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桥影烙风情”许全华《宜兴古桥》烙画欣赏

周英年

3月18日,“山水桥影烙风情——许全华《宜兴古桥》烙画展”在宜兴市博物馆开幕。 展出时间:2023年3月18日—5月3日。 展出地点:宜兴市博物馆三楼临展馆 展览大厅 作为无锡市级烙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许全华用三年时间精心创作的一批宜兴古桥烙画作品,赢得了参观者好评。 烙画又叫“烫画”、“火笔画”,源于汉代,流传至今。烙画的最佳效果是与中国水墨画的和谐统一,烙画的最高境界是随机创作与板面肌理纹的浑然天成,烙画的最高价值是古朴典雅和久藏而不败坏。 许全华从事烙画30多年,创作成果丰硕。他用烙画反映梁祝传说故事全貌,还用烙画反映宜兴官林老街、水乡古桥等历史风情面貌,成为远近闻名的烙画艺术家。 介绍宜兴古桥的书 江苏宜兴市有民国以前修建且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桥182座。这次展出的《宜兴古桥》烙画有56幅。 许全华介绍,烙画就是通过电烙铁的温度,来改变木板颜色的深浅,以达到作画的目的。 1、归径桥,位于宜兴市新街街道归径老街。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初为木桥,南唐时易木为石。其后历代曾多次修建,清同治十三年(1874)复重建。 归径河在历史上为宜兴城通张渚的交通要道,舟船往来不息,十分繁忙。现桥两端建筑仍保持着明清时的老街风貌。南侧桥楼下存有清代修桥碑记五块。<br> 2、官林桥,又名孙家桥,在宜兴市官林镇老街上。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东西各有台阶23级,花岗石砌筑。桥长25.4米。桥铭:重建官林桥光绪甲辰。桥栏两端各有卧狮一对。桥孔两侧均刻有阳文楷书桥联,南侧为:“肇迹溯东吴千秋巩固,安澜通北滆百渎迥环”。北侧为:“络绎舟车□□□古迹,纷纭冠盖记题栓豪情”。<br> 3、元上步龙桥,在宜兴市西渚镇元上巷里村。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相传将会有真龙天子从此桥上经过,得名。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南偏西33°),青石砌筑,栏杆为4柱5节,柱顶刻莲花纹。桥长19米,桥下券石内嵌修桥碑铭,阴刻“步龙桥”三字,铭文为:步龙桥,为首、任玉圭、任玉瑜、任宙风、任从三。万历元年孟春吉旦造。<br> 4、丁蜀汇胜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定溪村,建于清代。单跨平板石梁桥,南北向,花岗石、青石混砌,其中桥面、枕石、桥桩立柱为花岗石,桥身为青石。现桥面已覆盖有水泥及护栏。桥通长12.75米,桥面长5.55米,现两侧覆盖水泥桥面后中宽3.1米。南坡长3.6米,堍宽3.3米,坡度12度;北坡长3.6米,堍宽3.3米,坡度10度。桥身南北两侧各有重修汇胜桥碑一块,落款分别为:顺治十五年(1658)季春吉旦;康熙甲申年(1704)孟夏月立。<br> 5、 现龙桥,位于宜兴市新庄街道东岸村。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重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桥身由花岗石、青石混砌而成。桥通长15米,中宽2.66米,净跨5.5米,矢高3.2米。西坡长6.4米,下堍宽3.25米;东坡长7.3米,下堍宽3米。东西各有台阶18级。桥铭石刻有“重建现龙桥”字样。桥铭石长2米,宽0.40米,厚0.26米。 传说常有太湖蛟龙此处显身而得桥名。<br> 6、 升平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洑东兰右村。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单孔石梁桥,东南-西北朝向,桥身由花岗石、青石混砌而成。桥通长14米,中宽2.1米。东南坡长5米,上堍宽2.15米,下堍宽3.65米;西北坡长3.2米(为后建,已改为水泥台阶)。桥桩共4根,上面刻有对联,字迹已无法辨识。<br> 7、 青龙桥,位于宜兴市周铁镇宋庄村(东宋庄村和侯宅门村之间)。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俗称东武昌桥,2001年春重修。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东偏北20度,花岗石质地。桥通长16.10米,中宽2.75米,净跨4.1米,矢高2.85米。东坡长5.5米,下堍宽3.1米;西坡长6.1米,下堍宽3.1米。东西各有台阶。桥沿铭石上刻有“重建青龙桥”字样。<br> 8. 裕兰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洑东兰右村北端。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建于清康熙乙亥年(1695),俗称环桥,单孔石拱桥,青石质地。桥通长18米,中宽3.5米,净跨5.3米,矢高3.4米。桥孔两侧各刻有对联一副,字迹已模糊难辨。<br> 9、培德桥,位于宜兴市万石镇严庄村。