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 筑梦 铸人——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资助工作

适美东门

<p class="ql-block">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始建于1948年,目前共有东门校区、文体校区、创业城校区、运河校区4个校区,145个教学班,学生7693人,教职工312人。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严格按照《济宁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资助工作做到了“有标准、有特色”,有效实现了“助学筑梦铸人 ”</p> <p class="ql-block">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p><p class="ql-block"> 学校在坚持学生资助工作“七个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组织机构标准化、工作职责标准化、制度建设标准化、办公场所标准化、资助程序标准化、信息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努力做到“四个统一”(认定标准统一、流程统一、资助程序统一、资助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统一),将学生资助工作打造成为“有标准、有特色”的学校民生品牌工程。</p> <p class="ql-block">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p><p class="ql-block">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和各校区执行校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定期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专题办公会议。</p> <p class="ql-block">  (二)健全制度,细化管理</p><p class="ql-block"> 学校根据上级资助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制定完善了学校《资助工作管理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资助资金发放管理制度》、《资助资金信息保密制度》以及《资助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实施细则,强化工作流程,保障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开展。</p> <p class="ql-block">  (三)规范流程,三级认定</p><p class="ql-block"> 学校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济宁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依据家庭经济因素、特殊群体因素、突发状况因素及其他影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因素,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分为“特殊困难”、“困难”和“其他家庭经济困难”等二至三档,切实做到规范流程,逐级认定,科学一致。</p> <p class="ql-block">  二、彩虹行动,筑梦铸人</p><p class="ql-block"> 在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七个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作为我区唯一的“山东省党建品牌示范学校”,我校党总支时刻关心每一位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建立了困难学生档案,建设了“心愿墙”和“温暖小屋”,经常与困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开展了“大爱东门 彩虹行动”为主题的特色育人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一)彩虹行动暖人心</p><p class="ql-block"> 全体党员干部、教师员工分别与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覆盖“1+N结对爱心帮扶”专项行动。每学期定时开展“谈心行动”“专业行动”“温暖行动”“志愿行动”为主要载体的“彩虹行动”,用“大爱大德大情怀”架起了党员干部、教职员工与困难学生之间心心相映的“彩虹之桥”。</p> <p class="ql-block">  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不仅通过“心愿墙”和“爱心卡”等方式为困难学生提供学习用品、家庭生活物资等方面的帮扶,更重要的是做到了“扶贫更扶志”和“助学更铸人”,勉励学生从小自强不息,报效祖国,努力做到“人穷志不穷”,积极上进,努力学习,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回报国家的关爱和学校的关心。</p> <p class="ql-block">  (二)主题教育强志气</p><p class="ql-block"> 学校每学期都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晨会等时间组织开展“诚信教育”“扶贫扶智”“关爱身边的小伙伴”“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宣传活动,通过手抄报比赛、书法征文大赛、演讲等多种育人方式,大力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活动,勉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成才、报效祖国。</p> <p class="ql-block">  (三)全员家访抓共育</p><p class="ql-block"> 学校为进一步宣传好、落实好上级资助政策,每学期均先后多次对每一位困难学生进行跟踪式家访,了解困难学生受助前后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的转变与提升,进一步加强家校社沟通,初步形成了全环境育人的良好态势。</p> <p class="ql-block">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一)学校将在资助工作“规定动作不走样”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特色教育品牌”,深化“彩虹行动”教育力度,深度挖潜,扩面增效,积极尝试开展校企联合,吸纳社会捐资助学力量,鼓励企业爱心捐助,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二)主动与民政、妇联、团委等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心愿墙”“爱心资助卡”“温暖行动”“希望小屋”等资助育人活动平台协同育人,继续优化资助工作的社会氛围。</p>

资助

学生

困难

工作

学校

标准化

认定

行动

育人

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