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华的美篇

志华

<p class="ql-block">《上山下乡那些事》</p><p class="ql-block">六八年十二月下旬,的一天晚上,不在正常播放时段的,矿广播站广播突然响起,广播里传来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顿时,小绿汁沸腾了,人们敲锣打鼓,汇集到灯光球场,热烈庆祝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第二天中午,在矿中的各班级教室黑板上,教学楼的墙上,大字报专栏上,写满或贴满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或与指示相呼应的各种标语口号:毛主席挥手我前进!</p><p class="ql-block">上山下乡闹革命!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广阔天地大有作为!…</p><p class="ql-block">从那一天开始,报纸,广播中每天都在用大量篇幅和时间段,宣传和报道全国各地知青上山下乡的消息。</p><p class="ql-block">北京,天津,上海行动起来了,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也行动起来了,每天都有成百,成千,成万的知青背上行囊,参加由亲人,社会各届人士,领导组成的欢送大会,会场上红旗招展,彩旗飘扬,领导在会上发表对学生要求和鼓励的讲话,接着有学生代表发言,发言多半是对领导,学校,老师感謝的话语,和表决心的豪言壮语等内容,最后在宣天的锣鼓声中,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穿过欢送的人群,登上汽车,火车,轮船奔赴农村,山区,边疆,海岛。这样的场面,这样的气势,一浪高过一浪。</p><p class="ql-block">天天都能从广播中听到或在报纸上看到这类消息。当时人们受到的教育是:要把毛主席的指示,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对毛的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增加理解…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矿中一些激情燃烧的同学,天天缠着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尽快联系安排上山下乡事宜,学校找到矿上,当时矿革委刚成立不久,需要处理的工作千头万绪,矿中学生下乡的事,还摆不上议事日程,这事只能由矿中自己去找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去协调处理,于是矿中派工作人员到易门县找相关部门联系,易门相关领导答复,三矿是中央企业,三矿的事,不属于县里管;矿中办事人员又找到云南省知青办,结果在省知青办处碰了钉子,最后找到玉溪地区知青办,在那里软磨硬缠,好话说尽,最后玉溪知青办终于同意接收安置矿中学生,并可由学生在新平,元江两地自主选择安置地。可谓是跑断腿,磨破嘴,终于最后落实了下乡事宜,消息传到学校,激动不已的同学们立即联系与自己关系好,合得来的铁哥们,好姐妹们,商谈自由组合知青集体户的事情。同时找来地图和地理书藉,分析,比较是去新平好还是去元江好,全校学生在热火朝天的议论着,准备着,期待着出发的那一天,当时有一句流行语叫忠不忠,看行动,意思是对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响应与执行的态度,矿中全体同学都积极报名参加了,那怕个人有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也都不敢说半个不字。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各集体户就组建完毕,并对去元江还是去新平作出了明确选择。各知青集体户名单报送学校后,学校又与矿中心商店协商,请商店照顾性卖给学生一些生活必须品,并把学生名单抄送中心商店,学生在中心商店花名册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后,就可在商店购买到打背包用的油布一床,手电筒一支,电池一对,铝制背壶一个。</p><p class="ql-block">四月八号晚,矿中食堂为即将离校远行的同学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晚餐会上矿中老三届同学与那些没有受到运动影响的老师们欢聚一堂,共叙师生情谊,相互祝福,气氛热烈。</p><p class="ql-block">矿后勤车隊为我们准备了九辆高护栏的解放牌卡车,车箱插上了蓬杆,盖上蓬布,九号早上在矿中心商店门口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在机修大楼门前的忠字塔前照了集体照,照完相,老三届五个班一百六七十名学生,爬上各自的汽车,离矿远行…当年这批学生大的,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小的刚过十五岁,还是群乳臭未干的小屁孩,从此失去求学机会,踏上漫漫人生路…</p><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人生苦短,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年青,小屁孩,如今已年过古稀或将进入古稀,我当年的同学们,校友们,你们还好吗?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保持一颗年青的心态,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盼望着与你们再重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