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准确地把握今后教学及教研方向,范县小学联片教研活动于2023年4月7日在范县第二小学举行。本次教研主题是:新课标背景下数与运算教学策略探究。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县教研室教研员张召厂老师、段存才老师,范县第二小学校长张古金、副校长于秋存,教研主任胡香菊及范县第二小学、人民路小学,思源小学部、高码头中心校、张庄中心校、陈庄中心校等第二团队的四、五年级数学教师。本次教研活动分四大环节进行。第一、两节研讨课。第二、教研经验分享。第三、六维度评课。第四、教研室领导点评。</p> <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逐项进行。首先第一环节由范县第二小学刘瑞青老师执教研讨课《小数加减法》。刘老师这节课让我们耳目一新,让我们看到了怎样从简单的,没什么可讲的课中,挖掘思维含量,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刘老师不只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导学生探究出法则背后的知识,即加减运算是在相同计数单位下进行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运算具有一致性。教学设计切合课标,渗透了大单元教学思想。 </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研讨课由范县第二小学教师王凤玲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本节课王老师没有单一地把今日所要学习的内容挺直出示给同学,而是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同学去感悟,大胆猜想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而又进行了验证。当同学验证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之后,老师让同学用自己感知的这一规律去写一组相等的分数,这样可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为后面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了基础。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探究学问的过程,使同学知道这些学问是如何被发觉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学问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 第二环节由范县第二小学教研主任胡香菊分享教研经验。胡主任从第二小学学校教研、学科教研、年级组教研、个人研修几方面和大家分享了第二小学的教研经验,并具体说明了本学年以《基于大单元教学情境下的数与运算的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并向参会老师展示了教研成果。</p> <p class="ql-block"> 第三环节由范县第二小学各年级组代表及其它各校教师代表进行六维度评课。各位评课老师对这两节课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代表老师:我们一年级的观课维度是"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达成”。</p><p class="ql-block"> 一、听了刘老师的课收获颇多。总的来说,基本功扎实、课程流程清晰。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良好的开端对一节果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课堂开始刘老师通过复习旧知的两个问题,迅速把学生带到数与运算的课堂。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回忆起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为下面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做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着刘老师又展示了本节课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算理算法,2.明白加减法运算具有一致性道理,并正确进行加减法计算,目标设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分层也很科学,先理解再层层递进并会计算运用。接着刘老师对学习目标进行了讲解。目标明确、语言表达清晰,通俗易懂,对学生起很好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探究新知中刘老师通过具体情境中购物,引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0.8+0.6、1.2-0.6,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很轻松会把整数加减的算理算法迁移过来,刘老师稍作重点地的引导孩子们就会总结性表达了,在刘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及孩子们的自主探究下,很好达成了本节的第1个学习目标,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时,始终在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基础上学习的。整个过程轻松,孩子们也一定可以想到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具有一致性,在练习中。练习题难易呈梯状出示,即有位数相同的加减法.也有稍有有度的位数不同的加减法,从学生行为表现中判断,也很好达成第2个学习目标,本节课刘老师设计的两个学习目标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且很好达成了学习目标,堪称完美。</p><p class="ql-block"> 二、除此之外,我感觉刘老师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应该是体现了大单元教学。本课大单元思想让我对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是呈“螺旋上升”的,但思想方法、核心要素是一脉相承的,要把数与运算拎成串,无论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都是计数单位的计算,如果我们一线老师站位高,在学习整数加减法时把算理算法讲解清晰,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轻松很多,大单元教学不仅仅是把数与运算的教学内容拼接在一起。而是我们把内容做实、抓住运算的核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与运算的大单元教学,真正实现减负、增效,让学生建构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组代表教师:我们二年级组是从实现路径的规划与实施这一维度来进行评课的。结合课程标准中本学段的内容和学业要求,在实现路径的规划方面,刘老师是通过罗列知识轴—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中自主学习,对学,发言和质疑补充—巩固练习—课堂总结这几块儿来规划的。王老师则是通过复习导入_探究新知中提出猜测,通过动手做活动,验证猜测,质疑补充_巩固练习_课堂总结这几块儿来规划的。两位老师在实现路径的规划方面都比较用心,准备的也比较充分,设计的都非常清晰明了。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在导入方面,在导入过程中,两位老师都是以复习导入,注重知识间的类比和迁移。在刘老师的导入设计中,因为在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学生已会熟练进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同的,都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因此,在教学中,刘老师通过对整数加减法的复习,让学生回顾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顺利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学生很自然的通过整数加减法的复习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在王老师的导入设计中,通过让学生回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把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不仅对旧知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复习,而且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在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罗列知识轴是一个亮点,知识轴将加减法在小学中的知识串成了一个体系,更加清晰明了的将知识展现给了大家。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大单元教学的思想。在探究新知的程中,两位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你比如说,在刘老师的课中,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方法,在自主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同时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通过发言和质疑补充,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方法。王老师则是提出猜测,通过活动动手折一折,涂一涂,验证猜测,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掌握。在练习题的设计过程中,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和趣味性。两位老师对练习题的设计都独具匠心,特别注意了练习题设计的层次性和趣味性,通过口算、笔算、处理课本练习题的基础练习,闯关游戏,开火车、小法官等形式,让孩子在练习中对所学知识达到了透彻的理解。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两位老师的课讲的都非常成功,很值得我去学习。</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组代表教师,我们年级观课的维度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及可探究性。两位老师本节课问题的设计都有层次性及可探究性,知识科学,课堂有生成。在层次性及探究性方面,刘老师开课抛出整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接着引入新知0.8+0.6=?1.2-0.6=?