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院记忆与情结

JK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  导语:这是一篇我一直想要写的东西,也是一部大院发小期待分享的文章,其中收录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珍贵图片近百幅,有7000多的文字介绍,希望能唤起您对童年及中学时代、对大院的美好回忆……</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说的大院是指文化大革命前后,各级党政军的机关大院。大院有大门、有门卫、有围墙、有办公楼、宿舍和饭堂,自成一体。大院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已引起社会的一定关注。</span></p> <p class="ql-block">▽发小兼老伴在大院子弟聚会时双双登台2018</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十年代,我出生在一个有点文化的干部家庭,有幸在LZ的4个大院居住过。大院邻里和谐、幽静整洁、绿树成荫,处处可闻鸟叫虫鸣,特别是在大院渡过的欢乐童年,这些都让我难以忘怀。人老了喜欢怀旧,我们这些花甲发小聚集在一起就会津津乐道当年的大院趣事。我母亲晚年常说很想回到她工作过的大院,岳父在晚年时常梦见当年在大院居住过的平房,他们怀念往日的平静和幸福时光……,我与老伴是发小,又是邻居,彼此相同的大院感受与情结经常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为此,将这些遥远的记忆及思绪整理记录下来,送给亲友及晚辈们共同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  ▽地委大院平面图1960-1968</p> <p class="ql-block">  ▽专署大院平面图1960</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地区发小聚会合影2018</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阅读目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大院居住经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大院环境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大院人文印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红色基因,(二)团队精神,(三)体育启蒙。</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大院生活轶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露天电影,(二)豪吃月饼,(三)文革蠢事,(四)爬墙摘果,(五)打鸟乐趣,(六)玩具制作,(七)喂养金鱼, (八)美味葡萄。</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附:大院部分家庭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  ▽LZ专署办公楼左前发小合影。我(左一)和我大妹(左三)1963。</p> <p class="ql-block"> ▽LZ地区保育院发小们毕业合影1964,其中有我妹妹和妹夫,真是历史的巧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 大院居住经历</b></p><p class="ql-block"> 我从出生到读大学(1955-1979)的20多年时间里,母亲在LZ市机关工作,父亲在LZ地和市机关中来回调动,我家在LZ的市委、人委、地委和专署等4个大院共居住过7次,可能是LZ机关大院居住经历最丰富的子女。</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LZ市委大院出生的,印象当时住的是一栋平房,后来搬到一栋新建的楼房的一楼,记得某天,我看见门前一辆车厢盖着帆布的卡车来把我病逝的爷爷拉回老家,我小姑姑很伤心,抱着我不让我出去看。</p> <p class="ql-block">  ▽我在巿委的第一张室外照,1958</p> <p class="ql-block">  在LZ市委大院居住了几年后,我家就搬到了人委大院(现市委/市府二大院),短暂的住了一段时间。我记得那时住在一栋靠墙边的新楼,房间是木地板,开窗就看见公园小学,从母亲的办公室出门右转就是繁华的市中心“五角星”。</p><p class="ql-block"> 在我上小学前,我家搬到了LZ地委。记得在小学入学面试时,老师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是“地委人”,至今也不知对否。