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怀念祖母

二十八画小生

<p class="ql-block"> 从记事起很长一段时间, 我并不喜欢奶奶。因为在我眼中她是一个很严厉的人,总是凶巴巴的。我更爱爷爷。因为爷爷没有脾气,态度温和。爷爷可以容忍那时作为孩童的我的许多恶作剧和坏毛病。而奶奶不会,她总爱批评人,给人讲一通大道理。后来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我母亲生下了弟弟。就把我交给奶奶照顾。爷爷也刚去世,从此以后我晚上就跟奶奶睡在一起。直到我考上师范离开家。奶奶知道我学业重,从来不让我做家务,六年的时光里,我每天晚上躺在奶奶铺好的温暖的被窝里进入梦乡。每天早上从被窝里抽出身就去上学。奶奶从没让我叠过一次被子,铺过一次床。每天晚上,年近八旬的奶奶都会给我讲自己一生的坎坷往事,许多事情至今可能连父辈们也并不知晓。可奶奶唯独讲给我这个最小的孙女儿听。年近八旬的奶奶虽然对往事的记忆历历在目,但有的事情会隔三差五地拿出来讲给我听。没等她讲完,我往往就抢先补充了下文。奶奶自己都被逗乐了。有时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奶奶听到我沉沉的鼾声,也就停止了讲述。夜晚就这样在祖孙俩的闲聊中度过。虽然我知道奶奶照顾我很辛苦,然而我也清楚,是我陪伴奶奶度过了无数个爷爷去世后的孤寂的夜晚时光。这也许就是祖孙情,是亲情吧。</p><p class="ql-block"> 在这六年里,我改变了对奶奶的看法,和奶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奶奶并不是一个不可接近的人,随着我慢慢长大,更深地理解她,她是一个有原则有见识又有慈母情怀的人。通过奶奶的讲述她生前的往事在我的记忆中也联成一片了。奶奶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从小家境优裕。可是奶奶又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八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留下了八岁的她和六岁的妹妹。后来我的曾祖重新娶了一房媳妇,生下了两个男孩。也就是奶奶同父异母的弟弟。不料,奶奶的继母和父亲又相继去世。继母死时,最小的弟弟只有两岁。父母双亡,留下了年幼的姐弟四人。奶奶是姐弟中的老大,长姐如母,可想而知她过早地就承担了生活的重负。奶奶在当姑娘时就替娘家出了太多的力。后来出嫁时等于是带着弟妹们一起嫁给爷爷。因为从小丧母无人管束,不幸中也带来了一丝幸运。那个时代的姑娘们都是要裹脚的,但是奶奶并未裹脚。奶奶一辈子都是一双大脚。晚年时,奶奶仍身材高大,手大脚大,走路稳健,不同于一般的裹脚老太太。但当时因为这双大脚嫁人受到了影响。奶奶曾讲过他们同龄的一个女孩子的故事。因为一双大脚,人都坐上了花轿,抬到了婆家下轿时伸出一双脚,就被直接退婚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因为大脚,又家贫,后来只得嫁给了老实质朴但穷得叮当响的爷爷。嫁给爷爷时,奶奶只有十八岁。爷爷父母双亡,穷得程度难以想象。听说结婚时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口破瓮。奶奶是爷爷的第二房老婆。爷爷之前已娶过一门亲。第一个老婆竟然是从山西逃难过来在门口讨饭的女人。后来那个女人不幸病逝。记得奶奶在跟我讲起那位“奶奶”的事情时。当时爷爷已去世好几年了,可是年已八旬的奶奶竟然还流露出了浓浓的醋意。被那时敏感的我给捕捉到了。真是感叹:过去的时光很缓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年高八旬的奶奶忆起一生挚爱,忆起六十年前的青春往事,竟还那般动情。奶奶嫁给爷爷后,生了五个孩子。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后来就有了我的父辈们。奶奶不识字,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然而奶奶身上有让我终生敬仰的难能可贵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她一生极爱干净整洁。无论穿的新旧都要浆洗的干干净净。