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北京的四五日</p><p class="ql-block"> 和很多人一样,我有自己喜爱的“女神”“男神”,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样,我还有自己的“城神”——北京。正如“男神”“女神”离自己很远也很近一样,北京也是,她那样近又那么远。</p><p class="ql-block"> 一想到北京,就想到一位慈祥,博学,勤劳,质朴,雍容,大度……的母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母亲,就是想让人亲近。</p><p class="ql-block"> 十年之前,来过北京一次,那年太匆匆了,因为有事,只去了天安门王府井稍逛,唯一的感觉就是人多,心里不安静也没咂摸出什么味道来。与内心深处那个厚重而蓬勃的城距离很大,也没有去吃北京的名吃,却吃了西北莜面和手抓羊肉。</p><p class="ql-block"> 今时,占了孩子的光,在北京小住了四五天。因为陪孩子来考试,自然不能去北京的名胜旅游。倒不觉遗憾。因为北京吸引我的是她的“老”。我喜欢的是老北京的京腔京韵,是老北京的小吃,是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还有那砖的城墙。</p><p class="ql-block"> 孩子考试时,我们就在学校一直等。不考试时,孩子窝在宾馆苦读,我大多数时间也是窝在床上看书,除了出去寻找吃饭的地方或购买一些生活用品,零食牛奶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我们住的地方和北京电视台仅一马路之隔,早饭我就到北京电视台食堂对外的窗口打回来吃,也没什么特别,就图个热乎干净,午饭就在宾馆里吃,东北口味,量大,在北京的话也不算贵。晚饭一定要请孩子吃顿好的,那么辛苦的人。我也是想吃点北京的味道的。</p><p class="ql-block"> 宾馆的北面有个居民区,想着居民区附近应该会有吃饭的地方吧。果然,找到了一家叫“胡同小馆”的店。店面不大,黑色的木头门藏在黑色的门楼下面一样,若不是真心找,还不容易发现它,门也很小,木头的窗户,细密的窗棂子里透出红的光,古朴中透着优雅,很安静。周围也都很安静,一路上也遇不见几个行人,距离宾馆很近,晚上就决定在这家店里试试。</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恰好是小年。</p><p class="ql-block"> 进了这件小馆,立刻欣喜起来,古韵很浓,光线是暖暖的红,并不明亮,有红色的坐垫,金色刺绣的大红的靠背,粗笨的正正好的木质餐桌,一个个小小的像船舱造型的包间很像一个个小小的暖阁,背面的木墙,支撑的柱子以及棚顶上全都雕刻着传统木质家具的花色,有卍字,有梅花,有喜鹊,有墨竹等等。坐在这里,仿佛坐在家里了吧,一家人在北京过个小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等餐的时候,先上来一把铜壶,老物件儿,铜壶里面是海棠雪梨汁,粘稠稠的汁液,琥珀的颜色,喝在嘴里滑滑的,不是特别甜,略微有点酸头,还是蛮好喝。</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的名小吃,驴打滚,豌豆黄,艾窝窝,红豆糕,果然名不虚传,每一种都有独到的味道,齿颊留香,回味悠长,也大有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叹。果然要想吃到地道的地方小吃,还是要去当地吃,以前吃的亲朋从北京带回来的,哪怕是稻香村的这些糕点,不论从外形还是从味道上都无可比拟啊!</p> <p class="ql-block">孩子考完试,已近年关,并无在京逗留的打算。</p><p class="ql-block">结果抢到的票是下午四点多的,这样我们便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游览一下下。故宫距离北京南站还算近。去故宫吧,中午吃个烤鸭,或东来顺涮羊肉,赶火车应该不太急。如果有时间,或许还能找到一家店,吃一碗我心心念念的老北京豆汁。</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先打车到北京南站把行李箱寄存起来。然后乘地铁到天安门。幸亏有热情的北京老同学,网约好了故宫的门票,要不我们也不会知道提前网约的。</p><p class="ql-block">因为早,而且也不是周末,或者快要过大年了的缘故吧,游客寥寥。故宫太大了,快十二点了,我也累得腿都直了,简直半步也走不动了,只看完了外朝和部分内廷而已。</p><p class="ql-block">去吃饭吧,尽管看了很多宫廷剧的我也颇想看看什么延禧宫,景仁宫之类的。时间不允许也实在走不动了。</p><p class="ql-block">吃了天安门附近一家全聚德的烤鸭。可能我口拙,也没吃出其久负的盛名,感觉和在万达皇城根吃的味道并无一二。但是喝了好喝的鸭汤还有大量的水,休息了一下。