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现代老书法家

张新华

<p class="ql-block">临沂古称琅琊、沂州,山东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鲁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截至2022年,全市下辖3个区、9个县,总面积17191.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18365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临沂因临沂河得名,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东南部、黄海西岸、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点、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和鲁南临港产业带,是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之一,被誉为“商贸名城”和“物流之都”。临沂属温带季风气候,自北有沂蒙等山脉延伸控制着沂沭河上游流向,向南冲积出广袤的临郯苍平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临沂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曾长期作为州、郡、府治所地。近代中国共产党在临沂地区创建沂蒙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山东省政府、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等党政机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临沂书法源远流长,临沂书法群星灿烂。从莒县(原属临沂)陵阳河遗址大口尊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原始文字和书法雏形,到后来的沂水陶文、“黃鼎铬”、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隶竹简,王羲之、颜真卿的故里在临沂,二位先贤在中国书法史上创造了古老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清至民国,再到现当代,临沂书法出现新的繁荣,每个历史时期的书家都创造了自己的书艺辉辉,涌现出灿如群星的书法群体,不断延续着临沂书法的继往开来,成为后人对书法艺术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本美篇展示了临沂现代当地和出生在临沂在外地的80周岁以上的书家的艺术风采,向老一辈书家学习致敬!</p> <p class="ql-block">陈允升(1892-1977),原名际楷,字逢吉,号蒙阳居士。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常旺村人。</p> <p class="ql-block">自幼入村垫读书,酷爱书法,20岁后业儒,曾设帐于临沂城及三官庙、孙对河等村,授徒甚众,今多有成名者,皆谓陈允升乃其启蒙之师。陈允升除教书外,终日刻苦自学书法,先从欧体入手,《九成官》、《化度寺》、《皇甫碑》,皆能背临,后又兼习《集柳碑》。于是他的隶书逐渐形成了独自的风格,为再习篆隶行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他己感到不能停留在研习碑帖的基础上,应该走出家门拜师深造。在临沂最使他佩服的书法家,就是戊戌变法后回家隐居的王思衍。当陈允升到兰陵拜谒王思衍时,王从对话中看出他的学识非浅,即聘他为家塾塾师。陈允升不要束脩,只要求跟王学字。从此,陈的书法大有长进,所学王思衍的篆隶皆可乱真。当时去王家求字者甚众,王不能一一应付,多数即由陈代笔,王只是落款和铃印。民国廿四年(1935)续修临沂县志时,王思衍被请来参加编辑。书成后,新志的封面题字即由王推荐陈允升所书。</p> <p class="ql-block">陈允升一生最佩服的老师是王思衍,最要好的朋友是王小古。虽然他比王小古大20多岁,但是艺术的纽带却使他们结成了忘年之交。1976年岁末,王小古给他撰写了一副对联:"荆山奇异人珍爱,铁砚功夫自不知。"一旁又用小字题道:"允升陈老师书法驰誉大江南北,对后学青年影响极大,实亦吾师也。"可见王小古对他是推崇备至的。1977年3月25日,陈允升因病与世长辞,引起了临沂书法界的悲痛。王小古送的挽联上题着:"艺苑星堕"4个醒目大字。并作了一首五言绝句以示对陈允升的悼念:"彤管寒金雀,春风冷砚池;群鹅何处换,一风竟西辞。"陈允升一生除了教书写字外还兼习中医。他精读了《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本草纲目》等传统著作,他还下工夫学习了《傅青主男科》和《傅青主妇科》两书。因此他还经常给人看病,解除了不少病人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王燕谋(1898一1987)临沂市兰山区东墠人,曾在复旦大学及上海美专就读,书画师从刘海粟,30年代在省立五中(现临沂一中)任教,后与李苦禅等在济南成立明湖画社,任社长。</p> <p class="ql-block">张伯扬,(1904一1991)江苏省赣榆县人,解放前在滨海中学从事教育工作,善作诗词、对联、有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后参加革命,建国初期曾担任过区长等职务,后调任临沂地区第九中学任校长职务,文革期间,被错划为右派,饱受运动的批斗摧残煎熬,与王小古先生有相同的命运。文革后调济南市历下区工作,离休后潜心书法、诗词、楹联创作先生为人正直。书法以唐楷、魏碑为根基,尤喜陈鸿寿、于右任书法,以榜书著称于世,善题牌匾,关爱后学。其书法作品曾获全国老干部书画展特别奖;参加山东省百老书法展等,80年代其榜书“寿”字作品,在青岛外贸即以800元高价多次被中外友人购藏。