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了进一步提升博白县中小学教师的学科数字应用专业能力,在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精心筹备、组织管理下,博白县202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于4月8日至4月9日顺利开展。</p> <p class="ql-block">4月8日上午,范良辰老师首先主讲《智慧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她指出:智慧课堂是以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依赖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实施学情诊断分析和资源智能推送,开展“云+端”学习活动与支持服务,进行学习过程记录与多元智能评价的新型课堂。范老师特别强调,智慧课堂教学端应用工具: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端实现微课制作、授课、交流和评价工具,导入ppt并实现动画及视频的插入,电子白板式任意书写,实现发布任务、批改作业、解答问题、个别辅导等。学生端可以接收并管理任务,直接完成作业,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智慧课堂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的延伸,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常态化应用》培训中,范老师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从平台介绍、平台登录、九大场景的应用及在手机APP上如何创建班级、添加好友、发布通知、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她边讲解,边进行演示,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智慧教育平台方便、快捷,实用性强,参训的老师们都凝神聚气,全神贯注地聆听培训,及时做好学习笔记,每个人都表示受益匪浅,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4月8日下午,玉林师范学院的主讲老师陈宇给老师们带来了《虚拟现实与未来教学》。陈宇老师分别就虚拟现实技术的概述、虚拟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案例制作等多个方面讲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情况。陈老师通过对人工技能(ⅤR、AR、MR、ⅩR)的讲解、对比和案例演示等多种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什么是虚拟现实,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接着,陈老师把虚拟现实的运用与老师的教学应用联系在一起,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构造出最佳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够提供和展示名种现实的学习情境,诱导学生即席思考,激发学生的联想,老师们感慨高科技神奇。</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使得老师们对于虚拟现实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不仅了解了虚拟课堂的一般教学模式,对教师们树立面向未来的教学思维也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作为一名老师要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时刻改良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p> <p class="ql-block">4月9日上午,博白县教育局的谢庭俊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三个课堂”应用策略与案例》和《八桂教学通应用案例》,谢老师风趣幽默的风格带领我们领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长了教师们的见识。通过教学助手、教育云平台、互动课堂、云校家、希沃软件等教学平台和资源的培训让全体教师理解“三个课堂”总体架构、服务平台、主讲端、接收端等设备和资源的应用。既有理论的知识培训,也有实践的操作。让教师真正理解“专递课堂”的专门性, “名师课堂”的共享性,“名校网络课堂”的开放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学习八桂通教学平台让老师们可以通过更快捷的方式获取教学资源。让我们的备课更轻松,有效!八桂教学通对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展示课过程中能够利用平台数字资源,使学生更能够深入课堂接受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老师们如饥似渴吸收着知识,眼睛紧盯着老师的操作,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细节。迫切希望把自己所学到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p> <p class="ql-block">4月9日下午,玉林师范学院陈宇老师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培训课上,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资源需求,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及促进教学的有效策略。她从备课篇、上课篇和其它篇三个方面详细讲解和操作获取资源的方法,并向老师们推荐了许多获取资源的有效途径。陈老师的课干货满满,老师们颔首赞许,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此次培训具有很强的实操性,不仅提升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能力,还通过平台的备课资源、网络调研系统等特色应用,让教师将书本和平台资源有机组织结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备课和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们将继续学习、借鉴、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等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为教学助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