她一生都穿着斜襟的短褂,总是裁剪得得体合身。白布的短褂儿,白色从来都是素雅洁白的。藏蓝色的短褂,也都浆洗浸染得湛蓝湛蓝的。奶奶的卧室也无比的整洁。他从不允许自己的床单被罩藏满污垢,我从小就爱盖奶奶的被子,柔软温暖干净。对于儿女,她也总能收拾得干净利索。用粗布为孩子能做一套一套的衣服,朴素整齐干净。奶奶说一个娃穿得再漂亮,如果露出一个又脏又黑的脖子,那是最难看的。即使是后来八十高龄的奶奶。仍然保持着每晚洗脚擦洗身体的习惯。每晚要把自己的假牙用盐水浸泡。第二天早晨再用牙刷刷得干干净净塞进嘴里。每天清晨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头顶已秃的稀疏的几缕银发用木匣里的梳子整理好,拧成细细的一股,然后盘绕在脑后,套上黑纱网,再用大铁簪子固定好。最后把木梳放回匣内。接下来才是洗脸和抹洗卧室的桌椅板凳台面。一切都那样的井井有条,有规可循。</p><p class="ql-block"> 奶奶又是质朴勤劳的。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平凡而无私的女性。年轻时要照顾自己的四个孩子,还要照顾娘家的同父异母的弟妹们。特别是她最小的弟弟,奶奶一直照顾到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替早逝的父亲和继母尽着责任。她年轻时能干麻利,最拿手的就是擀面条儿。宽窄均匀,薄如蝉翼,形似韭菜叶,筋道耐嚼,那叫一绝。那是儿孙们都向往回味的一道美食。她能把最简单的菜肴烹调得有滋有味。她用一碗面条或面糊养育儿孙。她养育了四个儿女,八个孙辈。每次远在西安工作的二伯回到老家。已年过古稀的奶奶,总是要坐在灶间亲手为儿子做一碗白面糊糊。她总说伯伯胃不好,麦面糊糊喝了最养胃。</p> <p class="ql-block">  游子眼前餐,临行嘱饥寒,意恐迟迟归!包括我那在城里出生的堂哥,在一两岁时总爱拉肚子,腹泻长久不治,面黄肌瘦。奶奶接回家里,吃了一个多月白面糊糊,竟然痊愈了。再等二妈回来一看,在农村水里泥里生活的儿子竟然被喂养得又白又胖。二伯二妈那个高兴劲儿再甭提了。即使到了晚年,由于爸爸上班忙,奶奶还要帮妈妈照顾我和弟弟。在与妈妈生活的三十年里,只有最后几年活动不便。之前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只要妈妈进厨房忙碌,奶奶就进去帮忙。择菜洗菜生炉子,这本该是我这个女娃的活,帮妈妈干。可奶奶总是说我读书辛苦,说我年龄还小,总是替代我。我的童年比同龄的女孩子幸福得多,这幸福是奶奶给的。奶奶也从不向外人诉说婆媳之间的家长里短。晚年时伯伯和姑姑总叫奶奶去城里住,可奶奶去住一段时间后就回来了。说不习惯城市的生活,说人家全部都上班去了,防盗门一关,那分明就是坐监狱。再说主要还怕影响孩子们上班。说城里的老太太每天早晨起来还专门去锻炼,我每天早晨起来用扫帚扫扫院落门口,这不也是一种锻炼吗?奶奶的一生总在劳作着。</p><p class="ql-block"> 奶奶为人大方慷慨。小时候家里经常有一位被我称为姐姐的老人,比奶奶小不了几岁,据说她是同族里别家的亲戚。也是从小丧母,奶奶像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对待。接济过她衣物,她跟自家的亲戚倒是疏远,跟奶奶倒像姐妹一样。每当门外有那些打工的下苦的过路人,奶奶总会叫到家里洗把脸喝口水。那些讨饭的乞丐,奶奶总会施舍一个馒头。她总把儿女们带回来的旧衣物送给村里的可怜的人们。在这一点上我母亲开始是有意见的,时日久了也受到奶奶的影响。每当别人感谢她,她就说:到我下葬时来给我铲一锨土吧。还说我做这些只盼老天爷让我死时别受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奶奶最难能可贵的做法就是她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自己也不识字,却坚持让儿女们读书上学。在她淳朴的内心世界,她并不能预见读书上学将来能干什么,意味着什么。她淳朴的心里只是认为读书上学是高贵的事,是抬恩孩子。她隐约地感到:读书学习也许就不会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会只在黄土地里刨食,过亘古不变的生活。所以她忍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供养四个儿女读书上学。就连固执的爷爷也不理解她。