了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王国,降伏了下萨克森和威斯特伐利亚的部落,让他们皈依基督教。800年教皇利奥三世授予他“皇帝”头衔)</p><p class="ql-block">只是,802年当查理大帝派遣的求婚使者到达君士坦丁堡,女皇就被宫廷政变推翻了。贵族废黜女皇,拥立财政大臣尼基弗鲁斯为皇帝。</p><p class="ql-block">女皇被流放海岛,迫靠纺纱维持度日,第二年病死。</p> <p class="ql-block">八.尼基弗里亚王朝(802-813年)</p><p class="ql-block">九.弗里吉亚王朝(820-867年)</p><p class="ql-block">第十.马其顿王朝(867-1056年)</p><p class="ql-block">867年马其顿的巴西尔一世完成了由农民到皇帝的转变,建立了马其顿王朝,他在军事和外交上都取得了成功,为他的后继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939年君士坦丁七世皇帝试图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塞浦路斯并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远征,虽以失败告终,却推动了出版行业的发展,关于帝国军事远征塞浦路斯的军备编制目录《战术总汇》成书</p> <p class="ql-block">巴西尔二世</p> <p class="ql-block">巴西尔二世是拜占庭帝国中期杰出的君主、政治家、军事家。“有着战士的秉性,又是伟大军事将领,兼有统治管理才能”。他在位的62年期间,拜占庭帝国达到了第二次黄金时期。”</p> <p class="ql-block">公元988年向罗斯国大公弗拉基米尔求助,通过联姻来满足罗斯人的虚荣心。罗斯人帮助拜占庭平息内乱,罗斯公国皈依了东正教。</p><p class="ql-block">巴西尔二世还组建了以罗斯人为主体的“瓦兰吉卫队”。</p> <p class="ql-block">巴西尔二世在位期间征战不断,先是光复了意大利南部,之后帝国重新控制了东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亚美尼亚,趁格鲁吉亚王国内乱之际吞并了高加索,并使巴尔干和东欧大部分地区皈依东正教。收复阿拉伯人占领的叙利亚南部和巴勒斯坦北部,与法蒂玛王朝签订友好条约。</p> <p class="ql-block">(保加利亚人定居多瑙河与黑海之间,从七世纪开始跻身为巴尔干半岛强国。9世纪初克鲁姆大公时代成为拜占庭的劲敌,807年战斗中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一世战死,保加利亚国王克鲁姆用皇帝头骨制成酒碗,传递于庆功宴。到了西蒙大帝时代迫使拜占庭俯首纳贡,立誓“要把矛插在君士坦丁堡黄金门上”,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时突发脑出血。保加利亚没有自己的文字,于是皈依了拜占庭的东正教,由此进入了欧洲文明圈)</p> <p class="ql-block">公元1018年巴西尔二世灭亡了保加利亚第一王国。</p><p class="ql-block">他下令将15000名保加利亚俘虏双眼剐去,砍掉双手,再放了他们。当脸上顶着两个黑森森血窟窿、双手渗着血,哀嚎震天的战俘们回到国王萨穆伊尔面前,国王血管崩裂死亡。</p><p class="ql-block">由于巴西尔二世在对保加利亚战争中残忍的对待保加利亚人,所以也有“保加利亚屠夫”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公元1025年,在攻击西西里岛的前夕,巴西尔二世因病逝世,终年67岁。他的去世标志着黄金时代的结束,拜占庭帝国从此走向衰落。</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杜卡王朝(1059-1081年)</p><p class="ql-block">建立初期就对贵族做出了巨大的让步,皇权式微。帝国长期赖以生存的军区制也逐步瓦解。</p><p class="ql-block">1070年代诺曼人开始侵入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疆域,1071年诺曼人又攻占了帝国在意大利的最后据点巴里。</p> <p class="ql-block">塞尔柱军帐</p> <p class="ql-block">1071年由于指挥上的分歧,帝国军队在曼奇克尔特之战中被塞尔柱土耳其人击败,罗曼努斯四世被俘杀害。这次大败导致帝国永久失去了安纳托利亚的大片领土,伊斯兰势力再次进入小亚细亚。</p> <p class="ql-block">1071~1078年米哈伊尔试图通过结盟,联姻外交的手段来遏制诺曼人对帝国领土的蚕食。</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科穆宁王朝(1081-1185年)</p><p class="ql-block">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年)</p><p class="ql-block">1081年阿历克塞一世在内战政变中获得胜利,重建加强了科穆宁家族中央集权。</p> <p class="ql-block">但是内战破坏了帝国军队的建制,迫使帝国开始大量采用外国雇佣部队。为了付高昂的雇佣军军饷,建立常备陆海军,阿历克塞一世剥夺教会财产,导致民怨沸腾。</p><p class="ql-block">1081年第拉修姆战役,被诺曼人击败,步兵主力瓦兰吉卫队受到重创。</p><p class="ql-block">1082年,拜占庭帝国想借助威尼斯海军的力量,抵抗来自欧洲中部的诺曼人。威尼斯借机从拜占庭帝国这个名义上的宗主手上,要来了一张特许证“金玺诏书”。诏书规定,威尼斯商船和商人在进出拜占庭帝国境内各港口时,都有免税的特权。</p> <p class="ql-block">1085年收复为诺曼人占领的部分领土。