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宗的郫都区人民都认识这图片是郫都区“创智公园”,也有人会说是磨底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到磨底河又不得不说“科创高地 • 锦秀郫都”,用“生态郫都”的宜居理念,完成整治和升级区域形象的磨底河公园,准确的叫“磨底河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 它同属于是磨底河,但你转一圈,就会发现该条河怎么是一河两名呢?即:“磨底河”和“摸底河”这下可把郫都人民给搞“惛圈”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查搜磨底河是成都市中心城区6条主河道之一,发端于都江堰,起于郫都区两河口(所谓“两河口”,即是清水河与磨底河两条河的入口)黄瓜桥,从走马河分出,自犀浦而下,进金牛区境、入青羊区境,穿金沙遗址,与清水河在送仙桥附近汇合后,流入浣花溪,成为了南河的主要水源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磨底河又写成摸底河,到底那个是对的呢?细细查询、走访,算是搞了个半清不楚,磨底河的名字在成都市区和郫都区当下各种场合都可以见到两种写法,即磨底河和摸底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磨底河,而其正名应该是“磨砥河”,其名起于,早先的人们在河边磨刀磨玉。河水潺湲流去,人们在河畔消磨傍晚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将磨底河改写成摸底河,体现出一种民间性,其一是说有神仙指点摸鱼一类的传说,;其二是说:那时的摸底河,清澈得能一眼看透,能摸底,不是用手,是用眼睛。清澈明亮未必干净,但摸底河就是干净,能舀起来就烧茶做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三则是讲其河穿行而过现今的金沙遗址,在3000多年前,这条河的宽度以及它的水流量,相当于现在的五倍之多,这是怎么样得出来的呢?</p><p class="ql-block"> 是因为当时在发掘金沙遗址的时候,从这遗址的周围,发现了有很多的乌木埋藏,之所以叫摸底河,因为在3000多年以前,附近的居民总在这条河的底部摸来摸去,你问摸什么?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来自于成都西面,也就是发源于四川的岷山山脉,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岷山其上多金玉”,所以自古以来,四川的西北高原,都是产黄金和玉石的,那这些矿物元素跟随江水大量的裹挟被带到了成都平原积淀下来,而且纯度还不低,根据松潘县志的记载,直到30年代在岷江河谷里边,仍然产一种黄金被称为漳金,而纯度达到四个九,在岷江当中绝大部分发现了金沙含量都是在94%左右,而恰好它与金沙遗址里面发现的这些黄金制品的纯度是差不多的,所以3000多年前当时的老百姓,就从这摸底河当中淘到了大量的金沙,而把他们堆积下来一代一代的传承,就做成了目前金沙遗址里边考古发现的这几百件黄金制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摸底河,书上一般记录均为磨底河,名字最早见清乾隆八年王来通所著《灌江备考》,后清嘉庆地方志《郫县志》、同治地方志《成都县志》、《都江堰河道水利记》中对这条河流的记名均是“磨底河”,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地名领导小组出版的《四川省成都市地名录》,还是把这条河流写着是“磨底河”,并无摸底河的相关表述。就是现在网上许多成都市行政区划图,“摸底河”,“磨底河”两个名称都在用,有时一张地图上两个名称还并列称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河桥上写的是“摸底河”而周边的街道和车站,都遵从典籍,写着磨底河,比如“磨底河横街”,但你要问周边百姓,他们会固执地说是摸底河,成都文人的笔下,也大多写作摸底河。他们改写的不是一个字,而是指证一条河的前世今生,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怀想和期许。磨底河也可以是摸底河,不要这么快地抵达它。</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