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个早上5:30睁眼到晚上12点前闭眼睡觉都满脑子是工作和学习的人。我最擅长的地方在于整合各种资源乐此不疲。但其实身体层面还是觉得有些疲惫的。所以我非常羡慕我的朋友们游山玩水晒太阳刷手机,慢慢地品尝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那些微妙的难以言说的情绪。可是,在她们眼里,我就是正能量的存在,而我又喜欢她们的悠然自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我也享受工作给我带来的成就感、价值感,甚至莫名其妙被人仰视,当然也莫名其妙被人仇恨。我挺害怕和人走的太近,因为人太熟容易没分寸,所以当我感觉一段关系让我累的时候,我就会下意识拉开距离。我想起在陈博士的个案示范上我抽到的最后一张牌:温暖而又模糊的面孔。其实这对我来说,真的是非常有智慧有方向和有指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既能帮助我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同时又不让别人看得太清,拥有一点朦胧的美感。是保护自己,也是善待别人。终究是棱角太过于分明时,就会失去人与人之间初相见的美好。每个人都想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利益,每个人又同时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世上的道理那么多。我们到底要听谁的呢。凭藉情绪生活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凭藉理性生活的人是成熟的人,因为他知道怎样为人处世可以长长久久,圆圆融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看法又那么多,个个都想别人遵从自己的意愿,而能亲口说出来的并非就不是宠溺。比如有一次,丁博士就打电话来说,金波你怎样闯荡都行,只要不和别人起冲突、闹矛盾就可以。我为了这句话想了好久,我都没觉得和别人有什么冲突和矛盾,思考良久,我发现自己是一个特别喜欢在朋友圈发表感想、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人/事/物和再顺便吐吐槽舒缓一下心情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看人不自知时多可怕,我的朋友圈7000多人,200多个社群,我怎能将它当成自己的私人领地。我有很多朋友的分崩离析好像都是从朋友圈的分享里进行了对号入座,并投射出各种认识各种理解之后开始发飙的。我终于意识到“场合”以及“同感力”和“好好说话”等对于我来说的重要性。爱分享它不是错,但同时它需要节制。因为世界不是我一个人的,还有旁人的感受是需要去顾及的。也许,这就是成长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日记挺无聊的,但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休息,就是在进行自我对话。这是非常享受的事情,等同于晒太阳、刷手机、踏春、发呆、煲剧、品美食等。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自觉颓废至极的人们,你们是我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连无聊都是一种难以学会的技能。比如我。祝您晚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