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往事难忘(七)<br><br>四月的北方,绿色从寒冬中醒来,披上绿衣的北国,逐渐消弥了与南国的色差,开啟了新一轮的生命旅程。<br><br> 看惯满眼绿意的广东人,第一次去到北方,第一次站在北京冬天的大地上,看着落叶遍地,听着树木枯枝在寒风中颤抖,天空灰暗,满目凄凉,那种萧杀景象令人实在压抑。<br><br> 生命似乎已经停摆,一片死气沉沉。<br><br>令人生出 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 中形容的: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之情。<br><br> 一九六六年,我们奉命从西安北上榆林。坐在卡车里,在黄土高原的公路上疾驰。车后扬起大雾般的尘土。车上的我们也洒满尘埃。<br><br> 公路两旁沟壑纵横,看不见树木,看不见绿草。<br><br> 延安座落在山沟里,延河几近干枯。窑洞,土房,黄土高坡,环境恶劣。当年毛主席就是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闹革命,整整十三年。<br><br> 不是胸怀大志,背负使命,普通人是很难在那里呆下去的。特别是見惯绿色的南方人。<br><br> 舅公当年从南洋回国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大冬天敢于用冷水洗浴,需要何等的热忱和勇气?<br><br> 斯诺从美国来,見证中国革命的壮烈,也非常人所为。“西行漫记”更是成了记录中国革命的名篇。<br><br>一九六六年三月,我们参加完半年的社教,回西安途中经过延安,在城里住了一两天,还進行了参观。<br><br> 在楊家嶺,在枣园,在毛主席住过的窑洞里,在“四八烈士陵园”,到处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大开眼界,深受教育。<br><br> 环境虽恶劣,却能成就大业,锻造辉煌。革命前辈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和颂扬。<br><br> 在贫脊的黄土高坡,农民唱响了影响全中国的“东方红”,直至现今,并且会唱至永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