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为单跨平板石梁桥,桥面及立柱为花岗岩质,桥基及栏杆为青石质。桥长23.6米,中宽2.84米,堍宽4.28米,桥孔净跨6.8米。有碑一块,名:严庄大宗祠佘田记。落款:乾隆十一年岁次丙寅夏五月。<br> 10、扶风桥,在宜兴市芳桥镇扶风老街。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是一座简易石桥,宋代由陕西扶风人窦氏发起修建,故名,明代天启六年(1626)由状元周延儒出资为家乡重建。单孔石拱桥,东西朝向,桥主体用青石,桥栏用花岗石砌筑,桥长19.05米,中宽3.55米,堍宽4.3米。桥孔净跨5.5米,矢高3.4米。扶风桥结构完整,造型优美,桥两边老街依然保存着明清时期建筑风貌,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小镇特色。<br> 11、官林蒋家桥,位于宜兴市官林镇凌霞村杨家组。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建于清代,又名平安桥、田舍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朝向,由花岗石、青石混砌而成。桥通长18米,中宽3.2米。净跨5米,矢高3.8米。南坡长5米,下堍宽3.5米;北坡长5.8米,下堍宽3.5米。<br> 12、大浦桥,在宜兴市丁蜀镇大浦老街北端,跨大浦港(又称楼渎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光绪年间再修,桥拱内有明成化、清康熙修桥碑铭各一块。大浦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7.2米,中宽2.7米,堍宽3.1米。南北向,南坡有石阶28级,北坡为33级。青石、花岗石、阳山石混砌。青石望柱,柱头上端刻莲瓣纹,花岗石长条形护栏。桥两侧长系石头上刻浮雕莲花纹,刻工十分精美。桥孔净跨8米,矢高3.8米。现桥北端紧接潮音禅寺,南侧与大浦老街相连,周围建筑环境仍基本保持着旧时原貌。<br> 13、后亭桥,位于宜兴市屺亭街道后亭村(东河口自然村)六庄桥南300米,锡溧漕运河西侧。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岩混砌,其中桥身为青石,券石与踏步为花岗岩,南北向(南偏东30度)。桥通长12米,桥面长1.75米,中宽2.75米,净跨4.90米,矢高3.10米。北坡长4.90米,堍宽2.85米,坡度19度,趟石宽0.42米,厚0.17米。南坡长5.35米。耳石长3.60米,宽0.48米,高0.16米。桥铭石厚0.30米。拱券弧长1.82米,宽0.33米;拱券厚0.20米。花券厚0.14米。踏步宽0.37米,厚0.18米。桥底有双龙戏珠浮雕图案,直径0.50米。桥铭为:“里人重建 后亭桥 光绪己亥年”。<br> 14、陆平万安桥,位于宜兴市新街街道陆平村十四组河西桥。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民国六年(1917),单孔石拱桥,东西向(西偏南10度),花岗岩、青石混砌,其中桥身、花券为青石,枕石、拱券、桥面、趟石、扶栏为花岗石。桥通长23米,桥面(桥铭石)长1.95米,中宽3.60米,净跨6.09米,矢高3.50米。坡长10.40米,堍宽4.07米,台阶25级,坡度13度,平堍长2.76米。枕石长4.70米,枕石间距4.78米,外间距5.69米。花券厚0.16米,拱券厚0.22米,扶栏高0.55米,桥铭:岁次丁己重建 万安桥 民国六年。桥铭石长1.95米,厚0.28米。桥东侧房屋(门牌:林家桥1号)外墙边有民国七年(1918)“重建万安桥碑记”一方,碑高1.90米,宽0.81米,厚0.17米。<br> 15、下裴桥,在宜兴市芳桥镇虞山村下裴自然村。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为单孔石拱桥。南北朝向。两侧各有石阶17级,青石基,桥面及拱券石为花岗石。桥长16.9米,中宽2.95米,堍宽3.9米。桥孔两侧均镌有阳文桥联。其中东侧桥联为:数点屺虞峰隔离半里,一溪烟雨水静锁孤桥。西侧桥联为:百渎安澜与梁成岁暮,双虹落彩图画出天工。<br> 16、永思桥,位于宜兴市新街街道陆平村林家自然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质,东西走向。桥通长15.90米,中宽3米,净跨4.40米,矢高2.80米。堍宽3.75米,枕石厚0.35米,枕石间距3.60米,外间距4.20米,坡度12度。现桥上加盖水泥,建有水泥扶栏。<br> 17、轩庄桥,位于宜兴市万石镇马庄村轩庄组。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重建于清代,为三跨平板石梁桥,南北向,南偏西30度。整个桥身有花岗石砌成,桥通长15.3米,中宽1.35米。桥中孔宽4.38米,次孔宽3.45米。南坡长1.55米,上堍宽1.6米,下堍宽2.28米;北坡长1.5米,上堍宽1.55米,下堍宽2米。桥铭石上刻有“重建轩庄桥”字样。<br> 18、洋溪桥,位于宜兴市周铁镇洋溪村中。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重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南偏西20度,花岗岩质地。