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靖边县城张家畔</p> <p class="ql-block">县城二街的靖边人民礼堂</p> <p class="ql-block"> 靖边,革命老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跨古长城南北,居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地貌以风沙滩、梁峁涧、丘陵沟壑相间,是芦河、红柳河、大理河、黑河、杏子河和周河的发源地。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大,气候干燥。其隶属榆林地区管辖,属边远贫困地区。</p><p class="ql-block"> 靖边史称“夏州”、“朔方”,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设“靖边(取“绥靖边疆”之义)卫”,清雍正九年(1731年)设“靖边县”, 县城初为新城堡,光绪年间迁至镇靖堡(旧城),民国元年(1912年)设榆林道,靖边归榆林道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6年)县政府迁往柠条梁(今梁镇),1943年改迁张家畔。</p><p class="ql-block"> “定边、安边、靖边”俗称“三边”,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分区之“三边”分区,陕北民歌“走西口”,所谓“西口”泛指关外,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银川,也包括“三边”地区,解放后,安边县撤县改为安边镇,并入定边县。定、靖两县都是陕北比较富庶的县,其实,当年的所谓富庶,无非是多供应一点细粮(小米、黄米),种小麻子出产麻油,百姓放牧养羊,有粮、有油、有羊肉吃,生活条件比较好而已。当然,定边有“三宝”,”青盐、皮子、甜甘草”等特产,与银川为邻,贸易比较发达,经济发展的比靖边更好。</p> <p class="ql-block"> 张家畔,靖边县城所在地,一座小到不能再小的县城。南北方向一条短短的街道,邮局、信用社、一家杂货店分居街道两旁,有人开玩笑“街南头放个屁,北头都能听见”,可见其街道之短小。东西方向还有两条街分别称为一街、二街,与南北方向街道相交叉成两个十字路口,县城商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都集中在这三条街道。</p><p class="ql-block"> 靠县城南侧的一街相对比较繁华,十字街的西侧街比较短,有县联社、县招待所、一门巿(百货公司)、县农机公司……,十字街口的东边有二门巿(第二百货公司)、药材公司,文化馆,体育场、县运输队,车马店等,分设在街道的南北两侧,另外县中学、党校也在一街南侧附近。一街的东侧比较长,沿这条路一直向东,下坡过一个桥就到了芦河东岸。河东没有多少人家,一片荒漠,后来,有镇川空军机场的一处营房和靶场,住着一个排战士,经常有飞机来训练,在旷野上画靶标,扔水泥弹练习打靶。</p><p class="ql-block"> 县城北侧的二街就比较冷清,只有县政府、县委、人武部、县医院、县防疫站、广播站、新华书店、剧场、城关镇医院、小学等单位。二街十字路口东南角有县城唯一的国营食堂,供应粉汤、鸡蛋汤、两面(玉米面为主,少量白面)馍馍,我在杨桥畔公社医院时常去县药材公司进药,县城里谁也不认识,只能在这里解决吃饭问题,常常是一碗鸡蛋汤,两个馍馍,填饱肚子而已。再向东有机械厂、粮站、屠宰场。</p><p class="ql-block"> 一街的县革委会招待所是县城唯一的旅店(其他都是马车店),客房里一盘炕,可睡2-3人,一套桌椅,取暖的铁皮炉子,被褥黑乎乎的,还有虱子,只有迫不得已时才会到这里入住。</p> <p class="ql-block"> 县医院在二街十字路口西边的街北侧,对面是县人民礼堂(兼电影院)和县剧团,县医院的西侧与县政府、县委为邻,医院门诊临街,为数十间平房,后院砖窑呈”U”形,中间六孔为行政办公室,住院部有30多张床位,与职工宿舍分居东西两侧,都是对称的拱顶式走廊,门对门的砖箍窑洞,采光不好,阴暗潮湿,条件很差。东侧住院部窑洞门口有病员灶房,供应的饭菜就是酸菜熬土豆,小米饭,连我都难以下咽,更遑论病人,大概也只有小米稀饭可以给病人充饥。</p><p class="ql-block"> 县医院斜对面是靖边剧场,一座六十年代的延安礼堂式建筑,能容纳四、五百人,平日主要是放映电影,偶尔县剧团也会演秦腔戏,演员的水平非常一般,陕北方言吐字,字不正,腔不圆,唱念做打“四功”乏善可陈,只是文革时期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有样板戏看就很不错了。</p><p class="ql-block"> 县城的最北头是长途汽车站,不大的院子,没有一个像样的候车室,属于过路站,晚上没有在这里过夜的班车,没有始发车,也不预售票,车来了大家蜂拥而上,有几个空位子卖几张票,能不能买上票就是碰运气。出了县城往北走就是新农村公社,属于城郊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