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律旧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时光里,语文组集体备课开始啦!</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7日下午,全体语文教师聚在一起进行了五年级集体备课!</p> <p class="ql-block"> 主备人林敏老师此次备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 林老师先讲述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和方案、以及这堂课的主题思路、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等阐明自己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满载听课的感受,参与了集体评课。大家畅所欲言,见仁见智,不虚夸不溢美,肯定了授课老师的优点,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p><p class="ql-block">张艺老师点评:文言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有音乐性的语言。朗读是执教文言文的“先遣部队“。文言文教学的范式之一就是朗读。《课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有依据的。教学文言文的课堂,第一标志性教学就是师生共读,书声朗朗,不读通,读准,读流畅不开讲。朗读就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林敏老师就组织了反复多次的朗读,展示了学习文言文因循古法,循序渐进的方式,读代替教师串讲,也能有效引导学生亲近文本,逐步进入学习状态!</p> <p class="ql-block"> 同年级龙桂梅老师点评:林敏老师的《杨氏之子》亮点有:1、层层深入,重难点突出;2、活用课件,语文功底扎实。建议:1.文中孩子的“聪慧”体现引导不够;2.多样性激活“课堂”兴趣。</p> <p class="ql-block"> 教导主任张兰琴小结:“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说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活动。让我们品味诸多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不一样的教学风格,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理解文言文最好的方法也还是“读”,林老师遵循了文言文的教学规律,但读的形式还要多样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还可以加强一点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大家进行了全面细致地点评,提出了这么多中肯的意见后,林敏老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修改!</p><p class="ql-block"> 精心地备课是为了更好地授课,随后,一堂更好的落地课就产生了……</p> <p class="ql-block"> 林老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学生不懈索,积极参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体会文言文的朗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并准确地抓住语言的艺术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看他们认真投入到课堂的样子,多好看。</p> <p class="ql-block"> 听课老师们安静聆听,不时细声讨论,认真记录着自己眼中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结束后,授课教师林老师针对自己的授课内容再次进行了教学设计说明以及教后的感受!秉着相互学习的态度,语文组全体教师再次相聚党建室,对林老师课给予高度评价!进行精彩点评!形成共案!</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教导处主任张兰琴就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进行总结:这次语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能够牢牢把握教材总体方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展开解读,希望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都能研由所获,从而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从过去的“闭门造车”、“孤军战”,到如今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教育教学路上,我们一直相伴学习,凝聚集体智慧,绽放教学激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