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末。普济寺。一片静谧。草地边,立着一幅硕大的墨字——“静”,可爱,拙朴,弘一法师的字迹。每个笔画,若条条幽径,引人入胜,仰望有青山,明月;俯视有清泉,绿树。屏息凝视,默默揣摩,浮躁的心似乎跟着沉淀,沉到最深的底处……</p> <p class="ql-block"> “静”是水墨里开出的花,千姿百态,令人沉醉。欧阳询《千字文》的“静”字,小巧精致,似那玉玉纤手中的青花瓷,楚楚动人。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的“静”字,苍劲有力,外刚里柔,悄然孕育着整个春天。颜真卿的“静”字,温顺厚实,像一只宠物猫般,温情地对着你微笑……不同的书家,笔下的“静”字,都不同凡响,以各自的风格绽放在艺术的长河里,熠熠生辉,闪闪烁烁。乍看,尽态极妍,百媚顿生;再看,虚极静笃,清清朗朗;细看,心静怡然,如沐清风……</p> <p class="ql-block"> “静”字,左“青”,右“争”,让人想到的是“群青争春”。放眼望去,眼前的一切,万木峥嵘,与“静”字相益得彰,映衬得妥妥帖帖。香樟抽出了新枝,青绿中透着羞涩的红润,花小如豆,瓣白蕊黄。红叶石楠,擎着一枝枝红叶,厚实光亮,给足春天仪式感。串钱柳的嫩芽,带着鹅黄,密密匝匝,缀满枝头。红花继木,红艳艳的,一大片一大片,丝状的花瓣,是二月春风的手艺。“群青”,争先恐后地,或钻,或冒,或吐,或拔,或爆,或破,或绽……不管它们是以何种方式面世,都是悄无声息的,没有喧喧嚷嚷的,低调,祥和,安然,以致于你在不经意间发现,它们已是灿若繁星。但这种静,不是柔弱的,消极的,而是向阳而生,生机盎然,春意萌动,厚积薄发。这种静,不染尘埃,不惹闲愁。这种静,纯净温暖,安逸优雅。</p> <p class="ql-block"> 山寺门前有风铃轻响,丁零当啷,玲琅清亮,似玉佩轻击,恍若来自远古时空……万籁此都寂,但余风铃声。风铃声让“群青”显得更为娴静。然而,比起在春风中乍现的叶芽与蓓蕾,深埋地底的根更静,它们默默地扎根,默默地蓄力,静得让人几乎忘了它们的存在。透过那一个个灵气十足的墨迹,背后是那“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的不语时光,笔耕墨耘。这种静,是一种至好的生活状态。庄子曰:“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不受轻扰,静里修身,静里养性,自在成长,乐哉悠哉!</p> <p class="ql-block"> 静里风光无限好,删繁岁月有余闲。心静如松,乱云飞渡自从容;心静如水,明月映照不染浊;心静如烟,落闲草屋逐夕阳。做个安安静静的女子,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