很多人在等,我们尽量快点结束我们的午餐,为别的人腾出地方来。</p><p class="ql-block">不到两点钟,我们便结账离开。临走我问一下服务员哪儿有卖老北京豆汁的。得知前门那边或许有。</p><p class="ql-block">老北京豆汁,我是特别想品尝一下的。以前读到很多描写老北京豆汁的文章,大多数作者都不能恭维其味道,有人会捏着鼻子喝,有人把他形容成泔水,当然也有人甘之如饴。但是对于老北京人,豆汁却是每日不可少的美味,是主心骨。是唯一不分贵贱贫富,大家都要喝上一碗的,还要配上一碟小咸菜,焦圈或麻酱饼。</p> <p class="ql-block">前门就近在咫尺,抬步就到了。前门这儿还算热闹,很有过年的感觉了。</p><p class="ql-block">我们无心也无暇逛,其实全是商铺,也没有特别吸引我们的。我们只专心寻找老北京豆汁。真的是一排排胡同,看见胡同仿佛看见了豆汁,满心希望看见许多家豆汁店。很可惜,卖小吃的琳琅满目,爆肚儿,炸酱面,炒肝儿都有,就是没有豆汁。向胡同里居住的北京人打听,得到的答案统一是“对不住您呐,还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寻寻觅觅中,时间也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忽然脑子里灵光一现,或许没有一家店独卖豆汁,它应该夹杂在众多北京名吃里面吧。继续找找看。</p><p class="ql-block">依然没有找到。儿子眼尖,终于在一家店面门口的菜单上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了“焦圈豆汁”四个字。我顿觉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可是进入店里一问,人家不做这个很多年了。</p><p class="ql-block">就在准备放弃的时候,儿子又一眼看到不远处的一家很大的店铺,门口竖着的牌子上有“焦圈豆汁”的字样,躲在众多吃食名册后面。我们赶忙进去询问,如果仍然没有,就真的放弃了,我们必须要走了。</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这家还真有。内心有种坠坠的狂喜。也没有敢多要,三个人点了一套。等待的时候,环顾了这家店。楼上楼下的,店面很开阔,店里通体都是黑色,黑色的木质楼梯,黑色的小方桌,小方凳,就是吧台也是黑色的木质,很大。支撑的门柱也是黑色的木头。要不是时不时进来的顾客,和一台悬挂在柱子上的电视在很大声的宣传什么,还有点穿越了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本以为,豆汁很快就可以上来。没想到还要等,等的我一度怀疑是不是人家不待见我们,把我们忘了。没事可做,看看电视说什么吧。原来是张若昀,在这家店做过的一期节目,反复播放那一刻画面,很不错的宣传,看来这家店也确实不错,其实很想尝尝其它的食物的。但是刚吃过午饭,时间也紧迫,还是等豆汁吧。</p><p class="ql-block">等了差不多十分钟,一位肩膀上搭着白毛巾,穿着对襟小黑布褂的伙计用一个木质托盘送来了我们的豆汁。一套,就是一碗豆汁,一个小碟子里乘着两个焦圈,一个更小的碟子里一小撮咸菜,碗碟都是粗瓷的。只是三把小勺子是塑料的。</p><p class="ql-block">太激动了,忘记拍照,百度了一张相似度很高的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豆汁是绿莹莹的,因为是绿豆做别的食品剩下的渣发酵而制成的。不像我们喝的黄豆的豆浆那种奶白色,也不那么细腻,明显的渣子或悬浮或略沉碗底的。还没喝,先闻到一股酸馊的味道。这个味道像什么呢?对有点像摊煎饼用的糊糊在盛夏炎热的天气里散发出来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可能之前听我描述的太多了,儿子一看先撇嘴皱眉的。</p><p class="ql-block">我率先拿起勺子喝了一口,没有想象中那么坏,当然也不认可其为美味。一家人围着一只碗,你一口,我一口,喝起来。小咸菜味道是不错的,焦圈大家都不想吃,很脆,但也很油腻,尤其是刚吃过一顿烤鸭之后,但是也还是分而食之了。</p><p class="ql-block">慢慢咂么咂么嘴,细细品一品,老北京豆汁喝在嘴里和闻到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入口首先尝到的是酸,这个酸不同于水果的酸,是食物发酵的酸腐,微微的,带着点面嘟嘟的味,压抑着又张扬着弥漫,弥漫着弥漫着,就不觉的酸了,有点咸味出来,吞咽后,喉头好像感觉丝丝的辣,当然也不是辣椒等的辣,钝钝的,像一些调皮的小点,在喉头像捉迷藏一样,一会这儿有了,一会儿那儿有了,轻轻的刺刺的感觉。有残渣在喉咙处涩涩的,剌嗓子。</p><p class="ql-block">以后再来北京,还喝这豆汁,那时候可以一人一碗。</p> <p class="ql-block">哎,北京啊北京,在北京待了四五日,写这点文字也用了四五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