桥长12.20米,中宽2.52米,净跨4米,矢高2.7米,南坡长4,6米,北坡长4.7米,下堍宽均为2.9米,南北坡各有石阶7级。桥铭:重建洋溪桥,道光十五年春正月。桥铭石长1.97米,宽0.47米,厚0.20米。<br> 19、东仓桥,位于宜兴市宜城街道东风巷(旧称“域城里”),横跨于旧城护城河上。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由县尉赵汝迈发起兴建。明代重建,清咸丰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又遭日寇破坏,抗战胜利后才修复。1997年宜兴市人民政府又对桥面、护栏等进行了整修。系单孔石拱桥,主体建筑仍为明代风格,由花岗石、青石混合构筑,全长近30米,净跨8.3米,矢高5.5米。桥南堍与东风巷明清老街相连。<br> 20、万安桥,位于宜兴市新庄街道汤澄村至洋家圩河道上。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建于清代,为三孔石梁桥,东西走向,桥身为花岗石质地。桥通长25米,中宽1.7米,中孔净跨6米,边孔净跨各为5米。东堍长4.6米,西堍长为5米。桥铭石刻有“万安桥”字样。是宜兴最漂亮的石梁桥,<br> 21、曹家桥,位于宜兴市新庄街道曹家村西端。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建于清代,系三孔石桥,其中中孔为石梁,两次孔为拱形,东西向,西偏南20度,青石质地。桥通长36.4米,中宽2.9米,净跨自东至西分别为3.7米、5.3米、3.2米。现桥已改建成混凝土。<br> 22 、顾家万寿桥,公布名“万寿桥”,位于宜兴市万石镇顾家村。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俗称顾家桥,建于清代,东西向,单跨平板石梁桥,桥面为花岗石质,桥身为青石砌成。桥通长17.3米,中宽1.8米。桥面石长4.96米,净跨4米。东坡长5.7米,堍宽3米;西坡长5.4米,堍宽2.9米。桥铭石刻有“重建万寿桥”字样。<br> 23、张泽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张泽村。1983年6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宜兴县志》记载,春秋时,范蠡凿蠡河建木桥。现存石桥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民国23年(1934)重修。三孔石拱桥,东西向,两侧各有石阶37级。桥面石阶、券石等为花岗石质,其余用青石叠砌。南北桥栏各由13根荷花望柱和12块条形栏板组成。桥长45.95米,中宽4.7米,堍宽5.68米。桥中孔净跨9.55米,矢高5.1米;次孔净跨6.3米,矢高3.5米。桥西堍有清光绪三十一年和民国二十三年修桥碑记各一块。<br> 24、玉成桥,位于宜兴市和桥镇福巷桥村白巷村东北巷家荡。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俗称巷家桥,民国时重建,三跨平板石梁桥,南北向,北偏东25度,由花岗石、阳山石混砌而成。桥通长18.1米,中宽1.12米,桥面石梁南跨长3.65米,中跨长4.8米,北跨长3.5米。南坡长3.1米,北坡长3.5米,桥堍下宽均为2米。桥铭石刻有“玉成桥 民国□壬□月里人重建”字样。<br> 25、玉带桥,位于宜兴市张渚镇善卷祝陵村。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清代重建。相传北宋元丰年间,苏东坡变卖御赐玉腰带筹资而建桥,因而得名。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石混砌,长17米,顶宽3.8米,堍宽4.3米。桥孔净跨5.8米,矢高3.9米。扶栏高0.44米,栏柱顶刻莲花纹。拱内有铭石二块,字已模糊不清。<br> 26、黄干太平桥,公布名“太平桥”,位于宜兴市杨巷镇新芳英驻村。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俗称黄干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由花岗石、青石混砌而成。桥通长14.4米,中宽2.9米。净跨4.7米,矢高2.9米。桥铭:太平桥,光绪二十四年里人重建。<br> 27、镇龙桥,在宜兴市杨巷镇(原新芳)镇龙村被。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两边各有石阶21级。青石叠砌。桥长20.63米,桥面长1.65米,中宽3.10米,堍宽3.90米。桥孔净跨6米,矢高3.88米。<br> 28、允济桥,在和桥镇大生村前谢组东约400米。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光绪重修。单孔石拱桥。南北向,青石、花岗石混砌,长条形青石护栏。桥南15米处一座边长2.22米的四方形花岗石桥亭保存完好,亭内立光绪二十五年修桥碑记一块。<br> 29、长工桥,位于宜兴市西渚镇(元上)亳阳村八组大河边。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重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原名长生桥,因传说此桥由当地一名长工倾其一生积蓄捐资建造而成,故称之为“长工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南偏西40度,青石质地。