1987年与张寿民、岳修五联袂举办“ 临沂三老书法展”,在临沂地区展览馆隆重开幕,引起强烈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有鲁南“两张”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王砥如,(1905一1993)原名王朝柱,临沂城里人(今名于家湖,属莒南县板泉镇,解放前属临沂县第五区),幼年家贫,勉强在临沂城区模范小学毕业,后拜兰陵人王天乙先生为师,学习书法,王天乙先生亲自为王砥如先生摹写了一份《九成宫醴泉铭》做王砥如先生学习的临本,王砥如先生白天伺候王天乙先生铺纸研墨,晚上回家对灯临帖,次日再由王天乙先生圈点讲评,王砥如先生天资聪慧,又恭谨勤学,深得王天乙先生青睐,同时也博得了兰陵人光绪戊戌进士王思衍的好感,常常得到王思衍的指导,通过刻苦学习,王砥如先生的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二零年,经人介绍,王砥如先生到沂州路邓姓人家开办的新鲁书局石印部当学徒,学徒期间王砥如先生又结识了新鲁书局的缮写师傅姜拂九,罗玺符,魏理宸等先生,姜写欧,罗写赵,魏写颜,各有所长,王砥如先生博采精研,书法得到进一步提高,三年学徒期满,王砥如先生可以独立完成石印制版缮写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二六年,王砥如先生离开新鲁书局,到沂州镇守使署任缮写上士,后升为少尉译电员,不久又调入沂州电报局任收发。一九二九年,经临沂货物税务局长何见琴推荐,到山东省教育厅工作,先后担任办事员,三等科员,二等科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王砥如先生和其内弟何子平先生每人出资银元四千元,又集股二千元开办临沂第一家电灯公司,临沂人王燕谋,戴佑宸,蒋幼泉等入股。后临沂驻军六十六旅李占标强行入股八千元,直日本人占领临沂,电灯公司停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王砥如先生在临沂东乡于家湖村躲避战乱,一九四一年因病去济南就医,病愈后于一九四三年和王燕谋等在省府济南大布政司街开设明湖书画社,齐白石大师为书画社题写篆书门匾,与李苦禅大师唱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王砥如先生应聘担任国民政府山东省政府主办的《山东公报》社总经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六年八月,王砥如先生随何思源先生赴北平,任北平市政府总务科长,并于一九四八年随何思源先生同机飞成都,自此,王砥如先生定居成都并至终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初,王砥如先生为生活计,曾在成都开设一家山东烤馍店,后参加公私合营,王砥如先生转为国营企业职工至一九七九年退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一年,王砥如先生和别人联合创办艺海书法篆刻学校,培养书法篆刻人才。王砥如先生先后参加了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黄河十省书法展,长江十省书法展,为许多地方的名胜古迹碑林纪念馆等题写了大量的楹联碑文匾额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砥如先生是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二年,北京知识出版社出版《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一九九六年,成都古籍书店影印出版王砥如先生欧体楷书《离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临沂干部群众手中,存有许多王砥如先生书法作品,欧楷功底深厚,是得欧体书法精髓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己亥正月二十一日癸巳苗延年于文沂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寿民(1908.3.20-1998.7.7)曾用名张椿荫、张维寅,1908年农历2月18日出生于莱芜常庄南文字现村,1925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共青团),1938年5月加入共产党。其父亲为张立勋,字华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16年在本村读小学,1923年在莱芜县读初中,1925年在济南正谊中学读初师,并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1926年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后师,曾师从陈翔鹤、马克先。1930年师范毕业先后在新泰二小、日照中学、曲阜师范附小、平原乡师附小、惠民师范附小教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38年参加徂徕山起义,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十中队指导员,后任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一团二营四连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38年5月任莱芜县第六区区长兼分区委书记、区中队长,1940年先后任泰山专员公署秘书、研究室主任等职,1942年后任博莱县文教科长,1946年曾任淄博特区建国学校副校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48年任兗州中学校长,1949年任沂水师范校长,1954年任临沂师范校长,1959年任临沂师专副校长,1960年任苍山师范副教导主任,1962年任临沂师范校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6年“文革”被批斗劳动改造,1978年平反解放,任临沂教育学院顾问,1985年离休,1998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商向前(1908、8、19—1998),原名天一,曾用名象乾,笔名老蚕,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商家庄人(原属费县)。