</p><p class="ql-block">倾举国之力对突厥塞尔柱人进行了有力的抵抗,随后向西方教皇求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号召西欧骑士远征耶路撒冷,开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其实是失地农民、落破骑士和宗教狂热者,喊着“收复圣地耶路撒冷”的口号,却在过境拜占庭的时候,把帝国搅得乌烟瘴气)。</p> <p class="ql-block">1098年第一次十字军部队到达君士坦丁堡。十字军收复了尼西亚,阿历克塞一世借机收复小亚细亚西部地区。(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双方都不能忘记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互相革除了对方的教籍。)</p><p class="ql-block">1098年至1108年间,再度与诺曼人作战,迫使安条克公国臣服。1110年后,阿历克塞一世对塞尔柱人发动进攻,于1116年在菲洛米利昂重创塞尔柱军队,收复小亚细亚沿海地区。</p> <p class="ql-block">约翰二世(1118—1143年)在位</p><p class="ql-block">被称为“美男子”或“好人约翰”。25年统治生涯中,他与神圣罗马帝国缔结同盟;在巴尔干击败了佩切涅格人、 匈牙利人和塞尔维亚人;对抗小亚细亚的突厥人,光复了大量小亚细亚半岛为突厥人所侵占的拜占庭城镇城市和堡垒;控制了从门德雷斯河以西至奇里乞亚和塔尔苏斯的所有道路。</p><p class="ql-block">有力地展示了拜占庭皇帝在基督教世界中的领导者地位。</p> <p class="ql-block">约翰二世还成为了拜占庭与十字军联军的领导者,1138年约翰二世带领军队开往东方,挺进穆斯林占据的叙利亚地区,重新确立了对奇里乞亚和十字军安条克公国的宗主权。</p><p class="ql-block">在约翰二世时期,拜占庭帝国人口重新恢复到了1000万人左右。</p><p class="ql-block">1143年约翰二世在一次围猎中意外中箭,患上败血症而亡。</p> <p class="ql-block">曼努埃尔一世(1143—1180年)在位期间,击败塞尔柱王朝,成功收复奇里乞亚,迫使安条克称臣,击败西西里的罗杰,一度攻克罗马,还于旧都。</p> <p class="ql-block">1147年第二次十字军东征</p><p class="ql-block">(十字军帮助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一世打败摩尔人,攻克了里斯本,收复失地运动)</p> <p class="ql-block">1150年平定塞尔维亚叛军,征服沿海地区。又联合罗斯人进攻匈牙利,使其称臣。在外交上挑拨北亚平宁诸城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动摇了腓特烈一世的霸权。取消威尼斯的贸易特权,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拜占庭商人在地中海的地位。1176年土耳其人罗姆苏丹国,在米利奥赛法隆大败罗马军队。终结了皇帝试图收复安纳托利亚失地的计划。曼努埃尔一世一病不起,1180年病逝。</p><p class="ql-block">曼努埃尔一世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种种努力,使拜占庭帝国得到复兴,因而当时得到了“大帝”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安格洛斯王朝(1185–1204年)</p> <p class="ql-block">1201年,在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号召下,欧洲各国的封建领主,筹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整个地中海地区只有威尼斯有实力组建舰队。</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威尼斯统领是年过九旬双目失明的恩里克·丹多洛。双方达成协议,威尼斯将负责把十字军运输到目的地,并提供9个月的给养物资。作为报酬,十字军必须支付85000银马克,把战利品的一半分给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十字军这次远征的目标不再是耶路撒冷,而是打算南下埃及,打击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尤布王朝(1187年阿尤布王朝的创始人萨拉丁,从十字军手里重新夺回了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威尼斯人的算盘是,如果十字军获胜,威尼斯就能在埃及建立一系列殖民地港口,能以更便宜的价格,购买东方的珍贵商品。</p><p class="ql-block">然而到了约定出发时间,十字军各国骑士和军队还没到齐,尾款交不上。丹多洛认为,要是半途而废,威尼斯的损失拿不回来,还会把罗马教会和出兵的欧洲各国得罪了。</p> <p class="ql-block">1202年十字军出海远征,目标不是埃及,而是威尼斯人的海上贸易竞争对手扎拉(克罗地亚沿海地区)扎拉被十字军顺利攻占,城里的战利品太少,别说补偿威尼斯,连十字军内部都不够分。</p> <p class="ql-block">这时候拜占庭帝国的王子阿莱克修斯,派遣使团前来,请求十字军帮助自己复位,作为报酬,他愿意从国库里给十字军和威尼斯人20万银马克。</p> <p class="ql-block">1204年4月,第四次东征的十字军和威尼斯人联手攻陷、劫掠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洗劫一空,帝国图书馆化为灰烬,拜占庭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同胞被杀,妇女被强奸,私人财物被抢夺。