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桥就屹立在村口,横跨在低吟浅唱的小河上,是我村的一座地标式古建筑。外人总喜欢这样问“你家隔石等子木桥多远?”而我每次总得意洋洋地回答“我家就在木桥旁边。”因为隔木桥比较近,我自记事起便与木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古桥真名“永济桥”,始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古桥集亭、廊于一体,通体木质结构,以木梁柱为构架,柱、梁、檩全为木制榫铆构件,柱间设长条木凳,檐下安放斗拱。翘角飞檐,气势雄伟;灰塑神兽,栩栩如生。整体风格既通透活泼,又稳重大方,体现了清代湘中地域优秀而高超的桥梁建筑水平,具有较高的历史建筑艺术价值,已成为我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古桥俨然是我村的商业休闲中心。最先是我村的正屠夫在古桥东端摆了一张长方形木案桌,每天早上这里就是他的肉摊了。随后应婶挑了补鞋担子驻扎古桥上,再后来付婶在古桥旁边自建了一间小红砖房经营起了理发店,庄叔则在另一端紧挨古桥自搭了一间简易木房置办了一家小代销店,就连走街串巷的外地货郎也会在古桥上停驻半天或一天。人们三五成群,或来购物,或来闲聊。有人带来了扑克玩“升级”或“五十K”,有人带来了象棋在激情搏弈……大人们谈笑风生,我们小孩子们则大闹桥亭。我们喜欢在木板铺就的桥面上来来回回地走动,聆听“嘎吱嘎吱”有韵律的脚步声;我们更喜欢用不同力度在木桥面上欢蹦乱跳,此起彼伏的“咚咚”“哒哒”声演奏成美妙无比的音乐,尤其是木板反弹的瞬间恍似腾空飞翔的乐趣振奋人心!</p> <p class="ql-block">古桥不仅是我们儿时的“蹦床”,更是我们乐此不疲的迷宫。我们会攀柱而上,沿着横梁爬遍斗拱上的各个角落;更有甚者爬到了瓦面上,坐到飞檐上晃荡。每次上下学路上,我们都会三五成群地来到古桥上比赛爬梁或捉迷藏,亦或在桥上写写作业。</p> <p class="ql-block">最热闹最难忘的是古桥上的夏夜。那时没有电视机,家家户户都是点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古桥成了夏夜人们乘凉的好去处。夜幕降临后,附近居民陆陆续续来到了古桥上。若爷是带着二胡每晚必来的,那时的夏夜多美啊:浩月当空,凉风习习,蝉鸣蛙叫柳枝摇,芙蓉出水流茧绕,时爷拉起了二胡,洪哥吹起了口琴,董叔笛子来伴奏,乐声宛转悠扬,令人神怡心旷。最有趣的是纤伯有时会兴之所至为大家表演几段“地花鼓”,引得众人捧腹大笑……</p> <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时光如水。随着电视、手机的普及,这样的夏夜不复存在了。村里的公路拓宽硬化后,公路两旁商铺林立了,人们有了更好的娱乐去向,就连小孩子们也鲜少来古桥上玩耍了。</p><p class="ql-block"> 这座沧桑的古桥,经受了百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有了很多裂纹,就像世纪老人那布满皱纹的脸。桥面木板有许多已经断裂或翘起,瓦片也滑落了不少。二零零二年村里乡贤集资,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了修缮,只是桥面的木板全部换成了大石板,就连在文革中破坏殆尽的关帝圣阁也重新恢复好了,整座桥亭更加气势恢宏了。但因为人流稀少反而显得寂静阴森了,尤其是漆黑的夜晚我是不敢独自一人从桥亭中穿行了。</p> <p class="ql-block">古桥悠悠,虽旧貌已换新颜,但繁华已逝、热闹不再。怀念儿时的古桥,那些人那些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