这是我家第一次在地委居住,是一栋两户联排的苏式建筑风格平房,俗称“部长房”,有三个房二个走廊一个厨房一个沐浴间,公家在房内标配有沙发、衣柜、办公桌等家具,父亲在门前种了辣椒,家里还养了兔子(见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地委我家平房前与大妹玩兔子,背景是平房的外走廊,约1959</p> <p class="ql-block">▽岳父母及子女在平房家门前合影,1975</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没多久,家里又搬到了LZ专署大院,住在一栋两层红(砖)楼的一楼,有4房一厅配有厨房、厕所和冲凉房,楼上是一位副专员,隔壁一姓程人家,后来升迁进京。这是我家第一次住行署大院,在这里我完成了小学学历,排街队放学、参加学习小组学习、到同学家玩耍和到柳江游泳,满满的美好童年回忆。</p><p class="ql-block"> 我家在地委和专署之间来回搬了几次家,在地委居住了3次,行署住了2次。共产党的干部,党叫干啥就干啥,而且当时家当简单,家具基本是公家配的,私人物品借辆板车拉两趟即可完成搬家。第2次搬回地委是父亲工作调动,在那里我们经历了4年文化大革命,目睹了父辈们被批斗游街的惨状,看到了武斗的流血与生死;第2次搬到专署是因为地委大院要让给部队,我家又回到专署原住过的那栋红楼的二楼,但已是两家人挤在一起了,在这里我度过了我的初中和高中生活;第3次搬回地委是因部队迁走了归还了大院,大概是1973年,我下乡插队2年后就到南宁读大学。1980年,我们一家随父亲搬到了南宁。</p> <p class="ql-block">  ▽在地委大院部长平房,我家居住过3次的位置(见红字123),岳父家也居住过3次的位置(见绿字123)。</p> <p class="ql-block">  ▽专署少年之家发小在办公大楼前1965</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与女儿在专署办公大楼前留影1963,非常珍贵,重现办公大楼大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 大院环境记忆</b></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LZ城区不大,市委、人委、地委和专署大院相距都不远,地委和专署大院在湾塘路,市委在三中路,人委在五角星。难得的是当年我们这些在1955年前后出生的大院子女,基本上集中在湾塘路小学的一个班,即十三班,我们的父母大都相知相识,小学同窗的真挚情谊至今已维持了60年!</p> <p class="ql-block">   ▽大院发小兼小学同学合影2022</p> <p class="ql-block">▽地委行署大院发小兼小学同窗合影2022</p> <p class="ql-block"> ▽市委大院发小兼小学同窗合影2022</p> <p class="ql-block">▽市委、地大院发小兼小学同窗合影1968</p> <p class="ql-block">  LZ市委、地委和专署大院都在柳江边上,都有后门下到江边,当年每逢夏天的晚饭后和周日,大院的干部及家属都成群结队的到江里游泳和洗衣物。我岳父和个别干部能躺在水上自然漂浮,大院的子女们都练就了一身游泳的本领,一般水平的可“放流”千米,水平好的随时游过河或到江中心的“萝卜洲”玩玩。</p> <p class="ql-block">  LZ市委和地委大院相邻,之间有一条路(或坝)连接,各自都有一个小门可出入。幼年时,母亲常带我(从地委)走这条路到她(市委)办公室,当时市委这边路口有几只大鹅喜欢“操”路人,这让我极度害怕,从来不敢独自来回。</p> <p class="ql-block">  ▽地委大院书记处美景2021</p> <p class="ql-block">  LZ市委和地委大院当时面积较大,绿化很好,道路两边种有修剪整齐、齐腰高的冬青树,尤其是两个大院深处的“书记处”,几栋书记的独栋住宅,隐藏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部队警卫,有各种鸟类和野生小动物出没,是我们童年时代最喜欢去“打鸟”的地方。但在文革期间,这里是造反派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地委一位书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的家被抄,人被带走,房门全被打开,物品洒落满地,一片狼藉。</p> <p class="ql-block">  LZ地委一进大门正中是一栋4层的办公楼,左边是一栋两层的办公副楼,右边是一座园拱形的仓库。办公楼后面是一排地基很高的平房据说是档案室,再后面就是连着4、5排的平房的干部宿舍,尽头就是饭堂和开水间及公共洗澡房,记得打开水要票,热水2分钱一桶。</p> <p class="ql-block">  ▽发小们在地委大门前合影1967</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最时髦的照片,发小拍于1967</p> <p class="ql-block">  地委最热闹的地方是在大院中部的球场,约正方形,水泥地面,大概有3个篮球场的面积大,中间有个灯光篮球场。