南下干部,早年参加革命,曾任区长、县长、县委书记等,后任杭州市政府秘书主任,市文教局副局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一、二、四届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冷印社资深理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向前擅书法,懂金石,精鉴赏,学书自颜鲁公、柳公权入手,进而兼学魏碑,尤长于行书,师法清代名家刘石庵、何子贞等人,业界评价其书风“浑厚、豪放、纯朴,结体开朗遒劲,含蓄委婉”。多次举办个人书展和联展,参加多届兰亭笔会。作品曾入选第一、第二届全国书展和六大古都书展、郑州国际书展等大型展览,多次获得荣誉证书,并向中国奥委会和参加亚运会的中国代表团赠送作品多幅。书作入选太白碑林、翰图碑林等碑林刻石;先后被青海省博物馆、赵一曼纪念馆、日本千代田俱乐部等机构永久收藏;为杭州岳庙、精忠柏亭、净寺钟楼、普陀山、雁荡山、严子陵钓台、章太炎墓碑、云南黄果树瀑布、四川杜甫草堂、汤阴岳飞故居、陇中诸葛亮躬耕处等名胜古迹题写对联或匾额。其作品及传略还被《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等辞书收录。单从书法艺术的调度而言,商老的作品用笔老辣,大气磅礴,很有些柳筋颜骨的味道,如果借用论词的观点来评论其书法,他的书作当属于“豪放派”,迄今为止许多藏家都以藏有他的墨宝为荣。</p> <p class="ql-block">王镇东(1908一1980)临沂城里人,1929年省立五中(今临沂一中)毕业后,留校任教。1938年,任抗大山东分校文书、科长。建国后,参加教育工作,擅书法,四体皆能,1950年曾为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罗炳辉墓题写碑文。</p> <p class="ql-block">岳修五 字敬敷(1909一一1988)临沂市河东区葛沟乡(原属沂南县)人。岳氏世为葛沟望族,名儒学究代不乏人,堪称一方书香门第。先生笃志诗书,求知识,勇为爱国壮举,1939年,疫病流行,先生施医舍药,救死扶伤,为达广济扶厄之愿,日夜精研歧黄群书,并得至亲高仙桥与许化邦二公辅导,医术大进,治验之效,名噪乡里。1953年出任葛沟乡卫生所中医,1957年县卫生局保荐先生入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深造一年,1959年调临沂市立医院,晋升为中医师。文革期间,任职沂南县人民医院,潜心深研医术,远近乡里,多受其益。1980年调往临沂地区中医医院兼中医进修班教学任务,1981年经临沂地区卫生局批准晋升为主治中医师,1982年晋升为副主任中医师。业医四十余年,长于内、外、妇科,善以简廉药物取效,同时,力学西医理论,崇尚西医诊断方术,以贯通验证中医理、法、方、药。1984年任临沂市政协委员,继续为人民的保健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先生幼承塾师指教而喜爱书法,50余年行医之暇,广临历代名贤法帖,不懈钻研书法理论,书法以颜为宗,以隶为长,功力深厚,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展,四次获全国和省书展奖。先生生前为临沂地区书法家协会顾问。</p> <p class="ql-block">王小古(1915、10、3一一1982、12、19)原名王崇古,又名笑古。当代著名画家。江苏灌南县人。早年毕业于灌云师范学校,后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师从唐鲁臣,为入室弟子,初攻仕女,后转花鸟,尤擅牡丹、葡萄等。1959年《心花怒放》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同年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百蝶图》、《玫瑰图》、《牡丹图》,1979年再次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国色天香》。另有《鸡上架》、《扁豆蝈蝈》、《墨牡丹》、《枇杷公鸡》、《四季花屏》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在《山东画报》、《大众日报》发表,或被单幅出版。1982年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与山东省美术馆为其举办个人画展,作品为山东省博物馆收藏。著有《花鸟画技法十三讲》。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临沂教育学院及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小古在临沂工作30年,长期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学生众多,对临沂书画艺术领域影响至深。</p><p class="ql-block">北京画院一位退休画家,因早年跟王雪涛学画,王雪涛经常拿出王小古的牡丹让他和同学们一起临摹,由此他记住了王小古的名字並知道王小古是山东的。2010年他专程来济南寻找王小古的足迹,济南的朋友告知他,王小古主要活动在临沂,他接着来临沂后在临沂字画店欣赏了王先生的很多作品后感言:王小古先生不愧为一代国画大家,远的不说,50年内临沂沒人能超王小古。