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嫂家有一本家谱,让我这个“文化人”去看看,说了好久,今天终于成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我一直打趣调侃的二嫂是西夏国主李元昊的后裔。收敛了对二嫂的不敬,取笑二哥“不小心做了驸马”,大家轰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嫂是乐都高庙人,早知道李姓是当地大姓,却没料到竟是这样的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谱记载,高庙李氏祖上为沙陀人,因帮助李唐剿灭叛乱的戍卒,唐僖宗咸通九年,皇帝李儇赐姓。此一支由沙陀而来的李姓,在历史上有几个响当当的名字:李克用,李存勖,李元昊……世居灵州。元末,李氏后人李南哥迁西宁州同知,自此落户河湟。</p> 顾炎武说:“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就是说,中国最早只有22个姓。姓是用来“纪世别类”的,早期的姓是氏族的称号,如黄帝的姬姓,炎帝的姜姓等等。人口繁衍,由同姓的不同分支产生了氏,后来姓氏不分,原来的氏也成了姓。由此看来,从人群中随便抓出一个人来,往上推延他的祖先,不是帝王就是将相,没得跑。<br><br><div>祖先崇拜似乎是国人永远的信仰,动不动就追思祖上伟业的人不在少数,甚而认为“凡是古的都是好的”。几千年里,从孔老夫子的“信而好古”开始,复古的情节从来就没有消散过。</div> 常常听到有人慨叹“可惜那些老东西没有传下来”,言语中透露着无限的遗憾和惋惜,但我每听到这样的叹息却总不免起几粒鸡皮疙瘩,在我看来,丢失的东西都是该丢失的,如果那些“老东西”于后世的人们还有用,那么大概率是不会丢失的。只要扔掉的,基本都是没用的东西。<br><br><div>数典忘祖,是国人骂战中恶毒的言语,只要有人被冠以“数典忘祖”的名号,就一定十恶不赦,该开除出祖籍乡籍国籍,简直就不是人类。</div> <p class="ql-block">一代枪王沙子龙,在夜色中独自操练枪法,却绝不外传,不是不想传,而是他知道自己的断魂枪已经不再适用于前进了的时代,扔掉是唯一的选择。然而,总有一些人喜欢抓住祖先的阴魂,妄图从中找出幸福和甜蜜来,生出一丝莫名的骄傲,并以是否尊祖法祖来判断人的善恶好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被二嫂家的族谱吓了一大跳,这是调侃的笑话,当不得真,但我由此想到了一些人和事,倒真的吓了我一大跳。(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