球场东面边上是电影屏幕架,再往后是地区工会;北面是小礼堂,后面还有一栋宿舍;西面是6栋“部长房”,布局像麻将牌的“六条”,房屋之间种有黄花树和玉桂树。球场具有多种功能,打篮球,放电影和大型集会等,也是孩子玩耍的集中地,打球和看打球、练自行车、打陀螺、滚铁环、砸沙包、捉迷藏,尤其是球场边有一排“蒙古包”,一种称为迎春花的藤状植物,上面开着黄色小花,经花匠的修剪,长成半球形且中间空似帐篷,晚上玩捉迷藏躲在里面很隐蔽。</p><p class="ql-block"> 球场在文革期间成了群众某派的集合点,停放汽车和高射机枪,开誓师大会和追悼大会,旁边的小礼堂变成“军营”,发小们喜欢去看热闹,幸运时可检到高射机枪子弹壳。</p> <p class="ql-block">▽发小在地委球场合影,右后是小礼堂1964</p> <p class="ql-block">  ▽专署大院的珍贵照片,一是后面的楼为民国时期广西省立柳州医院;二是国家困难时期出生的孩子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  地委最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是大院深处的会议室或礼堂:LZ地区及所属11个县的重大事情在这里研究决定,是LZ地区领导向来指导的自治区和国家领导人汇报的主要场所,而如今已挂牌成为“地委礼堂”的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 地委最有风水的地方是池塘,当时的平面标为“风景塘”,与“书记处”相邻,四周绿树环绕,风景如画。池塘呈椭圆形,低于地面约4米,塘边用石头砌有高壁,池塘的对面是LZ饭店,其塘边上一排茂盛的竹林遮挡了这个国宾馆的神秘。池塘建有三个下到水面的台阶,一个在西面地委方,一个在东面LZ饭店,一个在北面,我们经常到这玩耍,坐在池塘边墙上乘凉聊天……。</p> <p class="ql-block"> ▽地委会议室/礼堂前的重要活动合影</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地委礼堂外景2021</p> <p class="ql-block"> ▽如今会议室巳成为文物“地委礼堂”</p> <p class="ql-block">  LZ专署大院大门外就是龙城中学(七中),我的母校。一进大院大门是一条两百多米的马路,直达行署办公大楼。路的两旁是小树林,左边是小礼堂,礼堂后面是饭堂和开水间及洗澡房;右边是一栋平房宿舍和灯光球场,球场后面有排宿舍。灯光球场晚上一开灯就非常热闹,许多群众和孩子们围观,要么是地区篮球队练球,要么就是有什么比赛,要么就是我们自己打球和玩耍。</p><p class="ql-block"> 顺着马路直往前走是一个十字路口,左右两条林荫道分别通往两片宿舍区,往前就是专署办公楼前的小广场和绿地,此处当年放过露天电影,小广场左右两旁不远分别有两栋两层楼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  ▽在专署办公楼前台阶看过去,是大楼左侧的干部宿舍。前一栋二楼尽头正好是发小CF家,后一栋二楼尽头正好是同学LXD家。</p> <p class="ql-block"> ▽△发小在专署办公大楼前合影1967</p> <p class="ql-block">▽邻家阿姨及发小在专署办公室楼前1969</p> <p class="ql-block">  行署办公楼呈U字型,共5层,楼正前有14个台阶上到办公楼前厅,前厅开放式,有6根大柱子,左右两边分别有斜坡走廊,前厅夏天很凉快,是我们经常玩耍的主要地方。办公大楼的左右两边是干部职工的宿舍区,后背有两栋专员的独栋平房,还有我们喜欢的“少年之家”,那里有个小门出去直达江边。办公大楼右边马路上坡是一栋很有历史的两层楼宿舍,木地板,层距高门窗大,再往里走有个柚子林,靠墙边曾是个幼儿园;左边上坡后有间单车房,再往前就是我家住的红楼。</p> <p class="ql-block"> ▽专署大院(局部)平面图,我家曾在红楼居住过2次,见红字(12)标注位置。</p> <p class="ql-block">  ▽专署大院红楼前,3家革命老人合影1971</p> <p class="ql-block"> ▽发小在专署办公大楼前合影1969</p> <p class="ql-block"> ▽发小在专署办公大楼侧面合影197?</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后的2021年春节,我带着相机来到我家居时间最长的地委和专暑大院,寻找当年的环境痕迹,地委的球场、池塘和曾经居住过3次的“部长房”, 曾经居住过2次的专署红楼及院内的灯光球场都不见了,永远消失了,物是人非,建筑林立、车满为患,但我的美好记忆仍依旧永存。</p> <p class="ql-block">▽珍贵照片,发小在地委池塘留影1963</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专署办公大楼前2021</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 大院人文印象</b></p><p class="ql-block">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大院是建国时期地方党政精英聚集的地方,有老红军,有很多是南下的部队转业干部和知识分子,也有不少是地方培养起来的共产党干部,形成了特别的大院人文环境,在这样大院长大的孩子,应自然受到不同程度的人文影响。