通长9.8米,中宽1.9米,净跨3.45米,矢高2.2米。桥西侧有两道水闸,水闸长2.2米,宽2.1米。拱券上刻有“重建长生桥□□□□章□□祈求……”、“乾隆二十年”等字样。<br> 30、梅前永兴桥,位于宜兴市芳桥镇芳桥村(原梅子境村)梅钱组(梅子境桥边)。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年间(1887),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北偏西35度),花岗岩、青石混砌。桥通长17.60米,桥面长1.90米,宽3.08米。净跨5.40米,矢高3.30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3.60米。北坡长7.75米,堍宽3.66米,坡度18度,台阶17级;南坡长7.95米,堍宽4.55米,坡度18度,台阶17级。枕石间距4.40米,券石厚0.22米,花券厚0.10米。桥铭石长1.90米,宽0.55米,厚0.26米。桥铭:“丁亥仲秋重建 重建永兴桥 大清光绪岁次”。<br> 31、戈庄双桥,在宜兴市官林(原丰义)镇戈庄村,跨西孟河。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由呈L形的大小两座拱桥组成。大桥呈东西向,两边各有石阶26级。青石叠砌,桥面石阶为花岗石质,桥面有龙门石,桥通长22米。桥铭石厚0.40米,桥铭:重建双桥。小桥呈南北向,接于大桥西堍北侧,青石叠砌,长4.70米。<br> 32、上塘桥,位于宜兴市新庄街道大塍上塘村。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景泰年间,清代重修,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东侧有石阶33级,西侧为36级,青石叠砌,桥长29.44米,中宽3.15米,堍宽4.10米。桥孔净跨7.3米,矢高4.7米。<br> 33、新渎永安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塍西村新渎自然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新渎桥、上新渎桥,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单跨平板石梁桥,花岗岩质地,东西向(西偏南20度)。桥通长24米,桥面长6.25米,中宽2.75米。净跨5.30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3.70米。西坡长5.40米,堍宽3.35米,台阶12级,坡度14度;平堍长2.60米,宽4.10米。东坡长5.50米,堍宽3.38米,台阶12级,坡度14度;平堍长4米,宽4.15米。枕石长3.60米,宽0.53米,厚0.53米,桥桩立柱高2.80米。桥铭:永安桥 光绪八年(1882)。新渎永安桥南有永安桥碑,高1.50米,宽0.89米,厚0.25米,字迹有部分不清,楷书,落款“伯成沈若愚书”。永安桥现保存较好。<br> 34、永丰桥,在宜兴市高塍镇(原范道)朱家渎村东端。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为单孔石梁桥,青石、花岗石混砌。桥长14.35米,桥孔净跨5米。<br> 35、衔哺桥,位于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塘家圩与小祝陵之间。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控制单位。相传有凤凰吧自己的幼鸟衔到此处休息,因而得名。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南北向,青石、花岗石混砌。桥通长22.8米,桥面长1.4米,中宽3.1米。净跨6.2米,矢高3.7米。南侧堍宽4.5米,坡长11.4米,踏步25级。有龙门石,桥面为旋涡纹,桥底为鲤鱼跳龙门图案。桥两侧原有四个石龙头,现均已断落。现桥面及南侧桥身损坏较大,桥身长有杂草树木,使得部分石块松动。<br> 36、西城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吕家村东端。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两侧各有石阶20级,青石、花岗石混砌。桥长20.72米,中宽3.4米。桥孔净跨7.2米,矢高4.57米。<br> 37、大塍太平桥,公布名“太平桥”,位于宜兴市新庄街道大塍村紫溪组(紫溪西庵旁)。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4),俗称西庵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西偏北35度,桥身为青石质地。桥通长10.1米,中宽2.55米,净跨3.4米,矢高2.3米。桥铭石刻有“重建太平桥”字样。<br> 38、许家永兴桥,位于宜兴市徐舍镇东岳村桥头组许家自然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重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为单跨平板石梁桥,南北向,花岗岩、青石混砌。