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饭局上,张三谈到近几年自己的事业颇不顺,挫折不断,唉声叹气;旁边的李四热心快肠,也不问具体原因,带着安慰和教育的口吻对张三大肆劝谏一番,没想到张三并不感激,反而对李四反唇相讥:“你量一量自己‘几斤几两’?做成过什么成功的事,自己在事业上一败涂地、一事无成,还敢在此大言不惭地教训和提醒我?真不知天高地厚……”两个人针锋相对,互怼互怨,搞得不欢而散,弄得我们在场的人也是尴尬难堪,不知该去奉劝谁恰当和应该,好端端的一次聚会就这样被“搅黄”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工作和生活中,类似于这种吃力不讨好、好心遇到“驴肝肺”的情形并不少见。一些人的出发点和动机并无错漏或谬误,甚至出于好心好意,但是效果往往出人意料、差强人意。不是他的语言逻辑有什么问题,不是他的表达方式和礼节礼貌存在什么欠缺,更不会是他的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话语惹恼了别人,而是自己的身份背景和地位资质份量太轻,明显存在不足,不能与那个人所产生的遭遇与挫折“匹配”、“对等”,不能让人产生心服口服、心悦诚服的效果和感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试想,你如果在同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就比别人巨大、效率与效益又凸现无遗,让众人啧啧称赞和佩服得五体投地,此时,你的话语权无形增加了多少份量?别人与你的共情点、契合度不知多了多少、高了多少?此时你再说什么,无疑是经验输出、善意提醒、真心帮助,是诤诤之言;而当你一切不如别人的时候,此时你如果只图畅快表达或一吐为快,口若悬河地说谏一番,让别人能够愉快接受的程度能有多高呢?相反,只能让别人在心里厌弃你的啰嗦,反感你的言语;甚至还不排除产生你“好为人师”、“趁机揶揄嘲笑”、“幸灾乐祸”的感觉或印象,更是差强人意了。与其这样,还不如保持沉默、认真倾听就行了。别人只是一种情绪宣泄或话题转移,你没有必要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地展开细讲了。关键是在讲之前,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到底重不重、与他的交情深不深?切不可莽撞和信口开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人微莫劝人,力微莫负重”;这个“微”就是自己所处的那个时点的位置和能力、能量呈现出的参照级别和指标。如果到了“微”这个“级别”,就别去劝谏别人或教训别人了。就像一个人只能挑起100斤的担子,你叫他挑上150斤的担子去走很远的路程,不把他累死或害死才怪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不是说你在“人不微”、“力不微”时,就可以刚愎自用,颐指气使,到处好为人师,到处炫耀自己“力大无穷”、“功成名就”;甚至不知内敛谦逊,让自己负重而行、反复加码,从浅薄无知的极端又走向另一个狂悖、自负的极端,这同样是对自己致命的伤害;我们周围一些成功而又有名望的人,最后往往就败在了自己的狂妄与轻浮上;说到底,是人生修炼的定力不够、素质与成就不匹配带来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人生中,要想赢得一个好人脉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自己内心的清爽与快乐,不管在什么位置上,慎言与慎行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修炼;人微,要守口守心,力微,要守身惜身,既不要夜郎自大,自以为是,又不要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只有这样,幸福感、满足感就能长驻心间,面子与里子就能够保持在完美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