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信息浅议》是俺四年前写的。发到美篇前,对部分内容做了一些必要的技术性修补。</p><p class="ql-block"> 图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看过电影流浪地球吗?</p> <p class="ql-block"> 一年有四季是信息吗?</p> <p class="ql-block"> 秀 美 图</p> <p class="ql-block"> 温故而知新</p> <p class="ql-block"> 说评书冗余信息多</p> <p class="ql-block"> 信 息 浅 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收到,也要发出许多信息。我虽然不甚明了到底什么是信息,但不聊几句信息好像就有点儿对不住这个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那就现趸现卖吧。</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先说说信息的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 首先,信息要有信源。文字、图片、光盘、山山水水、花鸟魚虫、阿猫阿狗、丑男靓女等等都是信息来源。</p><p class="ql-block"> 其次,要有信息的接收者,是谓信宿。我们这些人或者各种智能设备等等就全都是。对接收者而言,信息还必须是新东西。</p><p class="ql-block"> 当然,信息还必须有传递的通道,这容易理解也特别特别重要。概括起来,信息"就是人们事先不知道的报导"。报导二字就意味着信息只有在传递过程中才有意义。秀美图、发美篇、视频通话、晒账单…都是在传递信息。一本书有许多内容,但你压根儿就没瞧过一眼,信息没传递到你,那你就什么也没获得,就无信息可言。</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举些例子以进一步解读以上概念。</p><p class="ql-block"> 我曾说过:废话是真理,但不是信息。</p><p class="ql-block"> 怎么讲?像"吃饱了不饿","喝足了不渴","人总是要死的","一年有四季"等等都是大实话,常识,不言而喻。虽然,不客气地说,这些也全是通常所贬称的"废话",但,这些"废话"可确是真理。然而,如前所述,这些都不是信息。因为对接收者而言,必须有新东西才叫信息,而"废话"没给我们任何新东西,所以"废话"不是信息。这也就是信息学界流行的说法:信息是新闻而不是旧闻!</p><p class="ql-block"> 再举个例子。</p><p class="ql-block"> 当你第一次得到传递给你的一条消息"特朗普是现任美国总统"时,这是新闻,你弄明白了,也就获得了信息。但第二次第三次再听到时,你并没有获得新的认知,"特朗普是现任美国总统"就只是一则了无新意的老调重弹而不是信息。常言道"好话三遍淡如水"就是说,你讲的我全知道,毫无新意,没有信息,别啰嗦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新闻旧闻也是相对的。去年报导的东西你今天才知道,那旧闻对你而言就是新闻。</p><p class="ql-block"> "温故而知新"。若从旧闻中能悟出新道理,那旧闻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了新闻。</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一年有四季"对于稍有常识者就是旧闻,但对于三五岁的娃娃多半就是新闻!</p><p class="ql-block"> 总之,你知道的就不是信息,你不知道的才可能是信息,如果弄懂了才算真正获得了信息,长了知识,你的"无知"程度就降低了。如果什么都没弄明白,就不算真正获得信息。所以,我们应该接收更多的"信息",把它弄懂,变成知识,增长才干,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些。</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信息与消息关系密切,但又有不同。信息是有意义的消息,是能让人长知识、去无知的消息,但消息却不一定都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还得举例。</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你收到这样一则微信:"今天晚上我请你吃饭好吗?"。这条消息有意义,传递了让你开心的信息。那你还等什么?赶紧回复:"好啊,谢谢!"。但如果你收到的是这样一条消息:"吗今吃?好你天饭请上晚我",那就糊涂了,无法确定对方说的到底是啥意思,实在弄不懂…应该说,这不是信息。</p><p class="ql-block"> 再如"我爱打球",有意义。但改成"球我打爱"就没意义,怎么也不能叫信息。但如果调侃调侃,改成"球爱打我",倒有点意思,另当别论。</p><p class="ql-block"> 还有两个问题比较棘手。</p><p class="ql-block"> 其一,乱码算不算信息?在我与田老师等朋友讨论后就可以有信心地给出答案了。</p><p class="ql-block"> 乱码算不算信息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有的乱码任谁来琢磨都不可解读,实在毫无意义,不是信息。许多乱码可被行家解读,有意义是信息。实际上,也有不少乱码是经高人之手有意为之的有规律的"乱",有内容有意义含信息。外行不能破译这些乱码就不能获取信息,内行能破译便可获取信息,或部分或全部。</p><p class="ql-block"> 电报的密电码等各种密码也都是这样。外行不能破译就不能获取信息,高手能破译就能获取信息。</p><p class="ql-block"> 其二,谣言算不算信息?这似乎更严重,有点复杂。就我所知,我的判断如下。</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 出水才看两腿泥。所谓谣言其实有真有假。对于真谣言,常用的词是"假消息","假新闻","骗人"…好了,假消息就不是真正的消息,假新闻就不是真正的新闻。骗你没商量就不能给受众带来真正有用的知识,不仅不能使受众变得更明白,反而让人更糊涂,制造了混乱。所以,就谣言论谣言而不涉及其它,则结论是明确的:谣言不是信息!</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机关单位多有"冗员",就是超过工作需要多余的人员。裁去冗员不会影响工作,甚至还能提高效率。</p><p class="ql-block"> 说话造句也常有多余的词语,它们虽含有信息,但去掉这些词语并不影响对整体意思的理解。这些多余的信息就叫"冗余信息"。</p><p class="ql-block"> 盗版书多有错漏,但联系上下文,大概意思都能看懂。为什么?因为书中有许多冗余信息,去掉一些并无大碍。</p><p class="ql-block"> 一段话、一篇文章、一部书…都会有不少冗余信息,这不可避免,常常也是有用的,甚至是有趣的,或加强语气,或刻画细节,或剖析心理…但太过繁琐就不好了,令人生厌。我的切身感受是,说评书的嘴太碎,冗余信息太多,一件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能嘚啵一两天,恨不得头上长几根毛儿都要去数一数…太多的冗余常令我产生不忍"卒听"之叹。</p><p class="ql-block"> 评书冗余信息最多,小说次之,散文再次之,诗歌最少,而古典诗词比散文诗更少。</p><p class="ql-block"> 写文章尽量少用一些文字,而又能传递更多的高质量的信息,最好。但这是需要很高的修为的,做到言简意赅,谈何容易!</p><p class="ql-block"> 举两个极明白的小例子以结此篇。</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早上吃了早饭"这句话中的两个早字,有一个绝对"冗余",必须去掉。</p><p class="ql-block"> 人们还爱用"凯旋归来"的说法。其中的归来是"冗余",应该去掉。因为旋本来就是回旋、回归之意,凯旋就是胜利归来,再用归来就重复了。但考虑到人们的语言习惯和怀有加强语气的心情,愚以为,归来二字就去留两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瑞乘 2018年11月27曰发在微信朋友圈。现重发到美篇。</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