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春风又绿江南岸,踏青赏景瘦西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扬州,游览这里驰名国内的瘦西湖春光景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因杭州诗人汪沆来扬州后,发现该湖和西湖一样美,只是湖面比西湖狭长,故名瘦西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瘦西湖的确瘦长苗条,它长约10余里、宽仅百余米,呈L形状,原是扬州的一条护城河。历史上扬州依靠运河的交通优势,曾经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经济重镇,每年都上缴朝廷大量盐税,这引起皇室高度重视,所以皇帝先后六次南巡而每次都到扬州。在扬州,皇帝被这里的山水景致所陶醉,于是很多盐商大贾为了献媚,不惜挥洒万金,集天下名师巧匠,沿瘦西湖两岸建起了一座座美丽别致的园林,这便形成了后来的瘦西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今天的瘦西湖,在又窄又长的湖两岸,点缀着一个个景色怡人的古典园林,这些园林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一个以窈窕曲折的瘦西湖为美丽玉带,串起两岸近二十多处景点,集中了十余家园亭,形成“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天然秀美的山水画卷,成为我国江南地区古典园林的典范。 </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导游带领下,我们来到园区数百米长的长堤。堤的东侧是湖水,西侧为花园;堤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形成“长堤春柳”的风光景色,这是赏春的好地方。导游告诉我们,柳是瘦西湖的特色,“烟花三月”的“烟”,就是指柳絮飞舞、柳丝如烟,所以柳树也成了扬州的市树。</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长堤向前一直走到尽头,就是瘦西湖有名的徐园。徐园是园区的神来之笔,因为中国美学讲究的是隐秀含蓄,认为一览无余的风景不空灵,没有韵味,所以瘦西湖在造园中采用了“障景”手法,就是在长堤的尽头造一所园林,像屏障一样挡住游人的视线,这样欲扬先抑,增加景物的层次感。没到过瘦西湖的人,以为徐园就是瘦西湖的全貌,其实这只是开始,走进去才知园中有园,景外有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园门额上二字是由楷和草两种字体所书,一块门匾出现两种字体,这在中国园林中也极为少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园内一池清水,种满荷花,周围点缀着各种形态的山石,很美,一进园便顿感江南园林的精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徐园的正厅叫“听鹂馆”,取自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也是园林风光不同于自然风光的地方,园林风光不光看自然景物,还看历史经济和文化,是人文与自然的综合,它的每个牌匾、楹联、雕刻、遗迹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徐园的后门出来就是瘦西湖上最大的岛小金山了,山上遍植梅花,又称“梅岭春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园林讲究山水,无山不奇,无水不活,遗憾的是瘦西湖偏偏无山,于是扬州盐商便开挖了一条新河,用挖河的泥土和山石堆成了眼前这座小金山。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为密集的地方,集中了风亭、月观、吹台、琴室等大量园中园景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漫步在小金山,细柳如烟,春风拂面,满园亭台楼阁,石桥水榭,一个个园中园错落有致。从这里也可看出扬州园林的一个妙处,就是巧“借”:借西湖一角夸其瘦,移来的金山也不在乎其小,而且借来的景整合在一起,比原来还妩媚了许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游完长堤,欣赏完精致別雅的徐园和小金山,我们来到瘦西湖中的另一处景点——吹台。吹台也叫钓鱼台,它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设计者的本意是为取悦皇帝,在此设一乐队吹奏江南丝竹以助游兴,所以叫吹台。后来皇帝觉得此处更适合钓鱼,于是又改叫钓鱼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吹台这个小亭子巧妙地运用了古典园林中的“框景”手法,在三面各开了一扇圆形门,以门借景,将外面的美景框在了圆形门内,被称作三星拱照,这是造园技艺中运用借景的典型范例。当然,这里也是游客拍照的绝佳地点,在这里拍的照片别具韵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瘦西湖最著名的景点是五亭桥,这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名胜景观。它是仿照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和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修建的。它由五座挺拔秀丽的亭子组成,亭角挂着风铃,微风一吹便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因为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又称莲花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亭桥最大的特点是阴柔和阳刚的完美结合。它别出心裁,将桥和亭结合在一起,并分为五个亭子,群聚于一桥,形成完整的桥面,既有北方桥基的威武,又有南方桥亭的秀美。站在五亭桥上远眺,可以看到大半个瘦西湖。</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穿过五亭桥,对岸就是白塔。这座佛塔也是模仿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修建的,不过要比北京的白塔更加秀气窈窕。塔高27米,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白塔脚下还有一个像野鸭一样漂浮在水面上的小岛,得名叫凫庄,这处庄园设计得十分巧妙,环于水又凫于水,反映出当时的园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自己掌控命运。它原是一位乡绅的别墅,视野极为开阔,站在凫庄环顾四周,瘦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凫庄在造园的特点上尽量取小,庄上的亭榭廊阁处处小巧玲珑,山池木石也布置得相得益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接着来到瘦西湖中的二十四桥景区,眼前这座唐代风格的单孔拱桥就是二十四桥。这座桥的名称最早来自杜牧的一首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还有人说二十四桥是隋炀帝挖大运河时同二十四位宫女在桥上吹箫得名。传说很美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实,二十四桥并不是有24座桥,而是这座桥长24米,宽2.4米,有栏杆24根,24层台阶,处处和二十四这个数字对应,它的桥名只是一种暗示,不必较真。它形态优美,白石莹润,如果在明月之夜,拱桥的半圆与倒映在水中的半圆正好合成一弯圆月,再配以桥畔的柳树婀娜、丹桂飘香和远处隐隐传来的箫声,游人就会渐渐步入杜牧诗中的意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内最大的建筑。“熙春”取自《老子》里“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表现一种春日登高、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超然自乐的境界。因为这里当年是乾隆皇帝祝寿的地方,因此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所有建筑的瓦顶全用绿瓦。而与熙春台隔湖相望的望春楼,则是江南园林的风格,规模要小于熙春台,分为上下两层,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逛完二十四桥景区再往北就是万花园,这是一片新建的园林区,有石壁流淙、西门遗址、扬派盆景博物馆等等景观。石壁流淙原是一处别墅,乾隆南巡时赐名“水竹居”,据说红楼梦中最主要景点怡红院就是以它作为蓝本的。这里的建筑多以“半制”取胜,舫为半舫,亭为半亭,连月洞口旁的美人靠椅也仅有一半。但这一个个的“半”又以廊、墙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了旧式园林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近三个小时的游览,让我们亲身体验了瘦西湖的优美和浪漫,领略了江南园林的秀气和飘逸,应该说,烟花三月的瘦西湖,确实值得来一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大诗人李白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历史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人墨客,也都在瘦西湖留下过或深或浅的足迹和数不清的名言佳句,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光彩,瘦西湖也正因其独具风韵的人文景观,吸引大批中外宾客纷至沓来,成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如今,瘦西湖早已成为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符号,据说每年扬州都会举办“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瘦西湖这座古代园林中的瑰宝正焕发出愈加璀璨的光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正是:莫道西湖瘦,烟花醉扬州,一步一个景,景景画中游。</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