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居然是同为基督教徒的十字军。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据不完全统计,十字军获得的战利品总价高达40万银马克。</p> <p class="ql-block">老谋深算的丹多洛为了安抚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愤怒,就宣布君士坦丁堡已经皈依了罗马天主教。</p> <p class="ql-block">这一场改弦更张的十字军远征,为威尼斯带来的不仅是巨额财富,还拿到了地中海上原本属于拜占庭帝国的贸易港口和城市,比如整个希腊西部、科孚岛、克里特岛。威尼斯人还占据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港口和兵工厂。可以说,威尼斯踏着昔日宗主国拜占庭帝国的身躯,让自己在地中海上的霸权地位达到了巅峰。</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拉丁帝国(1204-1261年)</p><p class="ql-block">十字军在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后,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封建王国拉丁帝国。</p><p class="ql-block">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彻底摧毁了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物质基础,瓦解了国家统一所需的基本结构。严重扰乱了帝国延续几百年的中央集权管理秩序。十字军的入侵,把西欧的封建割据传统强加给了拜占庭,整个国家都被十字军弄得四分五裂:尼西亚帝国、伊庇鲁斯、特拉比松。</p><p class="ql-block">拜占庭长期陷入了类似于无政府的状态,再也没有能力发展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强国。在元气大伤后的一二百年里,拜占庭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收拾西欧十字军的残局。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帝国的东方,一支力量正在悄悄崛起,这就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奥斯曼人渗透进拜占庭境内,不断蚕食帝国领土。</p> <p class="ql-block">第十五.巴列奥略王朝(1261-1453年)</p><p class="ql-block">1261年迈克尔八世在热那亚帮助下夺取尼西亚皇位,进而消灭拉丁帝国,收复君士坦丁堡,恢复拜占庭帝国。然而其实只不过是回光返照,昙花一现。</p><p class="ql-block">到12世纪末,小亚西亚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入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曾经归属于拜占庭帝国小亚细亚地区的希腊语居民,逐渐改宗伊斯兰教,拜占庭帝国兵源和粮食日益枯竭。</p> <p class="ql-block">到1453年,拜占庭已经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周围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清楚知道,帝国已经日薄西山,不是土耳其人的对手。当土耳其人向他提出放弃君士坦丁堡,给他一个其他城市来统治,君士坦丁十一世依然坚决拒绝。君士坦丁堡埋葬着历代皇帝的陵墓,象征着整个拜占庭的精神,是从古罗马时代承袭下来的祖先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人的统帅是土耳其苏丹22岁的穆罕默德二世。与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一样,同样背负着祖先的使命。据说奥斯曼帝国的创建者,年轻时做过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腰中长出一棵大树,树根连接着整个亚欧大陆的四条大河,而一片片树叶则像宝剑一样,齐齐指向君士坦丁堡。在几百年里,“奥斯曼之梦”的传说,一直在土耳其的军队中广泛流传。</p><p class="ql-block">除了荣耀问题,往深了看,奥斯曼人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非常渴望被整个世界认可,想在法统上取得合法性。那么就必须拿下君士坦丁堡这座古罗马正统之城!</p><p class="ql-block">这场君士坦丁堡之战,对拜占庭和土耳其双方来说,其实是一场法统之战,也是一场意识形态之战。</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围城的陆地兵力超过10万人,拜占庭只有7000人守城军,其中2000人是外国雇佣兵。</p><p class="ql-block">这场仗持续了好几个月,原因是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十分坚固。</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二世花重金雇请了匈牙利工匠乌尔班,研发秘密武器火炮。(乌尔班在战争开始以前,先来朝见君士坦丁十一世,拜占庭拿不出足够的钱供养工匠。于是他“跳槽”到了奥斯曼人一边)</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十一世此时除了继续加固城墙、清理护城河,最后的一线希望就是盼着以罗马教廷为首的西欧各国能派兵来支援,但最终没有等来援兵。