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游京西古道

婀娜

<p class="ql-block">北京西山,太行山的余脉,帝都西面的天然屏障。穿越西山的京西古道纵横交错在门头沟全境。千百年来,古道一是做为商道,将门头沟的煤炭、石材、琉璃等运至京城,也是向西通往内蒙、山西的商旅故道;二是军道,历朝历代在西山断断续续修筑长城,险峻之地的山体也成为天然的屏障,关隘之处修建关口建筑关城,最多时达20余处。平时内外通衢,骆驼马队及人员均可通行,也做为收费的关隘,战时则成为军事要塞;三是做为香道,西山群峰之中寺庙众多,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娘娘庙……都是京西一带祭祀礼佛的圣地,京西古道也成为百姓的进香山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为主干道,又由北道、南道、中道组成,各条支线纵横交错相互连接。驼铃马队,民族交往,烽火戍关,朝拜神庙,进香礼佛,商途漫漫,西风瘦马……古道两侧永定河沿岸演绎着数不清的神奇故事,蕴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展示了千百年的历史文明。</p><p class="ql-block">京西古道中最著名的几段,西山大道、玉河大道、新潭古道、庞潭古道、芦潭古道等都是现存比较完好的古道遗迹。</p><p class="ql-block">西山大道的北路,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条路,东起三家店,过永定河,经琉璃渠、水峪嘴,翻牛角岭,经韭园、驼庄、色树坟一直到王平村。这条古道也是京西古道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条,一直到1977年,下苇甸至清水镇的公路修通之后才自然废止。如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靠近市区的古道大都不复存在了,从水峪嘴翻牛角岭这段还保存下来,近十几年来周边不断修整,成为人们回顾历史、徒步健身的风景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清明节前后都有雨,清明这天恰好是多云的天气,去走一遭京西古道!</p> <p class="ql-block">上了阜石路经石担路、野丁路、水韭路,就到水峪嘴村了,驾车不过20多公里半个多小时。水峪嘴村路边的雕塑很逼真,惟妙惟肖,似乎当年古道车水马龙的喧嚣就在眼前……就是这种用铁栅栏的“保护”有点让人扫兴。</p> <p class="ql-block">在水峪嘴村要过这个坡度挺陡的涵洞,看着涵洞这么窄根本没法错车,以为走错了,直接右拐又转回来,导航还是指着要过这个涵洞,路边询问了村民才放心大胆地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涵洞再顺着水韭路行驶不远就到了景区的北门,检票后车可以开进去,里面有几处不太大的免费停车场,基本还都有车位。景区门票27元,学生老人半价,65岁以上老人免费。景区门票还要随身保存,有几个地方要验门票,老人带好老年证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京西古道风景区只包括从水峪口翻越牛角岭这一部分,即西山大路的北路中的一段。图中北面的一条路是翻山的步道,从北门到西门基本都行走在“古道”上,大约用时2h;南面的一条路是近年来修筑的北门至西门的盘山柏油路,车辆可通行,错车也方便,沿途还有几处观景台。两条路在景区北门和西门交汇形成闭环,游人可酌情选择游览路线。</p> <p class="ql-block">北门附近的古道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北门附近还有一古战场遗址。</p> <p class="ql-block">北门附近的古道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一组雕塑,再现了当年古道沿途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道的门楼,感觉像是近年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门楼影壁,上面是篆体的马致远的《天净沙•思秋》。</p> <p class="ql-block">进了门楼就是古道了,这段道路有五六米宽,由不规则的石头铺成,石头已经磨得很光滑了。</p> <p class="ql-block">古道边的歇脚凉亭。</p> <p class="ql-block">这把年纪要保护好自己的膝盖,轻易不再爬山了。在凉亭里仰望一下翻越牛角岭的古道吧!</p> <p class="ql-block">驱车前往景区西门,路过近年在牛角岭附近建的玻璃栈道。西门的停车场不太宽敞,只能将车停在附近公路边上了。</p> <p class="ql-block">景区西门是翻山步道的终点,距离西门二三百米的古道上有牛角岭关城遗址、密布的马蹄窝遗迹和近年重建的老爷庙。</p> <p class="ql-block">牛角岭关城。</p> <p class="ql-block">牛角岭关城的马蹄窝。</p> <p class="ql-block">藏密在云中不时露脸的太阳在马蹄窝积水中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永远免夫交界碑。</p> <p class="ql-block">春游的小朋友在免夫碑亭中小憩。</p> <p class="ql-block">近年重修的老爷庙。</p> <p class="ql-block">出了景区西门沿水韭路行驶1公里多就到了韭园西落坡村的马致远故居。参观门票成人15元,学生和65岁以上老人10元。</p> <p class="ql-block">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p><p class="ql-block">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被誉为“秋思之祖”。</p><p class="ql-block">枯藤老树昏鸦,</p><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人家,</p><p class="ql-block">古道西风瘦马。</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p><p class="ql-block">断肠人在天涯。</p> <p class="ql-block">院中的马厩。</p> <p class="ql-block">北京散曲研究会也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过小有名气的韭园酱菜坊,有酱菜几十种,也有各种特色干菜和新鲜蔬菜,吸引着游人驻足购买品尝。</p> <p class="ql-block">对于七旬老人来说,这种游览不错。在景区的北门附近参观了古道博物馆、古道广场,西门附近观看了牛角岭关城遗址、密布的马蹄窝遗迹和关帝庙,并且亲身体验了几百米的步行古道,又去参观了马致远故居纪念馆,总共约半天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