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伦敦4月2日,诺丁汉,小兔子大学毕业后就去了诺丁汉,一转眼26年了,在英国生活的时间都比在国内长了,这次来就说去她家看看,开朗亲切的小兔一家,招待吃了龙虾,把最好的房间留给了我和朵朵,去的路上我看着英式小镇和朵朵说如果能在这住一宿多好。</p> <p class="ql-block"> 到了小兔家里,就是那种安安静静的空气特别好的小镇,天气有点凉,4月还开着暖气,东面的厨房可以迎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窗外的院子几乎都是草坪,把仅有的韭菜挤到了一边。红扑扑脸蛋和小兔子一家人生活的简单又美好。</p> <p class="ql-block"> 英国4月3日,拜伦故居,没有小兔估计我永远不会来诺丁汉,晚上吃完中餐,朵朵说比伦敦的中餐好吃很多,不愧是行家甄选,晚上去看了花园一样的诺丁汉大学,可惜我一杯啤酒下肚,人已经是迷迷糊糊的了。只匆匆看了,惊叹美丽和占地巨大,还没机会深度看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拜伦故居就在诺丁汉,开车过去,感觉拜伦家超大,幸亏有上次布伦海姆宫的思想建设,才不至于特别没见识,故居已经没人居住,仿佛看远的不能再远的历史,实际应该不算太古早。回来打开小兔推荐的唐顿庄园,感觉这房子有活了起来。回来品尝了正宗的英式午餐,在一个谷仓改造的餐厅里,木质的座椅,石头房子,炸鱼薯条和香肠豌豆,热量爆表,不虚此行。两个孩子一见如故,虽然差好几岁,感觉他们之间是有密码的,见面就会聊的来。回来朵朵说太羡慕你们高中同学这样的感情,我无比骄傲的说今年春节还聚了20多人,发小的友谊,情同亲兄弟姐妹。</p> <p class="ql-block"> 英国4月4日,大英博物馆,二刷大英博物馆,感触最深就是面积的大和展品丰富,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在这儿找到故乡,也惊叹他们对每一件值得保存的东西的在意,很多藏品并不不完整,但是依然被隆重的摆放着,没太了解过博物馆的起源,但是从伦敦各处古老的好几个世纪的东西和最近的建筑比邻而建来看,这是个喜欢过去的民族。对于过去的建筑,物品或者会议,尽管不完美,但是很珍视。</p> <p class="ql-block"> 英国4月4日,格林威治的缆车,伦敦是河上的城市,临河而建,临河而居,来之前第一站就想在伦敦眼上看伦敦,闺女另辟蹊径来格林威治缆车上看日落,夕阳下的泰晤士河蜿蜒曲折,河面开阔,河上偶尔有船还作为交通工具,无论走到哪儿,还都觉得万家灯火格外温馨,这儿有点远离繁华的市中心,灯火没那么多,但是虽然我只是游客中心,依然替烟火生活的伦敦人祝福。</p> <p class="ql-block"> 英国4月5日,布里斯托纯游客,我来之前两个愿望一个是去看看小兔子,一个是去布里斯托血液中心看看,不过三年没出行脑子有点上锈。没有收到联系人的邮件就过来了,结果到了布里斯托就开始下大雨,然后一会又晴天。闺女说有一种出租车超级贵,她叫了一个相对便宜的,这个火车站离血液中心不远,但是也很偏,到了友好的前台问我联系的人,结果查了一下这人离职了,没有联系人,只能远远看一眼,期待变成了遗憾,遗憾也许是下次再续缘分的机会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然后和闺女坐上英国到处都有的双层大巴,在布里斯托的大街小巷里高高低低的环游,依然的古老的房子,教堂,河流,却和伦敦不太一样,我说有点东欧的感觉,当时我也没去过东欧。虽然有点小不如意,布里斯托的另一番美补偿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英国4月6号,比斯特小镇,算来算去落了一天,因为照片实在太少了,就是闺女带着购物的一天,天气还是阴呼呼的,闺女在国内基本不穿鲜艳颜色的衣服。