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石碑揭秘乡村记忆

拙人梦

2021年5月份,山西省五台县阳白村第二通元代石碑再出世,此消息一出,便长了翅膀,在阳白村上空流动,在乡亲们口中传递,人们急切地盼望了解石碑上的信息,希冀从碑文中能挖掘探索出石碑所在的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过往。 一、石碑概况<br>石碑为青石材质,高170厘米,宽85厘米,厚10厘米。底部石榫长20厘米,宽34厘米。石碑碑阳碑阴均有文字,有的清晰可见,有的模糊,有的缺失。<br> 石碑从村民孟广隆(希政北稍恕支庆字辈,官名孟旺阳)院子里挖出。寻找石碑的位置颇费了一些周折。<br>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此石碑曾经向世人展露过它的容颜。<br>当时孟广隆新批了宅基地,宅基地位于阳白村北稍北面,解放前属于孟昌生(希政北稍恕支宪字辈)家后场院,再往北就是燕家坟。燕家坟地名之“燕”字,至今无人能说得清它的确切写法,只是口耳相传读其音。在阳白村及周围村庄,亦无“yan”姓人氏。如今,燕家坟一带已盖起了大片住宅,人们将这一片区域统称为北稍,逐渐忘记了它的旧名。<br>孟广隆住进新房子后,陆陆续续地,四周包括燕家坟一带都成了住宅区,阳白村居民区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迅速扩展。<br> 在孟广隆家院子西南面,新房子入住时留置了一土坝,土坝既可以当西围墙,也方便生活中取土,入住时间久了,土坝面积在减小,土层密度在松动,孟广隆决定在院西围砌院墙。就在砌围墙墙脚向地下挖土时,发现了一通斜插于地下的石碑。石碑体形巨大,人们用绳索、木杠、滚木等工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拉到地面上来,见到石碑,人们判断石碑底座也在附近,大伙利用手里的工具,铁锨镐头之类,尽力在石碑出土的周围遍寻,未果。<br>石碑出土之后,在村里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大家不断来围观,七嘴八舌讨论石碑的年代,石碑的内容,因石碑字迹模糊,人们零零星星能认出个别字来,既连不成文也断不了句,时间久了,大家对它失去了兴趣,孟广隆顺手将它做了猪圈护栏。再后来,猪不养了,猪圈也不复存在,石碑由于自身的重量,逐渐下沉,再一次埋入地下消失不见。<br> 同时期与石碑一起出世的,还有周围其他地域的一些枯墓。孟昌槐(希道官道天叙支广字辈)家院子的东墙上,曾被雨水冲刷出了带有尸骨的墓穴。孟计川(希政枣间闇然支宪字辈)家院子里,挖菜窖时出土了带有壁画的墓坑,顺势做了菜窖……见多了同类的事情之后,大伙也见怪不怪了。 光阴流转, 2021年5月4 日,孟福锁(希政东股瑷然支繁字辈)一行九人代表阳白孟氏,参加了河北平山县蛟潭庄镇庄窝村孟氏家族的聚会,席间大伙交流了诸多话题,寻根问题,保护阳白文物问题,振兴阳白村文化发展问题等,找寻孟广隆院子里石碑立刻提上了议事日程。第二天,孟月锁(希政东股瑷然支繁字辈)带领孟秀川(希学窑脑昭字辈)、孟书伟(一队,希政东股耀然沛然支繁字辈),孟芳柱(九队,希政东股浡然支繁字辈)等来到孟广隆家院子里开始找寻石碑工作。用了两天时间,准确探测出石碑的具体位置,大伙合力将其从地下掘出,运送到近几年兴建并初具规模的阳白村福田寺内。随后,孟月锁又请专业人士为石碑拓了拓印。 回头再看石碑的过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石碑短暂的露面,一定是为它能回到福田寺埋了伏笔,如果它在1958年前出世,也可能像其他石碑一样或垫了水库底,或做了建筑基石。如今,古碑安然站立福田寺院内,福田寺不仅庙貌辉煌,像设庄严,更是历史文化自动赓续,正是“古碑重立,香火有继”。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 二、碑文<br>郝公□□文遇碑誌<br>公諱文遇,臺州白泉鄉人。□氣禀聰明,幼懷藻鑒,宿蘊天聰。融智海於胷中,聳義山於言下。雖生枝」…别…又化人得真……讳此道。以崇噐量,究十二部之玄文;廣大慈悲,度三千之含識。淨土無」……之…穷…香積之淨土。或妙善之世界,或無垢廣嚴之國,或不空成就之方」……一念普□,便十方而得□,求彼求此,随相随緣,正見心生,化佛目覩。