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情况下,新旧知识迁移,再碰撞,自己发现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王老师这节课开课复习除法和分数的关系,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抛出问题,那么分数有没有类似的性质?接下来,王老师,让学生通过涂色,直观感受涂色部分的大小,再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逐层靠近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王老师又抛出更深层次的探究问题,从让学生举例验证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巩固新知。</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代表教师:我的观课维度是教学资源的运用与挖掘今天刘老师和王老师两位老师课充分较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标准》提出:数的运算教学应注重对整数,小和分数,四则运算的统等,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刘老师先是从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认识的加减法“一下子唤起了学生的记忆,接着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了整个小学阶段有关加减法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教学理念,紧接着刘老师抓住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法则这一资源引导学生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中,运用以退为进的思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整数。小数加减法运算都要在相同计数单位下进行感悟加减运算的一系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王老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四年级上册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与除数的关系引出新知,坚持以本为本的原则,把教材的陈述性教学为猜想与验证性的发现。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王老师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做思维的先行者,怕走弯路,不怕出问题,因为学生有了问题才更有探索的价值,刘老师善于抓佳学生暴露的真实问题,恰当的组织交流和讨论,使之成为教学的最佳资源。王老师,引导学生在一种动态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突出重点,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两位老师都是在大单元教学的大背景下很好的完成了这个维度,值得学习。</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组代表教师。</p><p class="ql-block"> 我们组评课的维度是多元交流的互动与对话,1.师生互动:两位老师的课堂都体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师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分析,交流,质疑,答疑。在刘老师的课堂上针对重难点,老师与学生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有关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刘老师对于学生的展示及时反馈,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王老师在与学生对话中,注重引导,让学生敢于出错,在试错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答案。2.生生互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始终存在着生生互动,学生之间针对同一个问题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在对话中质疑,补充,答疑,最后得到统一的见解,特别是在学生展示环节体现的尤为突出。3.多元互动交流与对话,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除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还关注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刘老师设计了学习单,辅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去理解文本的意思,建立文本与数学知识的练习,王老师也通过课件显示的操作活动的要求去帮助学生有效与文本对话。</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代表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观课维度是教师点拨的智慧与启迪。“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就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点拨就是指点或启发。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睛之道”。一堂课中,如果没有教师智慧的点拨,就没有思维的激活与碰撞。</p><p class="ql-block"> 观察与评估教师点拨的智慧与启迪,我从下面两个维度。</p><p class="ql-block"> 一是教师的有效点拨和引导;</p><p class="ql-block"> 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维度,教师的有效点拨和引导。在刘瑞青的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中,刘老师的点拨时机恰当。在在这节课中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老师没教学生就会,面对学生的“不教就会”,我思考教师做了什么呢?我想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师点拨的智慧与启迪。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减法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的,在引入新课时,正是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进行具有逻辑性和统一性的思考,并抓住其中两个核心问题“怎么算(算法)”,“为什么这样算(算理)”,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过渡到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才有了“不教就会”的结果。并在计算中总结出: “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这个本质,凸显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一致性,从而形成知识结构化。</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教师引导内容很关键,《小数加减法》一课中,刘瑞青老师为了贴近小数与生活的距离,以买东西为情境,并且贯穿课堂始终,商品的价格是小数,从而引导出学习小数的必要性。本节课以大单元教学为依托,以运算的定理和算法为立足点,以计数单位作为划分的依据,设计 “基于运算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加减法运算”为主题,划分出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三部分,本节课正是第二部分的内容。因为整数、小数都是十进制的位值制,因此整数、小数的核心本质是一脉相承的,即是“十进制单位的累加或者是减少”,而分数稍有不同,但是把分母是10的分数加减和一位小数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p><p class="ql-block"> 三是点拨的方法合理。比如说王老师的《分数的基本性》一课,在学生的验证环节,1/2等于2/4等于4/8,教师引导学生去说,从左往右,教师引导着学生去说,从右往左就让对子互说,最后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观察总结,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到了引导有序、由扶到放的节奏。还有运用板书进行引导,脉络清楚,有利于的知识形成。</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维度是老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王老师的评价时机恰到好处。课中,当学生验证规律之后,教师引导说:“你证明了成立,我证明了成立,应该注意什么”,学生思考后得到:“同时、相同的数”是重点词语,从而加深了学圣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其次,评价方式正确运用了共情、肯定、建议、期待的语言模式。《小数的加减》一课中,当学生展示以后,刘老师及时送给掌声,体现共情,肯定了学生答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的练习题有一道题目是:12-1.78,老师一连串的问题:“怎么列竖式?12后面为什么加小数点?为什么加两个零”,在质疑、在引导,期待学生更深的思考。步步引导,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学习真正的发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p><p class="ql-block"> 第三,评价效果上看,两位老师的课中的点拨,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启迪作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其它代表老师评课。</p> <p class="ql-block"> 第四环节由教研室领导张召厂老师点评。张召厂老师对本次范县第二小学举办的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次活动组织的好,平时活动开展的好,值得各乡镇学习,特别是六维度评课,很有学习的价值,张老师也对两位老师的课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共研、共思、共讨。本次活动为同行间相互学习、交流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相信有名师、专家的引领,教师们能够更加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为范县的教育发展添砖添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