</p> <p class="ql-block">  ▽1965年徐特立来LZ,围在他身旁的红领巾大都是经过严格政审的孩子,其中几位就是我们大院的发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一)红色基因</b></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大院的人文环境很好,党风纯正,民风淳朴,我感觉不到干部间的等级森严,也没听说什么腐败现象,父母们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子女,不能搞特殊化,平时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子女从不嫌弃缝补过的旧衣服,如果谁穿得过于花枝招展,倒会引来非议。1963年学雷锋开始,我们大院发小就主动到码头帮助推板车,做好事。</p> <p class="ql-block"> ▽当时专署的干部真年轻1954</p> <p class="ql-block"> ▽地委大院至今健在的两位革命老人,我岳母和邻家杜阿姨,他们经历和见证了大院的变迁,2022</p> <p class="ql-block">▽仍住地委大院最资深的两家母女合影2021</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大院老革命的红色基因,通过大院生活已经群体传递给了大院的子女们,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埋下了红色的种子,更有不争的实事,大院许多发小的名字都烙上了学习苏联老大哥印记,诸如,丽莎、丽达、维嘉、端娃。我的曾用名为经布克,“布克”就是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的简称。在我小学懂事不久,就带着疑问询问父母,你们是党员吗?母亲就我名字的来源和初衷讲了一番。我幸运的在20岁入了党,光荣在党48年,我认为我对得起父母起名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  ▽地委大院部分抗日老战士合影2010</p> <p class="ql-block">  ▽邻居戴伯伯(前右二),我仰慕的战斗英雄。这是他全家的幸福合影1978。</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二)团队精神</b></p><p class="ql-block"> 大院既像一个小社会,又像一个大家庭,院里几乎样样有,家家都熟悉,不是父母之间熟悉,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认识,去上学同行,放学一起玩,经常相约做家庭作业,相互串门,甚至可在同学家留宿,发小或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和谐程度达到了一个极致。</p><p class="ql-block"> 学校放假了,我们就一起到大院的少年之家玩,相互照应,还有邻家一位优秀的姐姐带队辅导,记得她姓鲁;父母出差和到五七干校,我们这帮“留守儿童”就拿着父母留给的饭票和菜票,拿着一只搪瓷碗和一双筷子到食堂吃饭,有时与伙伴们围桌聊天,有时打好饭回家,一路走一路就吃光了。</p> <p class="ql-block">  ▽地委大院的女红小兵们1966</p> <p class="ql-block"> ▽专署发小在办公楼前认真学习1967</p> <p class="ql-block">  大院里的大人及孩子们听指挥,讲大局的团队合作精神随处可见,有两件事可充分体现。第一件是在文革初期,地委大楼遭到红卫兵冲击。一群干部排成几排,手挽着手,群情激昂,封拦住楼梯入口,誓死保卫不让红卫兵冲进上大楼破坏档案。站在第一排的全是女同志,一位姓希的阿姨穿着白短袖衬衣,袖口被红卫兵撕破。我站在旁边看热闹,当时真不明白,这些平日上班斯斯文文的叔叔阿姨如此激情!第二件事约在1969年,整个地委大院要全体住户迁出,让给部队使用,要搬到专署和老军分区大院,不论什么级别干部,每户通通压缩住房面积50%以上,厨房卫生间共享,空间狭窄,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家步调和行动统一,按时完成搬迁。这种事情在当下社会是非常难做到的!南宁一政府宿舍某小区,从动员至全部搬迁完成,用了九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地区大院发小响应号召上山下乡1974</p> <p class="ql-block">  ▽专署办公楼前发小知青合影1975</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三)体育启蒙</b></p><p class="ql-block"> 在那没开放的年代,仅有文艺和体育广受群众欢迎。