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故事

Merlin

<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孩子,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课堂。而我们现在的孩子们,却远没有我们小时候自由自在,与大自然疏离了。我家的孩子也是二年级的学生,也正是天真烂漫的年龄,我深知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是他们学习、体验、观察、探索的最好场所,孩子走进大自然,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还可以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p><p class="ql-block">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有同学告诉我,我班有同学下课到操场的角落,树底下,草丛中去捉蚂蚁,我微笑着点点头,心里想:“捉蚂蚁?这群孩子!”谁知这周接连来我这里报告同学们捉蚂蚁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我发现周三的语文课上,郭家轩时不时地、偷偷扭头和王铭涵、常诗晴有说有笑,不知在干什么?下课把他们叫到身边询问,才知道王铭涵在玩下课捉来的2只蚂蚁,蚂蚁放在铅笔盒里,吸引了同桌常诗晴和前排的郭家轩都来观看。又是蚂蚁!</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恰逢学校值班,刚刚到操场,李佳馨和贾汉铎就跑来告诉我:“老师,吕妙涵、石皓轩一下课就去后院捉蚂蚁去了。”上课了好一会,他俩才匆匆忙忙地跑回教室,手里的铅笔盒里有好几只蚂蚁呢!哦,我明白了,我说上课怎么看见吕妙涵不好好听课,往铅笔盒里铺纸张,原来是为了给蚂蚁布置家呢!看来不管不行了,捉蚂蚁成一种流行,成一种风气了!于是上课时,我问道:“听说咱班同学这几天迷上了捉蚂蚁?都有谁去捉过?”这一问,教室里顿时吵闹起来,孩子们的说话声震耳欲聋,一石激起千层浪,“石皓轩去过,郭家轩去过,吕妙涵去过,李佳馨去过······”报名字的,争辩的,乱成一团。“这样吧,去过的同学自己举个手,老师不批评,只是好奇咱班有多少人去过?”这一下不得了,有一多半的同学竟然都举起了小手!看来蚂蚁的吸引力还不小呢!</p><p class="ql-block">恰逢周三写话课,我宣布:“今天的写话题目是——蚂蚁来到我们班”,“哇,哈哈······”孩子们又热闹起来,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听着他们的议论,我心里暗自高兴,这次的写话一定会写得不错!因为贴近他们的心灵,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写话就是我手写我心的啊!</p><p class="ql-block">我在班级微信群发了一条信息:“下课捉蚂蚁,上课写蚂蚁,写得挺好!”没想到,家长群的朋友们秒回,石婷钰妈妈:“我家捉的蚂蚁带回来养在瓶子里呢!”高一辰妈妈:“听我家孩子说,他去捉蚂蚁,没有捉到。”邓羽馨爸爸:“我家的蚂蚁养在自动铅笔的铅盒里。我家还养了乌龟,仓鼠,蚕。”家长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我灵机一动,心想:何不举行一个“蚂蚁来到我们班”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多一点走近蚂蚁、了解蚂蚁,既保留了他们的童心和好奇心,又顺势引导、规范他们的行为,岂不挺好?</p><p class="ql-block">周四下午放学后,我加班加点查找蚂蚁的资料:图片,故事,电影,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周五上午第二节课带领他们一起画蚂蚁、说蚂蚁、赞蚂蚁、写蚂蚁四个环节。画蚂蚁最有意思,他们笔下的蚂蚁各种各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简笔画,有的是卡通,有的竟然画成了毛毛虫,可见并没有仔细观察呢!于是我出示了蚂蚁的简笔画和孩子一起画蚂蚁,孩子们后来还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老师画的蚂蚁可真好,就像真的一样呢!”我们又一起看了蚂蚁身体结构图,看了蚂蚁齐心协力搬运实物、逃离火海的小视频,听了蚂蚁家族团结的故事,同学们都瞪着好奇的眼睛认真地倾听。课后,我又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写了日记“蚂蚁来到我们班(二)”。你都不相信二年级的孩子们写的有多好,对蚂蚁有了更多的佩服和赞美。最后我推荐孩子们星期天观看电影《别惹蚂蚁》。星期天只有一个作业,就是看电影,简单写观后的想法——《蚂蚁走进我们班(三)》。</p><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后,我家孩子急切地要带着我、带着棒棒糖去广场的草丛中验证甜食到底是不是蚂蚁最喜欢的食物?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已达到了,不是吗?</p>

蚂蚁

孩子

同学

去过

我家

铅笔盒

大自然

下课

郭家轩

吕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