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东济宁市微山县发生3.2级地震</p><p class="ql-block">速报参数: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8日8时36分在山东济宁市微山县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5.08度,东经116.83度。</p> <p class="ql-block">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多次左右人们能感觉得到,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p> 第一部分 地震基础知识 <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发生地震?</p><p class="ql-block">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p><p class="ql-block">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造成的。</p><p class="ql-block">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晃。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地震波主要由纵波、横波等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p><p class="ql-block">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p> 第二部分 地震前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异常有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微观异常如地形变、地电磁异常等,主要靠高精度科学仪器探测。宏观异常指人们感官能感觉到的异常,主要有地下水异常、动植物异常和地声、地光等异常。井水变化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这是地下水中井水的宏观前兆现象。当地下水发生冒泡、变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地震前的异常反应。当然,很多原因都能引起地下水的异常,地下水也可能受到其它环境的影响而变化。</p><p class="ql-block">动物异常</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很多大地震前,许多动物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异常行为”。所以,老百姓把动物称作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p><p class="ql-block">老百姓把这些异常编成谚语:</p><p class="ql-block">骡马牛驴不进圈,挣脱缰绳往外逃</p><p class="ql-block">猪不吃食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跳</p><p class="ql-block">鸭不下水鸡上树,鸽子惊飞不回巢</p><p class="ql-block">冬眠麻蛇早出洞,老鼠成群满街跑</p><p class="ql-block">泥鳅蚂蝗上下窜,鱼浮水面又打旋</p><p class="ql-block">晴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螫人畜</p><p class="ql-block">引起动物反常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p><p class="ql-block">地光和地声</p><p class="ql-block">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看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色除了蓝白色也有其它颜色的。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地光的来临,往往预示着大震很快就要发生了,1975年我国辽宁海城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前,地光现象非常突出。如果此时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一些避震措施,是有可能躲开地震灾害的。</p><p class="ql-block">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称之为“地声”。</p><p class="ql-block"><br></p> 第三部分识别和杜绝地震谣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地震巨大的灾害性,容易使人们对地震产生恐慌心理,这时地震谣言就出现了。</p><p class="ql-block">我国地震预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曾成功预报出辽宁海城等地震。但目前我们只能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特别是临震预报,远远不能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p><p class="ql-block">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p><p class="ql-block">因此,地震消息传来时,千条万条,千万记住最基本的一条;地震预报消息,只听政府的。</p><p class="ql-block">对待地震谣言,我们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p> 第四部分 地震来了怎么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不能惊慌,不要盲动。根据感觉判断地震是大、是小,是近震,还是远震。一般近震是先上下颠动,后左右晃动,而远震是只有前后左右的晃动感。如果是小震或者远震,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在不同的地方,避震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我们讲讲在学校、家里和公共场所如何躲避地震。</p><p class="ql-block">在学校怎样避震:</p><p class="ql-block">安全提示:</p><p class="ql-block">1.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p><p class="ql-block">2.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p><p class="ql-block">3.在课桌下避震,有顺序地撤离,千万不要拥挤。假设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地震了,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头部躲进课桌下,讲台旁,绝不要乱跑。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应当马上在老师指挥下有顺序地撤离,撤离时把书包顶在头上,前后同学要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在教室门口、楼梯间等狭促地方,一定要放慢速度,发现有摔倒的同学要相互帮助,并及时通知后面的同学以免发生拥挤。跑到室外后,一定要躲在尽量空旷开阔的地方,周围和头顶没有易掉落物的地方。如果我们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因忘拿某些东西回到教室去。</p><p class="ql-block">在家怎样避震:</p><p class="ql-block">安全提示:</p><p class="ql-block">1.先躲后跑,不要先跑;</p><p class="ql-block">2.往牢固地方躲(床下、开间小的地方,有支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3.来得及的话先开门,关煤气、电源等。避震时,要根据地震时你所处的位置,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它的旁边,如:桌、床等,也可以赶快跑到开间较小、有支撑的房间去,如:厨房、卫生间等。如果来得及,要先打开门,以保证通道畅通;关闭煤气开关、电闸。</p><p class="ql-block">在避震时要趴下,身体重心要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以蹲下或坐下,尽量把身体卷曲起来。要注意保护头部和颈部,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顶在头上,闭上眼睛,防止异物伤害。</p><p class="ql-block">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p><p class="ql-block">安全提示:</p><p class="ql-block">1.听从工作人员指挥;</p><p class="ql-block">2.不要急于涌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离;</p><p class="ql-block">3.如果遇到拥挤,解开领扣,双手交叉胸前,护住胸口。大震发生后,如果附近有应急避难场所,要在大人的引导下赶赴避难场所。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般依托公园、绿地、操场、广场建设,里面具备突发应急事件应急的基本功能。比如,应急指挥、应急物资发放、应急棚宿、应急厕所等。地震发生后,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不要急于拥向楼梯口,容易造成挤踏。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不要急于打电话,以免线路拥挤,影响救灾指挥通讯。</p> <p class="ql-block">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必须居安思危。下面六条地震避险口诀,请您时时牢记于心。</p><p class="ql-block">(1)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万一断电力,欲速则不达。</p><p class="ql-block">(2)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p><p class="ql-block">(3)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p><p class="ql-block">(4)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p><p class="ql-block">(5)室外地震需镇静,远离电线和高桥,野外地震同样险,避开山脚与陡崖。</p><p class="ql-block">(6)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前往附近避难所,关注灾情待救援。</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牢记避险口诀,共守美好家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