</p><p class="ql-block">王小古, 临沂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王小古, 临沂书画界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冯淑廉(1918一1987),山东临沂人,教师,中医,书法家擅长颜体,尤工华世奎。华东革命烈士纪念塔碑文为其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孙晓泉(1919、1、3一2015),名庭勋,字晓泉,山东临沂罗庄区蒋史汪村人,南下干部,著名书法家、作家,黄宾虹艺术研究专家。笔名文丁,号西泠老人。室名鉴水斋、双砚斋,后改遂安楼,又号遂安楼主。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首任文化局长兼党委书记,曾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杭州《西湖》杂志主编、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还担任过其他许多官方和民间的文化学术机构的领导职务。</p> <p class="ql-block">郭仲选,(1919—2008)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南下干部,书法家、文艺工作组织领导者。1949年后,历任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副秘书长、党校党委书记、统战部部长和市人民政府秘书主任、副秘书长、文教局副局长、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参加全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和国际书法展。撰有《读画禅室随笔》、《清相秀骨话香光》等文章。是当代中国书坛具有代表性的书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夏侯剑飞,(1922一2006)临沂城里人,毕业于省立五中(今临沂一中),自幼爱好书法,擅颜体楷书,功力深厚。</p> <p class="ql-block">魏宾 (1923一2008) 山东泰安人,曾任临沂市兰山区文化馆馆长,兰山区首届书法协会会长。一生酷爱书法,功力深厚,其书作巳形成独特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惠玉昆,(1927一2018)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1950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先后在临沂文艺工作队、苍山文化馆、郯城文化馆工作;1954年调入临沂广播服务部;80年代惠玉昆担任临沂地区书协筹备小组成员,后成为历届地区书协副主席,1991年退休于临沂市广播电视局,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顾问。2003年重刻了历史名碑《集柳碑》,补书五贤祠残缺楹联。2018年9月19日惠玉昆在临沂逝世,享年92岁。</p> <p class="ql-block">皮之先,(1928、7、5一2015、11、21)河北阜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7年冀南艺校毕业,1951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得徐悲鸿、蒋兆和、罗工柳诸大师亲授。历任河北日报美编、记者,中央教育部编审,工人出版社美编,工人日报美编,曾任临沂市文化局副局长、临沂画院院长、临沂市文联副主席兼美协主席、临沂市书协主席、山东文史馆馆员,北京燕山画院院长。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五、七届山东省人大代表。被国务院授予奖状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p> <p class="ql-block">李大坤,江苏省赣榆县人,(1929一2010) 书事幼承父训,九岁即临池,入手唐楷。</p> <p class="ql-block">十二岁投拜苏北书法名家龙秀芝先生门下,受其指导,临习古代碑帖,真草篆隶广为涉猎,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工楷书,擅长颜柳,行草书运笔苍劲,跌拓生姿,豪迈飘逸,富于变化,以阳刚之气的魏碑书势,融于行草书韵,形成个人的书艺风格。李大坤的书法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在书界同行中也获较高评价。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他为副教授,任教十年,两次被评为优秀教师,获得精神和物质奖励。多次参加全国、省、地市级书作展。全国大型书法大赛多次获奖。国内多家文化专业报刊征稿发表他的作品。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四川陈子昂纪念馆、山东孔子故里曲阜博物馆等十余家珍藏他的作品,河南开封翰林苑碑林、安徽萧县、日照河山摩崖等六处有他的书法碑刻,书法作品流入日本、美国、德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近年书法作品应日本东京都书道协会之邀,在日本参与展出,并多次在该会会刊发表。李大坤的简介和作品已收录在《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辞典》等多部典籍。并为本市和外埠机关、学校、工厂、商店书写牌匾50余处。李大坤曾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画研究院山东分院副院长;临沂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临沂市楹联会副会长。李大坤在2010年3月20日上午10时50分于家中安详离世。</p> <p class="ql-block">刘岳,潍坊市昌邑县人,(1933一2021)自幼酷爱书画,天资聪颖,深得启蒙老师裕树老人李树华先生的喜爱。