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经典 遇见美好——记三十三届苏州湾实验小学“现代与经典”学习

醉书香 最民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月,十里春风拂过,人间芳菲未落。最美的四月天,一定会有最美的遇见。一路风尘仆仆,我和小伙伴们难掩心情的激动,兴奋不已的进入学习状态,心有憧憬,愿为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我变成了一棵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开课伊始,朱老师温文尔雅地走到学生中,幽默地化解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下来朱老师处理文中字词,正如他所说的,中年段字词教学不能少。字词教学恰恰是我感到最困惑的。朱老师没有把生词单单列出来,而是出示三类词组。先是“椭圆形”和“菱形”,重点导“椭”和“菱”的字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得出书写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屏依次出示“鳄鱼”“狐狸”“香肠”“糖醋排骨”“小馋猫”这些词语,字放到词中去认识,词放到文中去理解,这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即便是处理字词环节,朱老师也要求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表达要准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又让学生在课本上书写了“狐狸”“继续”这两个词。让学生猜为什么要写这两个词呢?其实还是让学生去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朱老师在生字的处理上,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不着痕迹地在字词教学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朱老师在分析课文环节,采用连续追问,比如:你觉得哪句话最有趣?你为什么觉得有趣?你有没有过想玩不想去吃饭的时候?这是朱老师一贯的“必杀技”——引领学生“向青草更深处慢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朱老师在课堂上连续追问这一高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学习的。</span></p> 红楼春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红楼春趣》导入新课后,张老师把它总结为:联系课文,猜测意思;借助资料,扩大了解;难解语句,暂且放过;结合影视加深理解。准确精炼。为自己的阅读古典名著总结32字,通俗易懂,过目不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再比如在学难词、新词、陌生词时,他问学生们怎样去理解,有的说借助资料,他说这位同学打算死抠,有勇气,精神可嘉。另一个学生说这不影响课文的理解,可以不理会,一笔带过。他评价说这个同学是聪明人,刚才有小伙伴已经给我们建议,借鉴别人的建议,继续自己的学习,是真正的聪明,再说死抠词语,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听这美美的语言,有激励,有提醒,又有诗意,谁又不想做他的学生浸润在里面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学伟老师的《红楼春趣》整堂课以捡风筝、取风筝、放风筝为线索将课文有机条理地串联起来;三品“笑”字,让学生体会大观园里的和谐有趣;延伸到“断”“散”等字眼埋下的伏笔以及宝黛之间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span></p> 梅花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只是第一次听王崧舟老师的《梅花魂》了,这次能亲临现场来听,感觉自己是无比幸运又无比兴奋。王老师围绕“梅花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梅花诗词创设“梅花”语境到感悟梅花意蕴,从梅花品格对应最有气节的人物到知人论世,传承“梅花”文化。三次不同曲风“红梅赞”音乐的响起,更是激荡着我的心。本次教学,王老师着眼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聚焦的大概念是“梅花的文化意象”。王崧舟老师以“梅花”为支点,紧扣“魂”,让学生在课文与原文的对比阅读中,延伸出“梅花”比喻的人、象征的精神和寄托的情感。学生在阅读与感受课内外文字的同时,听、说、读、写、思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生长!于人文的角度,更在心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烙印下做人的气节。课堂教学层次渐进,由浅入深,真正地诠释了“现代”课堂的“经典”意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课后讲座——《学习任务群与课堂教学改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课后,王崧舟老师借助课例《梅花魂》诠释了任务群不同,教学任务不同,教学路径亦不相同。同时,在2022版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习目标指向“大概念”,在《梅花魂》一课中体现为文学意象;学习活动也要投向“真情境”。</span></p> 神奇的探险之旅(习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写作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总给人一种枯躁乏味之感。但是在张祖庆老师的授课中,却让大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神奇的探险之旅”,张老师在不露痕迹中抓住“神奇”、“险”,让学生在真实的图片中,直观的视频里更深刻地了解亚马逊森林的美和险。同时在情境创设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节课中,张老师利用真实的音效、悠扬的音乐,再配以亚马逊河资源丰富、风光迤逦的画面,牢牢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学生随着背景音乐,闭上眼睛,用心体验,利用情境、借助气氛,打开感官,进入沉浸式想象,一个又一个细节在脑海中浮现得那样真实、那样自然。随后引导学生从“工具的使用、伙伴的选择”这几个方面展开想象,提升学生的对于“探险”这一主题的综合思考。这样的方式尽可能还原了“真实的探险”情境,学生身临其境,沉浸其中,展开想象之翼,打开表达之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生的优秀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课堂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就这样在彼此互动彼此成就中结束课程,让人意尤未尽!古语说“山中岁月容易过,世上繁华已千年”,而我现在想说“白驹过隙悄然逝,不知已是月明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月,一半是烂漫,一半是辉煌,那是温暖的春风走过的地方。热爱生活和学习的我们,也要在春风走过的地方认真徜徉。我们要把每一份梦想期待,都镀上无限春光。脚步,不急不缓,只要心怀美好,最美的四月天,一定会有最美的遇见。</span></p>

学生

梅花

老师

字词

教学

学习

课文

情境

最美

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