</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二世宣布5月29日将是总攻日。眼见大势已去,朝廷大臣们都请求君士坦丁十一世逃走,建立流亡政府。这时候,皇帝只剩下一颗必死的决心,他要与君士坦丁堡共存亡。</p><p class="ql-block">528日晚上,圣索非亚大教堂里,代表天主教的拉丁神父和代表东正教的希腊牧师并肩,进行了拜占庭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全基督教范围的礼拜。君士坦丁十一世发表了最后的演说,为帝国葬礼最终致辞。</p> <p class="ql-block">29日凌晨,奥斯曼火炮齐射,城防塔楼一座座被摧毁,君士坦丁十一世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他抛下了象征皇权的节杖,大喊一声“城池已经失守,但我还活着”,然后催着战马冲入敌阵,消失在了乱军当中.....</p> <p class="ql-block">传说在城破的时候,一名天使下凡拯救了这位英勇的君士坦丁十一世,把这位拜占庭的末代皇帝变成了大理石像,藏在君士坦丁堡下面。如今的希腊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基督徒再次征服这座城市的时候,他就会重返王位。</p> <p class="ql-block">为了防止拜占庭死灰复燃,1460年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兄弟被杀死;</p><p class="ql-block">1461年最后一个希腊人国家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剿灭。</p><p class="ql-block">自此,穆哈默德二世将自己看做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p><p class="ql-block">其实还有一个人被漏掉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公主,她在首都陷落之际,逃亡到了罗马城。1472年她嫁给莫斯科大公,因此莫斯科大公国自称“拜占庭帝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拜占庭给斯拉夫民族留下了深刻印记,是斯拉夫人的伟大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拜占庭传教士希利尔发明的字母,成了斯拉夫语言的基石。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标志后来成为了俄罗斯的国徽,高举东正教的大旗,自称“第三罗马”</p><p class="ql-block">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爆发…</p> <p class="ql-block">阿拉伯地区清真寺的圆顶,以及俄罗斯地区各种像洋葱头一样的房屋圆顶,这其实就是非常典型的受拜占庭风格的影响,它们的灵感都是同样来自于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非亚大教堂是一个接一个的圆顶和半圆顶,彼此相连。到了阿拉伯地区,它们把圆顶外部形态和内部装饰改进,发展出装饰画。而到了俄罗斯地区,为了适应寒冷下雪的气候,把圆顶的底部缩小,形成了洋葱头样式。</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西安,有一个石碑刻着汉字和叙利亚文,这个碑的名字叫做“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是古代中国对拜占庭的称呼,“景教”是当时从拜占庭帝国流传出来的基督教的一支,它经过了当时的伊朗和中亚地区,在唐朝传入中国。</p> <p class="ql-block">拜占庭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特殊阶段,从公元4世纪到1453年,相当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到明朝,界定了欧洲“中世纪”的始末。</p><p class="ql-block">换句话说:从拜占庭帝国开始,同时期的“西欧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学术荒废、教权横行,政权割据。与其说是黑暗的一千年,不如说是征战的一千年。</p><p class="ql-block">拜占庭有着鲜明的东方基督教特征,但又保存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精髓。这种保存,在古典文化已经荒废的中世纪,是独树一帜的。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破,一部分东罗马知识阶层逃回了西欧,他们带回来技术和文化,一个新的时代到来,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复兴的正是拜占庭所保留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推荐书目《拜占庭三部曲:新生-巅峰-衰亡》、地中海三部曲:《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海洋帝国》《财富之城》、《拜占庭》、《拜占庭的赠礼》、《拜占庭帝国》、《伊斯坦布尔:三城记》,延伸阅读推荐甲骨文十字军系列</p> <p class="ql-block">推荐纪录片《BBC拜占庭:三城记》、央视纪录片《千年拜占庭》、南开大学公开课《拜占庭的历史与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