少年时代,李先生不但教他书法、绘画,还教他古诗文与青铜器、玉器鉴赏。中学时代师从著名书画家史尧南先生学习书画;又拜陈寿荣先生学习篆刻、山水与花鸟。他广收博取,踌躇满志,中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山东艺专,却因社会关系复杂,未被录取,后到了临沂师范深造,在那里他受到了恩师著名书画艺术家王小古先生特别的器重,于山水、花鸟、书法、篆刻、书画史、书画理论与文史哲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毕业后,刘岳先生来到沂蒙山区支教,被分配到平邑县铜石三中、平邑实验中学,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曾任平邑县政协委员、平邑县书协顾问。</p> <p class="ql-block">高庆荣,字之显,男,汉族,1934年出生,山东临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政协临沂市常委、临沂市政协“沂蒙书画社”副社长、临沂市书法家协会顾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约,1937年生,山东郓城人。退休前为临沂二中高级教师、教研室主任。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教学之余研习书画修身养性,常以诗、文、书、画自娱,尤以画猫著称,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评论其画“人间宠物刻画至深,笔墨精到妙造天真”。 他淡泊于展赛和发表,自然没有含金、含银的大奖,也没有书家、画家的桂冠。他说:我是个点燃了四十年的蜡烛头,在书画圈里算是个“票友”吧。虽然其本人十分淡泊名利,因其书画作品趣味高雅,别致新颖,笔墨精到肆意,佳构天成,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被临沂书画界和收藏界誉为著名书画家,被临沂市美术家协会聘任为顾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广森,1940年12月生,山东东阿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平邑县政协委员,山东书协会员,中研星光文化艺术民展中心会员,原临沂市书协副主席、平邑县书协主席。历任会计、县商业局长、财贸委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赵庆元 元号冷翁,1943 年生,山东莒县人,原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花鸟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当代花鸟画院副院长、临沂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出版有《冷翁画虎作品集》《赵庆元花鸟画作品集》《冷翁书法作品集》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莒县原属临沂市,1993年划归日照市。莒县的崔祝生、任英民两位先生对临沂的书法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崔祝生(1905~1997),著名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1905年出生于莒县刘官庄镇汤家庄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山东省立师范艺术专修科学习,受到著名画家吴天墀指教。1932年考入上海美术绘画研究所,成为该校第一届研究生,受到刘海粟、潘天寿等大师指教,业余时间还听取了鲁迅先生关于木刻艺术的讲座。而后辗转济南、四川等地从事美术教育,先后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47年在济南与人合办私立中国艺术专科学校,他先任教导主任后任校长,著名画家黑伯龙、刘鲁生等先生都曾在该校任过教。济南解放后,他先后被推选为济南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济南市美术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美术创作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他注重教育青年,培养青年人的“接班”意识。凡是熟悉崔祝生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在推动和发展莒县书画事业方面劳苦功高,在各个方面也体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胸怀和高风亮节的风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20世纪30年代,崔祝生在油画、水彩画、素描及水墨写意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研究,并相继在四川成都、重庆及山东济南举办个人画展。1966年冬,被“下放”到偏僻的农村老家。主要研究书法艺术,在书画界颇负盛誉。直到1997年9月去世的30多年里,一直隐居乡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崔祝生在书法创作中一直坚持以简化字入书,特别重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教化作用,从不抄录风月颓废之词。早在抗日时期,他就创作了无数激励军民团结抗日的作品。1944年春,他创作的题为“黎明之歌”的雄鸡报晓图,产生了广泛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1年莒县成立县政协以来,他连任五届县政协党委。1992年,崔祝生联络书画界部分同仁,发起倡议并具体组织成立“莒县书画篆刻学会”,这在莒县书画史上史无前例,在当时临沂地区13个县中也属首创。