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分类 <p class="ql-block"> 便秘是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和粪便干结。根据便秘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临床治疗可分为三大类: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混合型便秘。</p> 1、慢传输型便秘 <p class="ql-block">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指粪便在结肠中通过缓慢,水分吸收过多,好发于老年及女性患者。本病占慢性便秘的16%-40%。根据结肠运动异常的特征可将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分为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迟缓型便秘。</p><p class="ql-block">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主要表现为长期便次减少,可3-7天以上排便一次,缺乏便意,腹胀,纳差,不敢正常进食,进食后腹胀加重,或有便意,排便费力,蹲厕后不能排出粪便,或每次排出少量粪便,粪便干结,排便时间延长,一般在15-40分钟,甚至不能排出粪便,仅能排气,必须依赖泻药排便,且疗效逐渐减弱至消失,甚至最后使用泻药也完全不能排便。</p> 2、出口梗阻型便秘 <p class="ql-block"> 当粪便运输到直肠,达到一定容量,刺激肠壁感受器,发出冲动刺激腰骶部低级排便中枢,并上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便意,大脑皮层发出冲动,产生排便反射,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紧张,肛提肌收缩将括约肌向外牵拉,肛管直肠角角度增大,粪便通过肛管排出体外。在试图排便时,如果肛门直肠及周围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直肠管腔相对狭窄,或直肠管腔过度扩张,或盆底肌肉不协调收缩,或肛门括约肌松弛不充分,或排便时或排便时直肠推进力不足等而出现排便费力、排便不尽、肛门坠胀等肛门直肠梗阻感时,称为出口梗阻型便秘。</p> 3、混合型便秘 <p class="ql-block"> 出口梗阻型便秘可单独出现,也常常与慢传输型便秘共同存在,互为因果,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根据结构改变可分为7类: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盆底疝、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