桥通长22.3米,桥面长5.58米,中宽3米,净跨4.4米。北坡长6.3米,坡度24度;南坡长10.4米,堍宽3米。<br> 39、鲸塘桥,在宜兴市徐舍镇鲸塘老街西端,横跨钟(溪)张(渚)云河之上,为三孔石拱桥,1983年6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三十年(1551)由钱鏊捐资首倡与李金募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钱鏊玄孙钱之遴捐资重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鲸塘桥梁结构严密,造型美观,气势宏伟,是宜兴现存最大的石拱桥。桥全长52米,中孔矢高5.4米,跨度9.8米,两边孔矢高3.8米,跨度7米。在宜兴三座三孔拱桥中,跨度最大,保存也最完好。 (图为桥东坡面现状。)<br> 40、夏芳桥,位于宜兴市芳桥镇扶风夏芳村夏西组。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建于清代,宜兴唯一四垮平板石梁桥,南北向,北偏东20度,花岗岩质地。桥通长20米,中宽1.75米。北起第一跨长4.7米,第二跨长5.25米,第三跨长3.28米,第四跨长3.52米。桥桩立柱北面东侧一根损坏,现为砖代替。桥铭:夏芳桥。<br> 41、雪窨桥,俗称黄家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大浦村黄家自然村。1996年11月16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桥长13.24米,中宽3.38米,堍宽3.8米,桥孔净跨5.95米,矢高3.6米,东西两侧各有石阶24级,青石基,券石、桥面、护栏,保存尚完整。有清光绪《重修雪窨桥碑记》,另还有一碑,名“永锡堂”,落款:“道光岁次已亥年孟夏月”。<br> 42、马斯渎桥,位于宜兴市和桥镇王母桥村王母自然村西。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控制单位。又称万寿桥,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青石质地,东南-西北向。桥通长13米,中宽2.6米,堍宽2.7米。净跨5米,矢高2.8米。耳石间距3.5米,耳石顶端雕有龙头,其中东面两个保存完好,西面一个残破,一个已散失。龙头宽0.3米,厚0.23米,长0.3米。桥底龙门石为双龙戏珠图案。<br> 43、谢桥,位于宜兴市宜城街道永安路和氿滨大道交界处。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石桥为1921年重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岩混砌,南北向。桥通长15.15米,中宽3.5米,桥孔净跨4.5米,矢高2.25米。关于谢桥名有两种传说,一为感谢阳羡第一人物周处斩蛟除害;二为感谢岳飞在宜兴抗金数战告捷而筑桥而得名。<br> 44、秀凝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范道煤焦渎东端。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25年(1899)。该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两侧各有石阶13级。青石与花岗石混砌。桥长12.58米,中宽2.9米,堍宽3.25米。桥孔净跨4.9米,矢高3.05米。<br> 45、蒋店(坫)桥,位于宜兴市徐舍镇芳庄村决西自然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为三孔石梁桥,为宜兴跨度最大的平板桥,南北走向,青石、花岗石混砌,其中桥面为花岗石,其余为青石。桥通长36.26米,中宽2.16米,中孔净跨8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4.15米。北坡长6.50米,坡度8度,堍宽3.20米;南坡长6.30米,堍宽3米,平堍长7.70米。桥墩南北皆宽4.40米,厚1.25米。桥芯板长0.80米,宽0.75米,共14块。龙门石有旋涡纹。桥上有四个栏柱,柱高1米,厚、宽0.26米。其中三个为青石,南侧一个为花岗石质地,柱头饰荷叶纹,似明代物件。前几年危桥重修后,失去古桥风味。<br> 46、凤凰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桃渊村涧众组。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控制单位,2009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桥身由阳山石青石混砌而成。桥通长28.8米,中宽3.8米,净跨7.5米,矢高4.5米。西坡长13.4米,有石阶28级。桥铭石刻有“重建凤凰桥”字样。<br> 47、永兴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贺家渎村。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两边各有石阶13级,花岗石叠砌。