学会成立后,崔祝生又带领当时均已六七十岁以上高龄的任英民、宋式云、王玉宽、王秀甫、张静波(后被尊称莒县“六老”)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分赴各乡镇、机关、学校举行笔会,与广大基层书画爱好者面对面的切磋、交流,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师生员工学习书画、爱好书画的热情。短短几年时间,全县半数以上的乡镇和县直属的行业系统都分别成立了书画协会或研究会,定期不定期地举办笔会、书画展览及大展赛。各种类型的学习班相继登台亮相,书画人才层层迭出,为莒县乃至临沂地区的书画艺术开辟了道路。为全县书画艺术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6年春,崔祝生把自己历年来创作的五十余幅精品献给莒县人民政府,收藏于县博物馆,对此,县政府为崔祝生颁发了奖金,他又将全部奖金献给县政协作为全县书画活动的基金,对推动莒县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任英民(1911年~1998年),莒县浮来山镇任家庄村人。从曾祖起连续三辈酷爱书法艺术,皆习欧字。任幼承家教,初以欧为基,继而习赵。</p> <p class="ql-block">17岁被招考为区立高等学校教员。此间正值前清翰林庄陔兰应邀在县城重修莒志,任第一次拜见庄翰林,即受到翰林的赞扬和器重,随在翰林指导下转习颜字,书艺有了长足的长进。翰林为应酬世俗繁杂的索请,常让任为其代笔。1935年,任至青岛“惜福镇小学”教书一年多;1936年,应已在咸阳任县长的 邵立均先生之邀,到咸阳县政府任职;1947年,到青岛齐鲁公司任科长;青岛解放后,先后在工商局和建筑公司工作;1955年,先后调甘肃省设计院、城市建设局和市政管理处工作;1966年,被“遣返”回原籍。在西安期间,有幸拜见了前往西安视察的于右任先生,得其嘉许和指教。并经于先生推荐,拜见了以汉隶、魏碑见长的著名书法家寇遐,多次受到寇遐先生指教,博研了汉隶、魏碑、商周钟鼎以及晋唐书法。任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笔墨相伴,把书法作为业余时间的最大乐趣,孜孜不倦,80年如一日,至真草隶篆诸体皆有深厚的造诣,形成了一种俊逸遒润、朴茂厚重、潇洒灵动、严谨精到的风格。作品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内外一些重大展览,并为山东、湖南、甘肃、福建等省文史馆收藏,还被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国外友人,先后为日本、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邀请展览和收藏。其名被编入《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任对绘画、文学、诗词等艺术都有较深的研究,心清神逸之时所作水墨兰草清劲、温润、挺秀、雅宜,颇得平和典雅的韵致,深受大家的喜爱。诗词、联句虽不常作,然兴之所至,亦必有清词丽句。任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1981年以来连续五届担任县政协常委,并被聘为临沂地区书协副主席、日照市文联、莒县文联及莒县书协的名誉主席,199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聘为文史研究馆馆员。作为县政协常委,对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提出过不少好的建议,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作为县书画篆刻协会的发起筹建人之一,在培养新一代书画人才、推动莒县乃至临沂地区和日照市书画事业的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贺 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李文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大作大展,</p><p class="ql-block">​琅琊翘楚彰显。</p><p class="ql-block">​翰墨弥香宏书,</p><p class="ql-block">​承前启后源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佩果你好?张新华的这篇文章,我读了三遍,很受启发。临沂的書法近代史,是光輝的,很值得宣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为原临沂电视台台长刘彦成回复张寿民书法研究专家王佩果的话</p> <p class="ql-block">王小古作品</p> <p class="ql-block"><b>中国王小古作品鉴定团队:张新华、高荣华、郑洪辉</b></p> <p class="ql-block">宋式云作品</p> <p class="ql-block"><b>宋式云作品鉴定:张新华 高荣华</b></p> <p class="ql-block">极品天然奇石欣赏 石名 : 爱 石种 : 安徽灵壁石</p><p class="ql-block">尺寸 : 22X 10 × 10</p> <p class="ql-block">极品天然奇石 石名: 有凤来仪 石种 : 太湖石</p><p class="ql-block">尺寸:48x28x18公分 石上有26个洞穴 凤:凤凰,百鸟之王。仪:仪容。有风来仪即吉祥的征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编辑制作 : 张 新 华</b></p><p class="ql-block"><b>出 品 : 临沂画苑 王小古研究会</b></p><p class="ql-block"><b>1350539178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