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的两日游—函谷关、连翘基地、卢氏县乐氏同仁

大海芦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28日,早上六点半从家出发做大巴开启了两日游的行程。一路上风景优美,春天的景色迷人,沿途的花朵散发着清香的香味扑鼻而来。大家欢歌笑语谈笑风生,好一个热闹。大概早上十一点半来到函谷关。</p><p class="ql-block">道教圣地</p><p class="ql-block">函谷关(the Hangu gate),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函谷关历史上有三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另一处叫做魏关,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已被淹没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由于是周内人比较少,沿着湖边向里走去湖边的柳树发芽了散发着清香,柳树枝迎风飘着好像迎接远方的来宾。湖两边的风景和小桥在水中的倒影形成一幅美丽的水墨。欣赏完水墨画猛然被一尊巨大的金色的铜像所吸引—原来是老子的雕像。高大威武,俨然一个道教的鼻祖。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鸡鸣台、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起源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谷关)留芳青史,名扬海内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登上了鸡鸣台。赶紧赶回大巴车上。</p> <p class="ql-block">老子的铜像,高大威武。</p> <p class="ql-block">传承中华中医文化—乐氏同仁</p><p class="ql-block">中午吃完饭我们坐了四个小时车程来到卢氏县参观乐氏同仁堂,是由世代行医的乐氏家族创建,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长达188年的御药供奉,让“同仁堂”成为中华医药的金字招牌,中华老字号。中文名乐氏同仁堂所属行业医药行业第一代乐良才创办时间1669年创办人乐显扬,发展历史1421年,乐氏家族乐良才随着明朝的迁都进京。1669年(清康熙八年)乐氏第四代乐显扬获得康熙皇帝的资助,取“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之意和经络“铜人”之音,创建了“同仁堂药室”,由此开创同仁堂在中医药历史上340多年的精彩传奇。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乐显扬之子乐凤鸣将同仁堂搬迁到北京前门大栅栏,改名为“同仁堂乐家老铺”。1723年(雍正元年),乐凤鸣编印《同仁堂药目》被雍正帝钦定为宫廷供奉御药,由此独办官药188年从未间断。1907年,乐镜宇在济南创办宏济堂;1926年,乐笃周创立(南京同仁堂);1953年,乐崇辉创立台湾同仁堂;2015年,“同仁堂”创始人乐氏家族——第十四代传人乐觉心携《乐氏同仁堂秘方》回归大陆,在北京故宫东华门“乐氏同仁老药铺”举行了盛大的秘方回归仪式。共6张乐氏同仁堂文化历史第一代:乐良才于明永乐帝朱棣迁都之际由宁波迁往北京,走街串巷,摇铃行医;第二代:乐延松继承父亲衣钵,苦研医药知识,继续行医治病救人;第三代:乐怀育;第四代:乐显扬在清初当上了太医院的吏目,后诰封登仕郎,赠中宪大夫,开设药铺,创立同仁堂药室;第五代:乐凤鸣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将父传“同仁堂药室”迁至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现址,并改名为“同仁堂药铺”,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分门别类汇编成书,起名《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该书收录古方、宫廷秘方、家传秘方、历代秘方362种。第六代:乐礼第七代:乐以正第八代:乐兴,第九代:乐百龄配制出乌鸡白凤丸。乐氏同仁第十三代传人乐崇辉(右)及第十四代传人乐觉心(左)。第十代:乐平泉:修订《同仁堂传统配本》,成药配方增加到了495种。第十一代:乐孟繁,第十二代:乐敬宇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原型;第十三代:乐松生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将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来被任命为北京市副市长并担任同仁堂第一任总经理。后来,同仁堂被收归国有,改名“北京同仁堂”。第十三代:乐崇熙是中国著名的医学泰斗,于1977年编写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十三代:乐崇辉在1952年携祖传秘方在台湾创建台湾乐氏同仁堂。第十四代:乐觉心携乐氏宫廷御药古方从台湾重返北京,将第一家乐氏同仁老药铺开设于故宫东华门外一隅遇,乐氏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迁移台湾解放前夕,乐氏第十三代传承人乐崇辉远渡台湾,随行的还有一些当年同仁堂的老药工以及乐家老药铺的手抄配方本,其中记录了198个同仁堂古方,加上其它传承配方,共有431种同仁堂配方,在台湾定居后,乐崇辉带着乐家老药工,招收学徒办起了台湾同仁堂药铺。共2张乐氏同仁第十三代传人乐崇辉(左)及第十四代传人乐觉心(右)回归发展半个多世纪后,乐氏家族第十四代传人乐觉心携“同仁堂”唯一一部手抄秘方本从台湾返回大陆。乐氏第十四代传人乐觉心2013年5月,在北京正式创立乐氏同仁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同年,乐氏同仁收购河南三门峡莘原制药厂。2015年9月在北京故宫东华门“乐氏同仁老药铺”举行了盛大的秘方回归仪式。2016年4月河南乐氏同仁老药铺(中医馆)正式开业。书籍刊载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在杨静亭所著的《都门汇纂》一书中写道:“兹集所载字号皆系一二百年老铺,货真价实”,注明乐家老药铺“同仁堂在大栅栏路南”。在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李虹若所著的《朝市丛载》中提到同仁堂虎骨酒药力出众,在“前门外大栅栏路南”有售。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太平洋中的琉球王国医药专家吴继志为写作医著《质问本草》一书,点名请教同仁堂药师。御药供奉雍正元年(1723年),乐家开始为清宫独办官药188年,史称“御药供奉”;咸丰十一年(1861年),被慈禧太后钦赐“乐氏御供”金腰牌,成为中医药界的至高荣耀。光绪十一年(1885)大清宫廷御药房藏《同仁堂丸散膏丹配方》抄自乐氏同仁堂秘方,共计102方。相关影视电视剧《同仁堂传说》《大清药王》剧中主要原型是同仁堂第十代传人乐宏达。《大宅门》讲的正是北京乐氏家族第十二世乐敬宇(剧中创办阿胶厂的白景琦)继承发扬祖业的故事,《风雨同仁堂》京剧的艺术形式,演绎了中医药业的老字号、具有350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堂”同修仁德、诚信制药、造福百姓、济世救人的真实故事。</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旅行使我深深地感觉到中医的博大精深是值得我们后代传承下去并代代相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