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欢迎来到“名师优课赏析”。让我们走进名师,感受名师的课堂艺术和教学智慧,共赏、共享、共议,一起交流。 我是本期优课推荐人唐飘。 <br> 本期继续推荐刘德武老师的一节《相等和不相等》。刘老师提倡“在后退中前进”和“跳出数学教数学”。他的教学设计新颖,课堂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初看课题,我就在想:这节讲比大小的课,怎么出奇有趣呢? <br>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顺利进入课堂常规,刘老师在ppt中加入了一个捂嘴的小图片,充满童趣,很符合一年级孩子爱玩的心理。<div> 之后,讲到第几题,左上角的图标就有几个小朋友,让孩子在整节课中期待又兴奋。这样的设计别出心裁。</div> 而教学内容, 刘老师是从两个数开始比较,然后再深入到一个数和一个式子,然后是两个算式,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教孩子用所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看得出来,刘老师对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很有自己的理解。 接着刘老师出示的是比较抽象的题啦,首先刘老师让同学明确了苹果可以代表数,并且代表的数应该是一样的。有的孩子想出了举例说明的方法,在这里刘老师并未要求一年级的孩子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去想。包括后面的两道的习题,学生都用这种举例的方法,得到了正确的答案。<br><br> 接下来就是一道看符号填数的题,这道题刘老师很巧秒的先带着孩子想是等号的情况,后面再让孩子想大于是哪几种,小于是哪几种,并让孩子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到后面,让孩子猜,如果十张卡片放进去,猜想是大于,小于,等于,哪种的情况大,渗透了概率有大小。<br><br> 在第3题中,刘老师拿出两个长长的算式比较,小朋友们很聪明就想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在这里刘老师设置了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谁大?第二:大多少。刘老师顺势揭示这种方法叫做一一对应。 课后,刘老师针对本节课进行了一场讲座《一年级的思维训练》。刘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刘老师认为思维训练要从低年级开始进行,其效果未必当堂“立竿见影”,它的价值在于积累。思维能力需要积累,当积累的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候,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就会出现人们意料不到的进步和发展。<div> 通过这短短的一节课,6道题,刘老师带领学生“开始接触”和“初步渗透”了12个知识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老师的课堂,用心聆听和寻找它们吧。课后欢迎您的分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