LZ地区的体委及相关运动员都住在专署大院里面,安装有单杠、双杠,还有练举重的杠铃,我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篮球运动,经常看训练看比赛,经常得到他们指导,使大家练就了良好的篮球基本功,有相当多的发小被选拔为中学、中专和大学校篮球队队员,有几位被推荐到市业余体校篮球训练班,最让人羡慕的是两位成为LZ地区青年、青少年篮球队集训队员,穿着体委发的全套运动服,包吃包住包玩几个月。最实惠的是凭借打蓝球的一技之长受到招生招工单位的亲睐。专署的男孩经常受邀与地区成年女蓝队比赛陪练,他们也经常自己组织到别的单位和大院进行篮球比赛,专署子女蓝球打得好的美誉在当地普遍流传。</p> <p class="ql-block"> ▽七中女子蓝球队,青一色的专暑大院女孩,个个漂亮身材好,深得男孩子的喜欢。人民公园合影1973</p> <p class="ql-block"> ▽ 七中女子蓝球队(校内)合影1973</p> <p class="ql-block">  除了篮球就是游泳,每当夏天傍晚在河边游泳,体委谭老师都会现场指导和示范我们,纠正姿势。谭老师曾经是我家邻居,我在田径中长跑、游泳方面得到了他的钦点,高中时,我每天围绕着专署大楼晨跑,多次获得校中长跑冠军、大学获全区高校400米亚军;篮球是公社知青和大学系队的主力;游泳方面被选入市水球队参加全区比赛,如果不是因为脚板尺寸偏小,也许就吃上了“体育饭”。</p><p class="ql-block"> 当年无聊的把体育当娱乐,并得到良好的启蒙,练就了较好的体质和身体灵活性,算是歪打正着,终身受益。</p> <p class="ql-block">  ▽大院发小合影,其中有多位蓝球高手</p> <p class="ql-block"> ▽专署大院发小在江边合影197?</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 大院生活轶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露天电影&nbsp;</b></p><p class="ql-block"> 在六、七十年代,看露天电影是最高端的文化享受!不论什么电影,不论LZ地委还是行署或其他大院放电影,我们必须去看,那怕要爬墙进去,那怕只能在幕布背面看。像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我们是看了N遍,但百看不厌。</p><p class="ql-block"> 地委球场留给我们最快乐的记忆是看电影。得知当晚有电影我们就像过大节一样高兴,我们家住的“部长房”距球场仅几十米,晚饭前我们就早早把家里的藤椅及板凳搬去占据了最佳位置,晚饭冲凉后再摇扇子来,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专署大院大门2021</p> <p class="ql-block"> ▽专署大院(大门至大楼前)鸟瞰2021</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二)豪吃月饼</b></p><p class="ql-block"> 在我快速生长发育的那些年,食品凭票供应,家庭也不富裕,逢年过节就是我们难得一饱口福的机会。记得每当过中秋节,母亲把一个月饼切成五、六份给全家人享用,当时我总感觉月饼入口后美味刚上来,很快就结束了……,不论莲蓉豆沙都很不过瘾,但又很奢侈了。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在地委书记处玩耍,偶然看见房东在室外走廊里吃月饼,打开油纸的包装,几大囗一下就吃完了整个月饼……,我非常羡慕,很受刺激,记忆深刻!约几十年后某一中秋节,当月饼已成为节日的大众礼物时,我把这个羞涩的故事告诉了老伴,从此,我想“豪吃”月饼的故事成为家人的笑料,但在月饼自由的今天,再也吃不出儿时吃月饼的那种美妙味道!</p> <p class="ql-block"> ▽专署办公室大楼背后景色2021</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三)文革蠢事</b></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是一个非常的时期,大院许多“走资派”被批斗和抄家,我资本家出生的母亲也很害怕,尤其担心她的一些祖传的“细软”会惹火烧身,与隔壁阿姨多次商量后将值钱的东西藏到了天花板上。自己还主动在家“破四旧”。我当时在读小学,也胡乱参与学校组织的这类红小兵活动,思想幼稚,深受影响,我把母亲单车的“凤凰”标牌撬了下来,把父亲养的一缸金鱼拿到地委池塘“放生”,这些母亲看在眼里也不做声。文革以后多年,母亲告诉我,她也把家里那一副象牙麻将倒池塘里去了,那副象牙麻将我儿时常当作玩具,浅黄色,做工精致、手感很好,配有骰子,还有一个正方形装麻将子的樟木盒子,全榫头、油漆光亮,非常精美。</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退休后打麻将时经常提起这副象牙麻将,其实,我很明白,这是她心爱之物!我更明白,文革期间做蠢事的人会很多很多。