惟公十念,虔誠九品蓮臺,或」……以一……空…年…暮磬诵□經文,使十惡五逆之人迴心,俱往九品三生之众。啓念皆」……五無……從□有師孫八人謹發虔心,遂不吝不資之費,命工礱石於墳前,并列世系」……□□□修於淨行,得人人共證於真空,永辭東土之恩親,常作四方法之眷」……三界合靈,同生清淨之鄉,永處真常之地者矣」。<br>阿彌陁佛□大千,徧界分明不覆藏。文潞尚能求淨土,坡公猶願往西方」。七重寶樹人人具,九品蓮臺處處香。不涉一程親見佛,廻光返照好承當」。<br>……<br>曾祖郝冲<br>授三藏國師法旨正亨,門資:<br>講主智大∞男道吉,次男道立,孫男呆儿、小呆<br>戒師智付,門資道惟、道性,師孫德初<br>授三藏國師法旨正敬,門資:<br>長男智才∞長男道實,孫男贾堅<br>講主智德,門資道濟、道安<br>授三藏國師法旨正雄<br>長男智正 長男道寬<br>     次男道闊,孫男趙児<br>     次男道正,孫男郭朵<br>     次男道直,孫男望後<br>次男智整 長男管倉,次男李安<br>次男智長 長男郭安<br>次男智旺 長男魏驴<br>旹大元至正十三年歲次癸巳丙辰月丁酉日丁時建<br>臺州□□村石匠頭目楊巨川、男楊興刊 宋國寶 <br>鄉貢□□进士阴阳 孟仲徽書<br> 碑陰<br>朱氏——<br>男智大妻孫氏,孫男道立妻孟氏,孫男呆兒,次小呆。<br>長女玉宅郝氏,二妞乔宅郝氏,三妞任宅郝氏。<br>白氏——<br>男智才妻董氏,孫男道實妻張氏,重孫男賈堅<br>長女郭宅郝氏,妹夫郭因<br>竇氏——<br>男智平妻劉氏田氏→長男道寬妻劉氏<br>次男道闊妻趙氏,重孫男趙児<br>次男道正妻劉氏,重孫男郭朵,次小郭朵<br>次男道直妻劉氏,重孫男望後<br>次智整妻竇氏、李氏——孫男管倉<br>次智長妻郭氏,孫男郭安<br>次智旺妻王氏,長男魏驢<br><br>先祖娘娘田氏<br>曾祖娘娘孟氏<br>……<br>孟□(康氏、□氏),<br>長男都統孟錄鐘氏→長男孟鎮孫氏→長男孟伯雄田氏,次男孟伯壽張氏,次男孟思溫楊氏→男孟世民,長孫孟君惠王氏。<br>長男都統孟錄鐘氏→次男孟顯梁氏→長男孟伯英高氏,次男孟伯祥茹氏,次男孟思忠杨氏。 <br>次男孟怀張氏→長男都院孟珍尹氏→長男峽州稅務大使孟邦吉郭氏,次男燕南河北道十路奏差孟邦献姚氏,次男孟邦彦王氏→长男,孟居从,次男孟居实,次男孟居宝。<br>次男孟怀張氏→次男孟友賢王氏。<br>孟□王氏→男孟铁姚氏<br><br>祖娘娘竇氏——<br>老老爺竇潤高氏——<br>老舅舅竇新郝氏<br>老舅舅竇霖杜氏<br>老舅舅竇資白氏<br>老舅舅竇彬王氏<br><br>大姑郝氏,姑父竇思益,男竇印<br>二姑郝氏,姑父齊仲監,長男大廣,次男大友<br>三姑郝氏,姑父僧副民吉祥,長男塔兒,孫男道遺<br><br>同發□□□建立石屯所,八人智大、智付、智才、智正、智整、智長、智德、智旺<br> 说明:<br>1、文中□为无法辨认的字。<br>2、文中……为无法辨认的内容。<br>3、文中→是笔者为方便认读人物关系所加,石碑上没有。<br>4、石碑碑阳上三分之一部分风化严重,其余部分字迹漫涣不清,经多次核对,前后勾连,整理出现有内容,为认读方便,碑文中少部分内容,特别是人物世系内容没有完全按照碑面顺序位置排列。<br> 三、碑文信息解读<br>1、此石碑属元代石碑无疑。立碑时间为“旹大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歲次癸巳丙辰月丁酉日丁時建”,距今670年。书写碑文者系元代举人孟仲徽,“鄉貢□□进士阴阳 孟仲徽書”。<br> 2、石碑为郝文遇墓碑。石碑碑题为“郝公□□文遇墓志”。碑题中有两个字无法认读,关于墓主人准确身份不敢妄下断语。<br>郝文遇,阳白村人。“公諱文遇,臺州白泉鄉人。”白泉乡,地理名称,其起于何时,所辖范围有哪些村庄,笔者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但可以肯定,阳白村在宋代、元代时在“白泉乡”的所辖之下。善文村延庆寺宋代经幢上面记载“ 代州五臺縣白泉鄉善文村人”“陽白村孟緒,郝榮,白凝,郝保……”等内容。阳白村发现的第一通元代石碑“郝公宗祖墓誌”中记载,“公文郁姓郝氏,台州白泉乡阳白村人也。”在宋元时代,白泉乡名称被普遍提及,阳白村、善文村只是它所辖之下的村庄之一。郝文遇墓出现在阳白村土地上,阳白村人无疑。<br>郝文遇本人的生活和佛教关系密切。郝文遇墓碑碑文缺失内容较多,碑文中记载郝文遇本人的信息极少,但记载的佛教内容极多,“以崇噐量,究十二部之玄文;廣大慈悲,度三千之含識。”