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

🍁秋日私语

<p class="ql-block">  四月清明,谨以此篇纪念我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翻阅过许多的人生宝典,聆听过不少的专家讲座,浏览过很多的育儿智慧,经历了内卷城市育儿的焦虑、惶恐和不安……后来,才发现父亲就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教科书。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长一段时间,我其实不太愿意去触碰关于父亲的文字,我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去陪伴孩子,去享受工作的快乐,或许也可以忘却些什么。然而,当我内心迷茫困顿不安时,常常会想起我的父亲,似乎又重新找到了一种出发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从未感到过厌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什么时候起,每到假期结束后临近开学,总会有几天失眠状态,想到即将面临的“高压”总会莫名生出几分恐惧,这大概就是很多同行所说的开学恐惧症吧。然而,这时候耳畔就会响起父亲的一句很平常的话语:</p><p class="ql-block"> ——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从未感到过厌倦。</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不安的心情似乎总能获得一些慰藉和力量。我不大记得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个话的,更多的可能只是自言自语般地回忆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时起,老家那红砖房的堂屋里,四面墙壁上都贴满了密密麻麻的鲜红的奖状,每张奖状上都是父亲在教学上取得的荣誉。“先进工作者”几乎年年都是,教学成绩也一直数一数二,几乎每个学期都有,多得让我觉得习以为常。那时候的我觉得这不过是父亲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荣誉,这不过是一张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奖状。然而,当我自己在教师职业上走得越来远,当我偶尔也会出现职业倦怠,当我了解到父亲教书背后的艰辛,当我身处育儿的焦虑和不安中,我越发觉得父亲的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是真正的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不仅仅在讲台上书写传奇,他还是真正的劳动模范,他在农田里同样创造奇迹。</p><p class="ql-block"> 他年轻时是个泥瓦匠,他能烧出最好的瓦。那时候为了养家糊口,走南闯北翻山越岭来到最偏僻的贵州山区,烧瓦带徒弟,不怕脏不怕累也不怕危险,有一次瓦窑坍塌前一秒,幸好及时判断出险情,避免了生命危险。</p><p class="ql-block"> 三十岁时参加教师招考,于是既教书又务农,常常不顾裤腿上的泥巴,才下农田又奔讲台,放下粉笔扛锄头,放下犁耙挑担子。</p><p class="ql-block"> 他会自己做红砖,我们家修新房的红砖是父亲利用上班之外的时间起早贪黑一个一个用泥巴垒成砖然后用窑烧好的。</p><p class="ql-block"> 他还是我们村子里唯一的养蜂专业户,自学养蜂技术,蜜蜂的习性了解得清清楚楚,养蜂设备俱全,退休后有时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还开车把蜜蜂运到油菜花盛开的地方去酿蜜,以至于我经常能吃到真正的蜜糖。</p><p class="ql-block"> 他是真正的劳动模范,七十年代,在全县天气连续干旱的时候带领村民用禾枪钻孔栽秧苗,引来了当时县里记者的采访和报道。</p><p class="ql-block"> 他种出最大个的萝卜和最饱满的玉米,引来了种子公司的人带人前来观摩,还赢得了种子公司的奖励——一台大彩电。</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他自己购买了水泵抽水,在全村的马路下铺好管网,把水引到祖辈们从未灌溉到过的地方,能浇灌到村里最高处的所有农田。</p><p class="ql-block"> 他是养鱼能手,在自家门前挖了两口大池塘,有时还承包村里的水塘。逢年过节,总能为家里换上一点收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总之,凡能想到的,他都想到了;凡自己要干的,他都要干得最好。</p><p class="ql-block"> 养育儿女的家庭重担让他无法用全部的精力教书,然而让我惊讶的是父亲却在当地小有名气,小时候走出去没人认识,说他的名字就可以了。很多重视教育的家长都愿意送到他手上去,往往都能有满意的答卷。</p> <p class="ql-block"> 他的育儿字典里没有责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性格软弱,动不动就很爱哭。记得上小学时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刚回家又接到母亲安排煮猪食的任务,心里很是不满又不好发作。顺手就把煮猪食的盖子扔到地上,盖子摔成两半,想到家里没有其它合适的盖子,想到母亲即将回到家里时的训斥,我坐立不安,眼泪直流。夜幕降临,父亲先回到家,放下劳动工具问我为什么哭,我吞吞吐吐说出了缘由。他拍拍我的肩膀:“别哭了,待会儿你妈回来我就说是我摔坏的。”</p><p class="ql-block"> 果然母亲到了家,还没等她问起,父亲就笑着很平静地说:“今天我犯了个错误,不小心把锅盖摔坏了。”母亲果然也就没说什么,我也就免去了一顿斥责,然而我却越发的感到不安,最后还是主动承认了错误。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不小心踩死了一只可爱的鸡崽崽,丢失了钢笔等等,他都替孩子承担责任。现在想来,父亲当年就是为了保护幼小的孩子免去责骂,而今天当我自己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焦虑和急躁,相差太远。</p><p class="ql-block"> 上了初中,我到了离家几十里的重点中学寄宿,每次月假回家拿生活费,从来不要我主动提起,没有给过我半点压力。考试失利时,父亲没有表现出失望和痛苦,对我没有半点责怪,反过来还安慰我,给我举伟人邓小平的例子,经历了三起三落依然那么乐观。我也从失败的灰心丧气中走了出来,但从此以后更加勤勉,再也不敢倦怠,无论学习和工作,都要求自己出类拔萃。</p><p class="ql-block"> 我们姐妹几个都是他逢人便夸的孩子,小时候的某一篇作文,某一次考试,长大后的某一点成绩,某一次回家探望,都是他与朋友们夸赞的谈资。甚至于有时周末回家,做了顿可口的饭菜,也要和老家的左邻右舍聊天时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 尽管有时候我们被夸得很难为情,甚至经常私下里劝告父亲不要再这么做了,他总是不悔改,照夸不误。后来想想,如果说我们姐妹几个在自己的行业里还曾经有过那么一点成绩的话,都是他鼓励出来的,在他的育儿字典里,似乎没有困难,没有打骂和责怪,没有打击和说教。我们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父亲都会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六十年代末吧,听母亲说,我父亲还干了一件很多人不敢干也干不了的事情。当时的小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村支书看到小姑条件还不错,就把她介绍给了自家的一个亲戚,家庭富足,条件优越。在这在当时很多人眼里,是一门好亲事,爷爷奶奶更是对对方富足的物质条件赞赏有加。然而,小姑本人对对方却极不情愿,只好求助于远在贵州干活的二哥(我的父亲),父亲了解详情后连夜千里迢迢赶回老家,跑到当地政府说明情况,第二天,迎娶小姑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挑礼品的担子接二连三,来到了家门口,硬是被父亲以一己之力给挡在了屋外。他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紧闭房门,自己一个人来到院子葡萄架下,轻摇蒲扇,一夫当关,不惧当时村支书的权威,拯救了小姑的命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勤劳正直,村里人修马路,装自来水,都一致同意把经费交给父亲保管,而父亲也总能经得起父老乡亲的信任,不出一点儿差错。</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勤劳节俭,正直无私,对儿女疼爱有加,虽历经挫折却依然顽强乐观,不想拖累子女,临终那一天还在关切地问我是否放假了,生怕因为自己影响了孩子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关心子女的父亲。父亲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荣耀,他留给我的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对生活和工作永远保持热爱,即使面对挫折也依然顽强和乐观!</p><p class="ql-block"> 父亲,愿您在天堂里安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