</p> <p class="ql-block">  ▽地委礼堂外春色2021</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四)爬墙摘果</b></p><p class="ql-block"> 与地委大院一墙之隔的是沿江而建的LZ饭店、属国宾馆,经常有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外宾下榻,保卫严密。LZ饭店绿化的程度远远超过LZ市委和地委大院,各种果树应有尽有,有柑橘、蜜橙、柚子、芭蕉、柿子、枣子、枇杷、黄皮果、林琴(音)等,每到成熟的时候,瓜果飘香,熟透的水果在雨后洒落在地,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遇上这帮正在长身体、饥饿嘴馋的孩子,自然激起了强烈的食欲……,多年后,据发小们的“坦白”统计,几乎不论男女、年少年长,不论腼腆内向还是调皮捣蛋,人人都有爬围墙进LZ饭店摘果的“光荣历史”。一位机灵的小伙伴当年就得意的告诉我,他经常进去摘果,进出平安,把芭蕉摘下来藏在草丛中沤熟后,下次去再享用。</p><p class="ql-block"> 我去LZ饭店有两次深刻的记忆。第一次是随父母去参加舞会,在一个小池塘旁边的一栋白色的平房,柔和的灯光和“蹦嚓嚓”的音乐,一位陈姓叔叔叫我坐在他旁边……;第二次是最后一次去摘果不幸被俘,被抓去饭店大门的值班室里教育了一番。</p> <p class="ql-block">  ▽地委深处的独栋平房1图2021</p> <p class="ql-block">▽地委深处的独栋平房2图2021</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五)打鸟乐趣</b></p><p class="ql-block"> 以前大院的生态很好,树茂鸟多,国家无生态环保要求,把树上的鸟打下来给家人加菜,无人非议,还遭羡慕,自我感觉像猎人。在文革小学停课期间,我们游手好闲,无乐不作,弹弓打鸟,尤其喜欢是打哪些为列为“四害”且刚学飞的麻雀幼崽,命中率极高。</p><p class="ql-block"> 打鸟是一种乐趣,经常练习打靶,想射那就射那,到处检弹子,诸如鹅卵石、碎石、泥弹、苦恋果等。我曾有两次精准的弹弓射击佳绩在伙伴中流传:一次是我一天收获3只鸟,两大一小,一只大鸟是停在高高的树顶端被我射中嘴甲落下来,另一只大鸟是远在院外的树上,我在墙内射中了它的要害部位翅膀;第二次是“当众表演”。一帮小伙伴发现一只长脚蚂拐,在洋芋丛中,约10米远,只能看清半个蛙身,大家商量只能一枪命中,否则将惊动它失掉机会,谁来打?他们在商量时我正好路过,一致推举我来,结果我不负众望,弹弓一弹射中蛙体中部,伙伴们欢呼雀跃立即去收取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弹弓高科技,用红外线瞄准</p> <p class="ql-block">  打鸟的乐趣还在于给家人美味的享受。我每打得一只鸟都会拔毛破肚处理,然后抹上盐,风干腊起来,日积月累够一定数量,母亲就油炸给我们吃,味道真是好极了。</p><p class="ql-block"> 打鸟练就了我极佳的眼神和熟悉了抛物线的规律,造就了我后来在步枪的射击中频频出彩。文革以后的某天,我和一发小带着气步枪,重返父亲曾经下放的LZ地区五七干校看朋友和顺便打鸟,当天下午到晚上,我们弹无虚发,收获了满满一簸箕的各种鸟类。第二天,我们到公社乘班车回家,正好是圩日,有3个摆气枪射击的游戏摊位,游戏规则大家都知道;击中靶子(倒下砸响抛炮)免费,打不中一枪一分钱。乘候车我们就去玩玩,结果我们几乎枪枪命中,两人连续打完了他们的3个靶板,围观看热闹的群众也越来越多……。我俩身高1.7米以上,身着风衣,有人就猜测说,他们是体委射击队的!他的预测很有点道理,后来我到农村插队时荣获公社民兵实弹射击第一名,然后到县里面参加比赛,如果不是用生疏的7.62式步枪参赛,我可能又获第一名,会打到地区甚至自治区里面。</p> <p class="ql-block">▽我(左后二)参加县民兵军事比赛1974</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六)玩具制作</b></p><p class="ql-block"> 打鸟也是一种技能,要会做弹弓,诸如,弹弓弓架可选用树叉、铁丝等,皮筋可选用轮胎橡胶等,这方面我在小伙伴中也有点名气,我首先选用了单车轮胎的气门芯做弹弓胶,它弹力大耐老化。善于琢磨和热衷动手制作,逐渐成为我的爱好或强项。在制作陀螺时很关注陀螺的“脚”是否钉在中轴线上;在制作(竹筒)水枪时很会选用枪嘴和活塞材料。在做同一样玩具时,大家都会相互学习和比较,感觉到我比他们更高一筹,我做的水镜绝不漏水且佩戴舒适,我做鱼枪的材料很讲究并带枪帽,我做的沙枪扳机几乎没人能做到,在红砖上琢出扳机的模型,用单车铃铛盖装着铝线高温烧熔,然后再浇铸到模型成型。记得我一位在LZ工程机械厂工作的亲戚,帮我弄了一根一米多长的无缝钢管,我做了一支有模有样的沙枪或鸟枪。</p> <p class="ql-block">  ▽地委大院大门新貌2021</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少年时代打下的这些基础、培养出来的兴趣,让我在上大学时选择了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我在大学实验室干钳工活,维护设备,调试机器,以及参与工业试验和科学研究等,都有优秀的操作表现。