“求彼求此,随相随緣,正見心生,化佛目覩。惟公十念,虔誠九品蓮臺”等文字内容,都表明墓主人的生活和佛教关系密切。在文中,为其立墓碑的孙辈,也称为“师孙”,“有師孫八人謹發虔心,遂不吝不資之費,命工礱石於墳前,并列世系”。<br> 3、立碑人是墓主人郝文遇的八个孙子。“同發□□□建立石屯所,八人智大、智付、智才、智正、智整、智長、智德、智旺”,这八人的名字重复出现在石碑的碑阳碑阴两面,笔者把碑文内容前后相互参照,反复核对才准确辨认出八人姓名及人物关系。笔者也是在准确辨认出八人的姓名之后,才得到捋清碑文中人物关系的钥匙。碑文中以记载郝文遇一脉世系为主,同时记录了郝文遇妻子、郝文遇母亲氏族的简要世系关系。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此石碑的出世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文字内容不仅是文献没有记载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记录阳白村文脉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阳白地域的人文历史、文化风貌。<br>为郝文遇立碑的孙辈八人的名字,同时出现在大天池寺“五台山大天池寺圣躅之碑”上,他们同属于大天池寺沙门五枝派 “赐紫沙门子理,门资山主普显”一枝。“五台山大天池寺圣躅之碑”立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比“郝文遇墓志碑”早11年。 “五台山大天池寺圣躅之碑”中记载,“智旺”任阳白福田寺住持,“智付”任滩上村福田院住持。<br>八人能为其祖父立体量如此巨大的石碑,他们的经济实力、名誉声望一定超出一般民众。<br> 4、石碑碑文记录了郝文遇直系七代传承关系。郝文遇的儿孙辈成人后都用了法名,而且所有有法名的子孙几乎都出现在“五台山大天池寺圣躅之碑”上,他的三个儿子是 “授国师法旨传戒正亨,正敬,正雄”,其中“正雄”在“五台山大天池寺圣躅之碑”是“正惟”,笔者认为这两个名字是同一人,只是认读拓文时出了偏差。<br>为准确了解碑文中人物关系,笔者把郝文遇世系谱用表格排列,认读起来更直观更方便。<br><br> 5、石碑碑阴面,碑文用很大比例记录了一支孟氏六代人物传承关系,也正是这部分内容让笔者疑惑了很久。捋清碑文中人物关系后发现,这支孟姓是郝文遇的母亲一族。之所以这么详细记录这一支孟姓人,笔者分析可能有三方面原因:(1)在元代,娘家人在家族关系中地位极高,正如习俗中所说“三亲三不亲,娘舅为大”。(2)这一支孟姓在当地地位显赫颇有威望。人物中的“都统、都院、峽州稅務大使、燕南河北道十路奏差”等官职身份个个不一般。(3)这一支孟姓就在阳白村。<br>在阳白村,人们口中流传这样一句话,“自古以来,阳白村有孟、郝、刘”三大姓。自“古”的“古”可以延伸到什么时候呢?<br>前文中已提到,善文村延庆寺宋代经幢上面有“陽白村孟緒,郝榮,白凝,郝保……”等内容。宋代经幢明确告诉我们,宋代时阳白村孟姓人郝姓人已有据可查。元统三年的“郝氏宗派”墓碑中,也有郝姓和孟姓联姻记录。故而郝文遇母亲一支孟姓人在阳白村居住的可能性极大,人们口头流传的“自古以来,阳白村有孟、郝、刘三大姓”并非空穴来风。至少在宋代,阳白村孟、郝两姓已成大姓。<br>从碑文撰写者孟仲徽中举人这件事侧面也可以印证,元代时孟姓在阳白村已扎根多年。在封建社会,一个家族如果在一个地方没有深耕多年,培养一个读书人都很费劲,更何况能培养出一个举人。<br> 为准确了解碑文中孟姓一支人物关系,笔者也将其家族用表格排列,认读起来更直观更方便。 石碑中包含的信息还有很多方面,笔者重点从阳白村姓氏角度分析阳白村的历史,毫无疑问,阳白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传统村庄,尽管上千年来,它名不见经传,容颜蒙尘,但她无疑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之一分子,它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华夏农耕经济的“活化石”,纵然岁月淹没了黄尘古道,流年熏染了沧海桑田,昨天从未走远,相信我的家乡——阳白村,正迈着自己独特的步伐,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