这回绿色头帘,紫色发尾,我每次看到都觉得像鸡毛掸子,路上总能遇到陌生人赞扬,我也收起了自己的观点,看着伦敦街上各种颜色,各种发色的人都自得其乐。孩子长大了,在最需要家人的时候独自来读书,路熟了,人熟了,环境熟了,带着妈妈到处走,妈妈来享福来了,这几天逐渐收起了家长心,不是说松弛是最好的陪伴,那么信任就是最好的祝福吧。天冷时候我穿着闺女的羽绒服,拽着袖子屁颠屁颠跟在后面。一句不听,一句不说,英语丝毫没进展。领到哪儿去哪儿,殊不知,这一条条的路都是他们自己探索出来的,这两天在外面吃了几顿饭,孩子说太贵,平时他们都是在家做。看家里小小的,东西齐全。大致整齐,到她家里,外面繁华与否都和她无关。我作为游客,看那个面孔都是觉得会替我照顾孩子的当地人,但是对于在这儿学习的孩子,他们也都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关门回到家里,自己照顾自己,说三五个朋友互相督促,离家在外的孤单只能用这不同的世界来抵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的时候我依依不舍,孩子说没事还有两个月就放假了,长大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建设方式,她喜欢我给照的自己阳光的笑容,会善良的在咖啡厅把充电宝借给陌生人,也会在我离开的早晨打好咖啡买好可颂让我路上吃。我开玩笑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操心。三年的成长,有喜有忧,憋着也纠纷了半个小时。妈妈学会了是一起成长,放手去飞</p> <p class="ql-block">4月7日,船游泰晤士河。来伦敦做游客必然少不了伦敦眼和游船,7日阳光特别给力,脱了羽绒服也不觉得冷。从西敏寺上船,错过了内部参观因为是复活节前的周五受难节,所有教堂都不对外。又留了遗憾。上船看河两岸,这也算母亲河,曾经摇橹撑桨繁华遍地。闺女告诉我的冷知识伦敦地铁是1863年第一条线,那么我们今天走过的船路,地铁,也曾经有古老的长辫子的中国人走过。还有一个冷知识就是我们一直以为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是塔桥,其实真正的London bridge是这个不起眼的普通的桥,好像也是历经磨难。过了塔桥,东伦敦略显冷清。风很大,云挺美,多变的伦敦天。</p> <p class="ql-block">4月7日,步行泰晤士河。到一个城市最好的了解当时就是走她的市场,街道,到底在伦敦塔下了船,这回弄明白了伦敦塔桥,伦敦塔和伦敦桥是三个地方。之前听伦敦历史说里查三室为了上位,把两个侄子关在了伦敦塔里,死后藏在墙里,于是伦敦塔里半夜总会有手拉手的兄弟俩出来游走,我就特别想看看哥俩在哪儿呢,听了一溜英国史,被名字绕了个七荤八素,这些恶趣味记得可清楚,每天还卖弄,你知道血腥玛丽和伊丽莎白一世就是红皇后和白皇后的原型不。结果门票已经预定满了,没进去,悻悻的在门外使劲看了好几眼。朵朵看我遗憾,带着沿着河边往西走。路过她看过的电影院,美术馆,咖啡店。还有卖法国,意大利,中东美食的菜市场,周五应该也是假期吧,市场和路上都是游人如织,很多人牵着狗狗,边走边吃边聊,穿大街走小巷,深度看了一下伦敦。</p> <p class="ql-block">4月8日返程,纵有不舍也要回程,看到了闺女生活的房间,学习的学校,所在的城市,周边的景色历史和文化,她可能不会永远属于这个城市,但是这个城市给她的影响是深远的,也希望这个城市能给她带来永久的美好的回忆,如第一晚的歌剧魅影的震撼,如布里斯托的上坡下坡,如古老房子的墙砖,地铁上正黄旗的伦敦腔,当然还有写不出码的挠头,写出来时候的快乐。昨天在上地铁前我问她你有没有过一瞬间到那个陌生的地方却觉得很熟悉她说有,我抬头看看地铁桥上的似曾相识的灯光。一瞬间仿佛这一周也是很长的刹那。一周很短,回忆很长,哪天说你一切都好妈妈也安心回去工作啦,祝一切安好,我的女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