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的美篇

<h3>礼赞嘉宝果树<br><br></h3> <h3>(摄影作品:嘉宝果树)</h3> <h3> <br> 礼赞嘉宝果树 (散文)<br> 文/何汉华<br><br> 玲子家的这棵树,无疑是很神奇的,它黑黝黝的果实,与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很相似。葡萄一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而这颗来自南美洲的嘉宝果树,却是四季常青。它随着季节的更替,开四次花,结四次果。它斑驳的树皮一次又一次的开裂、脱落,让新生的稚嫩的皮成为孕育花朵、果子和种子的温床。当茎皮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就开满了乳白色的小花。花朵簇拥在树干上,散发着阵阵清香。我们在庭院里种植的栀子花、茉莉花、山茶花、百合花……一年开一次花,品尝一次清香的滋味,就很满足了。嘉宝果树开四次、甚至六次花,而且是花果同枝,一边摘果一边赏花,恐怕是身居瑶池的王母,也不曾有此奢望,远在上帝缔造的天堂胜境伊甸园生活的夏娃、亚当也不曾有此福分。而玲子一家四世同堂,健健康康,其乐融融地生活在珠江之畔,一定是与四季有嘉宝果的鲜花相守、相伴,品尝嘉宝果甘之如饴的美味有关吧?!<br> 读过很多因树而生发感慨的文章,舒婷的《致橡树》,被录入大学的语文教材,像:“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融在云里……”这样优美的诗句,深深埋入莘莘学子的心田。<br> 三毛《写给自己》一文中的诗行,被很多人传诵:“如果有来生,要像一棵树……”树,在诗人的心里,成了人格的象征。<br> 茅盾在《白杨礼赞》一文中写道:“……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他的坚强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以这样歌颂性的语言极力赞美中国北方民众自强不息的风貌,其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成为五、四以后文学创作的范本。<br> 陶铸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散文《松树的风格》,被录入教科书。像:“……松树的生命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这样歌唱性、令人神往而充满哲理的语句,满篇皆是。<br> 游历祖国的山川河流,那黄山迎客松的雄姿不得不让你动容,那峨眉山上高耸入云的栋梁之才,金丝楠木的千年树龄,不得不让你叹为观止。<br> 那神奇的嘉宝果树要用怎样惊世骇俗的语言来描绘它的华美姿态呢?我已是江郎才尽了,朋友,您来试试。<br> 有网友说:试试就试试。于是乎网页上的律诗、绝句铺天盖地而来,可见嘉宝果树招惹了多少人的喜爱,有多少人倾情于它,来尽情的赞美它。试录几首于后:<br><br></h3> <h3> 我在广州有多位朋友,不曾听起一位说家中植有嘉宝果树,而且将以上图片分享以后,也不曾有一位朋友说认识这是一棵什么树。为什么唯独玲子有此超前的眼光,在很多年以前就栽种了这棵嘉宝果树?能有此神来一笔的规化,一定是有其过人之处。<br> 作为一名海洋科学家,她参与科考的足迹,踏遍了四大洋、五大洲,走过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在亚马逊河谷地的热带雨林中,见过太多的珍稀植物,品尝了嘉宝果的美味,早就有了种其树、吃其果的梦想。如今梦想成真了,玲子该有多么的高兴和满足。<br>  我收到了玲子赠送的嘉宝果,第一次吃到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美味水果,分享着她付出辛劳后收获果实的快乐。为表达谢意,作为玲子的文友,谨以此拙文,为她的摄影作品题款。<br><br></h3> <h3>题玲子【帽】 答辩纪念 图片</h3> <h3>  文/何汉华<br><br> (一)<br>鲜花簇拥着成功,<br>桂冠象征着王者。<br>王者归来,<br>走过的是荆棘丛林,<br>翻越的是崇山峻岭。<br><br>  (二)<br>孙儿的可爱,<br>有俊俏的模样,<br>甜蜜的笑容,<br>还有对海洋的向往,<br>对太空的仰望,<br>因为他梦想,<br>戴一顶科学家的桂冠。<br><br>  (三)<br>落叶懂得树的向往,<br>孜孜不倦地为它刻画年轮,<br>成就它的伟岸。<br>它也深知成就其伟岸的,<br>还有扎入土壤、具有与树冠体量相当的根。<br>落叶懂得<br>它的归宿是与根的亲吻,<br>而落叶与根的亲吻,<br>是生命赞歌的交响。<br><br></h3> <h3> 约 会<br> 玲子<br><br>我们又约会了<br>虽说只有10Mⅰnutes<br><br>我默默地欣赏你<br>欣赏你的美丽与大气<br><br>然后遥遥地挥手<br>目送你<br>直到你的隐去<br><br>猛一转身<br>我不愿迷失自己<br><br><br><br></h3> <h3>  读玲子《约会》<br> 文/何汉华<br><br>将镜头聚焦你,<br>是灿烂的色彩让人着迷。<br>将画笔聚焦你,<br>是缤纷的光谱绚丽无比。<br>将目光聚焦你,<br>是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诗意。<br><br>每天如约而至,<br>终是有赏不尽的苍穹美景。<br>每天凭栏凝视,<br>终是有续不完的华彩篇章。<br>每天抚册掩卷,<br>终是有覃思奥颐的顿悟。<br><br></h3> <h3>(玲子和她的南海研究团队)</h3> <h3>(玲子近照)</h3> <h3> 唐丹玲是海洋科学家,海归博士生导师,她爱好文学,在其工作网页上经常发表散文、诗歌和创作歌曲。她是《丹江口往事》一书的热心读者,自称为“丹二代”而引发很多与丹江口有渊源关系读者的共鸣。<br>  《约会》是为其摄影作品《夕阳》题款写作的一首朦胧诗。诗作惜字如金,留白空间大,给读者以充分想像、体味的余地。<br><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