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出风格 “赛”现精彩——记临沂市小学数学讲课比赛活动

武秀勤

<p class="ql-block">  为展现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进一步提高全市数学教育质量和各教研团队老师们的教研水平。 2023年4月10日--14日,临沂市优质课大赛(小学数学)在临沂市一小和二小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次活动由临沂市教科研中心于江美主任主办。市直、各县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各学校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span>分两组进行,共呈现71节课。</p> <p class="ql-block">二组—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p> 折线统计图—临沭王裕赛 <p class="ql-block">《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  如何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如何分析折线统计图、如何应用折线统计图就成了本课学习的核心所在</p> <p class="ql-block">  学生认识折线统计中“点”和“线”的作用,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同桌合作探究交流,在合作中逐渐明晰了认识。</p> 折线统计图—河东刘纪红 <p class="ql-block">折线统计图中最关键的就是点和线,这里就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研究。本节课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同时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p> <p class="ql-block">  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先把直条变成细条,又把细条变成细线,最后这些线变成了“点”,然后连点成线,自然生成了折线统计图。这样既把握住了新知识的生长点,又使得折线统计图的直观表象水到渠成,为接下来的探究做了极好的铺垫。</p> 掷一掷—平邑李腾 <p class="ql-block">本节课由《掷一掷》的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去,体验生活,引发思考,得出结论。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参与知识的学习,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放手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用心去经历、去体验、去发现并创造性地去学习。</p> <p class="ql-block">整个教学过程,深刻地体现出新课标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注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p> 鸽巢问题—沂南李金刚 <p class="ql-block">鸽巢问题又叫抽屉原理。来源于一个基本的数学事实。是数学重要的原理之一,在数论、集合论、和组合论中有很多应用。它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鸽巢问题”,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探究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帮助学生加深对“总有”和“至少”的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操作中,经历探究过程,感知、理解抽屉原理,建立模型是本节课难点。</p> 三角形的内角和—郯城刘玲 <p class="ql-block">《三角形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学会了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上对三角形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并且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角,熟悉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教材的数学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重要性质,数学的核心思想是分类和转化思想。此内容教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特性,也是学生进一步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重要基础。</p> <p class="ql-block">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经历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推理过程,渗透了推理及转化的数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学习体验。</p> 3的倍数的特征—沂水刘晓娜 <p class="ql-block">通过“听”就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打通珠子的颗数和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存在什么关系呢?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借助计数器的直观演示,可以比较直观的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的特点:一个数各个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本来抽象的结果通过利用计数器的拨珠子,自然地得到突破这难点,学生也有话可说,也会善于在利用计数器上珠子进行观察、总结,发现3的倍数的特点也就不再生硬,反而有种水到渠成、果熟蒂落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借助方块图,对算理的进一步探究,捅破了学生认知中的最后一层“窗户纸”,让学生可以“法”“理”相融,真正了解“其中味”。</p> 3的倍数的特征—市直李新芳 <p class="ql-block">“3的倍数特征”是继“2,5的倍数特征”之后教学的,虽然它们之间的关系紧密,它们都是研究自然数倍数的特征,背后的原理也相同,但是前者又有其特殊性,两者的难度程度差异很大。2,5的倍数特征主需要关注个位,而3的倍数特征与各个数位的数字都有关,加之先学习“2,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会给学习“3的倍数特征”带来负迁移。</p> <p class="ql-block">教学倍数特征时,除了教学“是什么”,我们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感受到3的倍数特征其实和2、5的倍数特征是一个道理,从而找到判断一个数的倍数特征的“通法”?</p> <p class="ql-block">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深层次地挖掘知识间的联系,有意识地进行“通法”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结构化,认知上不只止步于“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还能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p> 因数和倍数—罗庄张莎莎 <p class="ql-block">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数论知识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习分数,特别是学习约分、通分,需要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进一步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需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为基础。因此,在认识因数和倍数时,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说理、辨析等方法牢固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本节课中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得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真正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加深理解,化解难点。</p> 认识负数—临沭金怀美 <p class="ql-block">《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本节课生活情境中的材料吸引学生注意,从温度计、电梯、玩游戏时完成的账单支付引出生活中的负数,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写一写、画一画理解负数。在分享与交流中,学生理解了负数是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而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总之教师在活动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和思维发展的余地。</p> 分数的意义—河东靖海云 <p class="ql-block">本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p> <p class="ql-block">本节课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p> 用数对确定位置—平邑渠怀玲 <p class="ql-block">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上下前后,在二年级还认识了东南西北等位置方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用数对确定位置》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建模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p> <p class="ql-block">教学中,渠教师设置了紧紧相扣的环节,从规定列和行到表达列和行的顺序,再到如何用规范的语言记录位置,让学生在不断描述学生位置的过程中不断地自主修正。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后,转入自助取药的真实场景,从格点转入格子,实现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p> 用数对确定位置—沂水吴兆君 <p class="ql-block">《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吴老师可谓是设计巧妙,别出心裁,在层层递进中,在思维冲突中,在点的运动中,让学生的思维从低阶逐步走向高阶,促使学生的思维进阶有迹可循。</p> <p class="ql-block">  整节课以追踪光头强为主线,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一维直线→二维平面→三维空间”,还向同学们渗透了“点动成线,线点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空间知识,在点的运动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促使学生思维进阶!</p> <p class="ql-block">庄子说“始生之物,其形必丑”,意思是刚刚出现的事物,必然不够完善,但它是不断走向完善的基础。吴老师引领师生一起经历了一个由不统一、不简洁到统一、简洁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p> 可能性—沂南薛文涛 <p class="ql-block">《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重点在于使 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确定与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 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流想法。“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但比较抽象。</p> <p class="ql-block">薛老师幽默的数学课《可能性》。从玩脑筋急转弯到转转盘的游戏,再到猜谜语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研究兴趣。在探究中教师通过摸红球解释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三个关键词。本节课在掷骰子、抛硬币、玩转盘的活动中演绎精彩。幽默贯穿始终,孩子们从玩中学习,在学习中发 现,在发现中感悟,感悟中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长方体和正方体—郯城朱玉伟 <p class="ql-block">《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有关知识,是学生初次研究立体几何图形。</p> <p class="ql-block">朱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几何图形,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借用学具摸一摸初步认识长方体,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拼一拼、摸一摸、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的中让学生感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p> 怎样通知最快—沂水李晶 烙饼问题—临沭高雷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罗庄朱明娟 <p class="ql-block">《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在玩游戏中探索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征。知道了伟大的数学莫比乌斯带的制作方法:将一张普通纸带一端固定,另一端扭转180°后,再将两端粘接起来,得到的曲面叫作莫比乌斯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