爷爷的姐姐,她的大姑子更不理解。听奶奶讲,每次爷爷要下地,就会对奶奶吼道:你让你娃们去念书,你跟我下地劳动!奶奶一个女人家就不歇不停地劳作。为了让儿女们读书,她像男人一样地干体力活。拉架子车,拉犁,担水,喂牛,煮饭。日复一日地跟着爷爷下地劳作,干着那些本该由孩子们承担的劳动。在那个挣工分的年代,一个劳力一份工,可奶奶硬是替儿女们扛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以慈母之心深深地疼爱着她的每一个儿女。姑姑高中毕业,正逢文化大革命。当时高考制度被取消。姑姑在我们村小当了一位民办教师。别人介绍了一位中专生的对象。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催促下,姑姑糊里糊涂地订了亲。可是姑姑内心是不甘的。她一定要考大学。虽然姑姑当时是村小中响当当的老师。从三年级带到五年级,学生成绩年年第一。但是姑姑坚持要上大学。姑姑性格开朗,热情大方,肯吃苦耐劳。在生产队里有很好的人缘。每年推荐上大学的名单里都有姑姑。姑姑后来毅然决然地要求退婚。爷爷,包括爷爷的姐姐,全部站出来阻止这事。说一个民办教师找了一个有正式工作的中专生还不满足。还要退婚,真是不知好歹。只有奶奶支持姑姑,奶奶说当时她顶着很大的压力,全村人的唾沫星都快把她淹没了。就连她一向敬重的大姐从娘家临走时冷冷地扔下一句话,看你女子将来能上天,能找个啥样的?一切的一切,奶奶默默地承受着。她不想给姑姑压力。结果是姑姑的大学一连考了三年。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又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可想在这期间,奶奶忍受着多大的委屈。奶奶说等第三年姑姑考上大学的好消息从乡政府传回村里,村里就像炸了锅一样热闹。人们都议论纷纷,都为这一对执着而坚持的娘俩竖起了大拇指。如果不是姑姑的执着,如果没有奶奶的理解,如果没有娘俩不畏人言,不忘初心的那份坚持。也就不会有后来成为大学法律学专家教授的姑姑了。也许那时的姑姑如果没有为梦想拼一把的精神,如今的姑姑也许还是一个乡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在乡野一隅相夫教子。杨澜曾说过这样的话: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做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是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母女情深,以至于奶奶去世时,已快退休都已当了奶奶的姑姑却长久无法释怀。不敢提及母亲,一提就泪眼婆娑。只能感叹奶奶的慈母形象已真正深入到儿女内心深处。</p><p class="ql-block"> 奶奶是不识字的,有一件关于调皮的表哥考他数学题的趣事。上小学顽皮的表哥还害怕奶奶偷看,把书藏在身后。奶奶对答如流。当时上小学的表哥不停地惊叹,自己的外婆数学怎么这么厉害。可怜那个年代的农村女孩子都是不读书的。像我奶奶如此聪慧的人,如果能有受教育的机会。也许她也会有林徽因的才情呢,也说不定。</p> <p class="ql-block"> 奶奶是个开明善良的人。好人有好报,年逾九十,无疾而终。去世时儿孙满地,四世同堂。孩子们都很孝顺。特别是大伯退休后,每天都会抽时间陪奶奶说话。他最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给奶奶讲各种各样的见闻。当时我很惊讶,奶奶如此高龄,却知道那么多外面的事情。大伯每天会准时伺候奶奶大便。奶奶年轻时干繁重的体力活,落下严重的痔疮。每次大伯姑姑都会把开塞露挤进肛门,奶奶才能顺利排便。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四五年时间。奶奶幸福地逢人便讲。这样的孝道,在现在的年轻人中又有几人能做到?我深深感叹奶奶命好,教子有方。 </p><p class="ql-block"> 倪萍写《姥姥语录》,我也纪念我的祖母。时过境迁,祖母离开已快二十年了,她的四个儿女,大伯最大已八十五岁,爸爸最小已七十岁,我也人到中年,回想起祖母,主要是念及祖母虽为农村妇女朴素的人生大智慧,值得学习。 谨以此文纪念祖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