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共同成长——湛江市第十四小学“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小肥媚

<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加强语文老师之间的学习交流,2023年3月,湛江市第十四小学开展了以“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为主题的语文研讨活动。老师们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明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风格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玉菊老师执教的课例是《牧场之国》。课前,张老师让学生查阅了有关荷兰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使学生对荷兰有了深入的了解。接着,张老师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展开教学,同时还抓住文章中出现四次的赞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来作为文章的线索,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体会到作者笔下的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从而感悟到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马玉如老师执教《军神》一课,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出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通过补充资料、播放视频,入情入境的感悟和朗读,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步步深入,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接着,以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学习描写沃克医生的语句,体会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侧面烘托的好处:以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的眼光去看刘伯承的表现,更能体现他坚强的意志。最后,让学生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故事,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刘伯承堪称军神的人物形象根植学生心中。</p> <p class="ql-block">  袁文辉老师执教的是《威尼斯的小艇》一文。袁老师教学思路清晰,上课伊始就给学生播放威尼斯的迷人风光视频作为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以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贯穿始终,围绕中心,层层递进。在教学中,袁老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并且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p> <p class="ql-block">  沈静茹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一课,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沈老师在教学时,注意简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到中心句,抓住关键词,挖掘语言文字,从而落实对课文重点的教学。而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是学习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对文章中部分段落采用引读的方式作略处理,实现了长文短教。整节课,老师语言规范,情绪饱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p> <p class="ql-block">  曹梨媚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按照“归纳现象一揭示原因一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第一段的教学中余老师着重于让学生体会到各种花的美,并读出这种美。为了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本节课曹老师利用图片展示,让孩子们感受花的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让孩子感受花钟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余秀丽老师执教的《赵州桥》一课,余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余老师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作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在学生默读课文时,余老师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此外,我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中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吕柳林老师执教《纸的发明》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吕老师利用朗读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法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吴月静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一课,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课堂上吴老师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课文。首先让学生猜谜语,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创设了乐学的氛围。吴老师利用精美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让孩子们发挥想象,体验情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孩子们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朋友喜欢荷叶的快乐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整堂课教学效果良好。</p> <p class="ql-block">  卢卫英老师执教的《动物儿歌》一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作为识字儿歌,教学时,卢老师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特点、熟字加偏旁、编故事、象形字理、联系生活经验等多种灵活多样的识记方法识记字形。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并熟练朗读儿歌时,卢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同桌合作,小组比赛,动作表演,你问我答等朗读方式自主朗读,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还让学生模仿儿歌的表达形式看图自编儿歌,课堂效果很好。</p> <p class="ql-block">  陈丽华老师执教的《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要一心一意的道理。在课堂设计中,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迁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p> <p class="ql-block">  谢小娜老师执教《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认识生字,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在指导朗读时,谢老师将色彩丰富的图片与课文的文字内容相结合,全面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男女生比赛读、分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写字环节,在学生观察每个字的占格后,重点笔画做了提醒,还注重范写,用直观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指导,学生都能认真书写每一个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p> <p class="ql-block">  课后,李承恩副校长、袁文辉副主任和语文组所有老师及时评课,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对课堂中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老师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信所有教师将会以本次研讨课活动为契机,把学习到的成功经验、体验到的深刻感悟、反思出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当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我们在教学方面得到了磨练、提升和成长,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p> <p class="ql-block">撰稿:吕婵媚</p><p class="ql-block">摄影:袁文辉</p><p class="ql-block">初审:袁文辉</p><p class="ql-block">总审:黄梅、李承恩</p>

学生

老师

教学

课文

朗读

执教

学习

儿歌

一课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