记得最高光的一次,是我在刚参加工作到LZ汽车厂进行实验,顺为该厂及时解决了一项重大工装难题——汽车车箱体喷漆生产线水锤现象,并写成论文发表于《广西机械》杂志。</p> <p class="ql-block">▽在大学实验里,我向鉴定专家介绍情况</p> <p class="ql-block">  ▽在大学液压研究室与课题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七)喂养金鱼</b></p><p class="ql-block"> 从我懂事起,不论住地委还是住专署,家里都有一个玻璃金鱼缸,文革前我父亲就一直喜欢喂养金鱼。我也喜欢观察它们,投喂它们,喜欢帮它们换水,甚至在池塘里捞些小鱼与它们为伴。</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我家搬至专署红楼的二楼,那里有个露天阳台,我自己开始饲养金鱼。用一个大水缸,到LZ市金鱼巷选购鱼苗,鱼苗仅2-3公分长,几乎辨不出它将来变化的颜色和品种。我与其他养金鱼的小伙伴不辞辛苦,到处寻找金鱼喜欢的活饲料,如,沙虫、水蚜虫等,金鱼一天天长大,变成黑色、红色和杂色,突眼我水泡眼也越来越大,身长达10多公分,我天天欣赏,乐在其中,还经常邀请朋友来观赏。一次,一位好友的父亲看上了我的几条“黑牡丹”,试问是否可送给他一条?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忍痛答应。</p><p class="ql-block"> 喂养金鱼是在我读初中、高中阶段时的闲暇活动之一,放学回来在露台上看看江河、种些盆栽辣椒和观赏一下金鱼,十分休闲和惬意。</p> <p class="ql-block">▽当年玩得好又比较帅的大院发小兼小学同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八)美味葡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地委大院果树不少,当然比不上LZ饭店,但地委的葡萄架的数量是最多的,部长房前有2个,食堂傍边有一个,厕所前面有个大的,书记处后面有一个,至少有5个以上。所谓的葡萄架就是用砖头砌起约3米高的几根柱子,上面用木头横竖搭起来,葡萄藤爬满上面。站在葡萄架下面,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哪里有葡萄和葡萄的长势。</span></p> <p class="ql-block">  大院调皮的孩子喜欢中午、在干部午休时去摘葡萄。一般是两人配合,一个顺着葡萄藤爬上葡萄架,一个在下面指示葡萄的位置和接上面摘到的葡萄,如遇上有行政干部来,下面这位发小可在第一时间撤退,上面那位被叫慢慢的下来,因为是大院的子弟,也不会对他怎么样,最严重的是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被告到家长哪里去。</p><p class="ql-block"> 我岳父在门前种的是水晶葡萄,熟时个大、晶莹剔透,我倒喜欢那种熟时发红发紫的土葡萄。每当葡萄收获完成以后,我们发小就喜欢到葡萄架下面去仔细搜索,经常可以所获一些很藏得隐蔽、熟得发紫的葡萄,其味道是又香又甜,我感觉如今市上的玫瑰香葡萄、巨峰葡萄都不如它。</p> <p class="ql-block">  ▽地委大院发小聚会合影2018</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 记 </b></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院记忆几乎就是我的童年记忆、青少年记忆,虽然经历了一些动乱年代,但在父母的呵护下能快乐和健康地成长,我感到非常幸运且一直记忆犹新,一直感恩在心!今天终于将其中部分写出来,释放出来,在欣慰的同时还有深深的遗憾,我失去了我最珍贵的读者——父母!我失去了两位最佳发小读者,他们知我懂我!最后几次见面还在夸我当年做水镜做沙枪的手艺。</p><p class="ql-block"> 这辈子我享受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安稳,体验了在体制内工作的优越,至今仍然在感受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在我家搬离LZ地市机关大院后,我先后又在广西大学、区政府大板二区、三区和区教育厅宿舍等大院居住,继续接受组织的管理和领导,心里十分踏实!我的大院情结似乎就是我的组织情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编父母(右)与自治区老领导肖书记夫妇(中)、地区老领导刘书记夫妇(左)三家人在LZ地委大院相聚合影1997。</p> <p class="ql-block">  ▽小编与地区大院两位资深的前辈在LZ饭店合影2022</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附:大院部分家庭老照片分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大院家庭老照片,主要是2018年9月地区子弟聚会活动时收集的,来自30多个家庭,很有代表性,年份久远,弥足珍贵,照片上的许多老人已经不在,他们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是我们子女的骄傲,也是我们子女永远的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提供家庭照片的所有发小!祝各位发小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金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梁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王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王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刘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姜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6)▽赵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7)▽莫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8)▽张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9)▽姚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0)▽覃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1)▽韦家</p> <p class="ql-block">(12)▽莫家(背景是地委办公副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3)▽陈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4)▽刘家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4)▽刘家2</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5)▽宋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6)▽李家(背景地委平房宿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7)▽祖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8)▽刘家3</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8)▽康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赵家2</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关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1)▽莫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2)▽樊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4)▽魏家</p> <p class="ql-block">  (25)▽赵家3(小学女同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6)▽李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7)▽刘家4</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7)▽吕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8)▽唐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9)▽崔家</p> <p class="ql-block">(30)▽程家(北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1)▽杨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2)▽经家</p> <p class="ql-block">封面:地委大门2021</p><p class="ql-block">配乐:让我们荡起双桨</p><p class="ql-block">图文:J 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谢谢观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br></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