桥长10.28米,中宽2.8米,桥孔净跨4.5米,矢高2.6米。<br> 48、永安桥,在宜兴市高塍镇亳村北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单孔石拱桥。桥主体为青石,踏步为花岗石砌筑,青石栏杆,荷花纹望柱。此桥结构完整,曲线优美,较好地保存了明代的造型和建筑风格。桥长11.5米,桥孔净跨4.6米,矢高3.1米。<br> 49、寿星桥,位于宜兴市和桥镇南新北新村,单孔石拱桥。<br> 50、兴隆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贺家渎村。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岩混砌。桥长15米,桥孔净跨4.8米,矢高2.75米。<br> 51、武昌桥,位于宜兴市周铁镇宋庄东善组。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控制单位;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大德年间,其桥名取自岳飞三十三岁时,曾进封为“武昌郡开国公”,俗称王公桥,后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桥面为花岗岩质地,桥身为青石质地。通长12.2米,中宽2.9米,净跨3米,矢高2.6米。北坡长5.35米,下堍宽3米,有台阶8级。南坡长4.9米,下堍宽3米,有台阶10级。桥铭石刻有“武昌桥”字样。<br> 52、清凉桥,位于宜兴市湖㳇镇岗下村磬山崇恩寺前,建于清后期,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南偏东25度),由不规则黄石堆砌而成。桥通长11米,顶宽2.8米,现残存宽度2米。矢高2.2米,净跨3.6米。桥铭石长0.7米,厚0.3米,拱券厚0.55米,桥铭“清凉桥”。<br> 53、画溪桥,在宜兴市丁蜀镇汤渡村,老宁杭公路西侧。1985年,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木桥改为石拱桥,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均进行过修缮,最后一次重建为光绪五年(1879)。 是现存的三座三孔古桥之跨度最小(36米),近十几年因屡遭大型运输船撞击几乎倒塌,于2007年重修,并在桥孔外侧加设防撞柱加以保护。中宽4米,堍宽5.15米。中孔净跨8.55米,矢高4.75米;次孔净跨4.5米,矢高2.45米。桥中孔两侧刻楷书阳文对联,西侧联语为“二百年磐石重新星缠析木,数十里槛泉正出迹固包桑”,东侧为“一幅画图开浪罨花光波涵月影,群峰灵秀锁舆通柳浦船放荆溪”。<br> 54、西堰桥,位于宜兴市万石镇西堰村。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控制单位。重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为三跨平板石梁桥,东西向。整个桥身为花岗石质地。通长13.7米,中宽1.37米,桥中孔宽4.1米,次孔宽3.07米。桥铭石刻有“重建西堰桥 光绪十又九年仲冬月立”字样。<br> 55、茭渎桥,在宜兴市新庄街道茭渎老街。单孔石拱桥。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民国六年(1917)重修。桥下拱券内有明成化、嘉靖桥铬铭各一块。桥全长14.7米,桥孔净跨5.25米,矢高2.85米,由青石、阳山石、花岗石混砌。南北两端老街依旧保持着旧时风貌,与茭渎桥融为一体,环境古朴协调。<br> 56、巷大桥,在宜兴市屺亭街道文庄村(车家和薛家两自然村之间)。2003年3月19日,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单孔石拱桥,青石叠砌。桥长12.5米,桥孔净跨4.5米,矢高2.8米。巷大桥旧时为高塍、红塔两地连接宜兴城的陆上通道。<br> 许全华烙画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录制《名家讲坛》 许全华被评选为“全国非遗金牌手艺人”。 许全华先生在“全国非遗金牌手艺人申报评选”工作中,被<b>授予非遗金牌手艺人</b>荣誉称号。 新时代人民艺术家许全华 许全华烙画作品被作为邮票、邮册制作图案。 许金华先生被“中国集邮艺术网“、“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和“国家艺术家邮品制作组委会“等单位部门授予“国礼艺术家”、“新时代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许全华烙画作品荣登美国《时代周刊》,他的烙画作品多次在国外展出,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到国际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为许全华烙画题词“烙笔生辉”。以下再欣赏他的几幅烙画杰作。 万里雄风 溪山泉韵 东坡书院 贵妃出浴 著名山水画家杨士明为许全华烙画题词“铁画铸魂”。 扫描以上二维码,可以全景观看“许全华《宜兴古桥》烙画展” 展厅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