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新讲坛|勤廉护航教师读书分享活动(四)

招贤镇中心学校

<p class="ql-block">  最是书香能致远,勤廉文化沁心田。为响应“廉洁文化进校园”,打造“勤廉教育”,培育“勤廉学校”,使勤廉风气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我校每周二开展蓬新讲坛,以“勤廉护航”为主题进行教师读书分享活动。</p> <p class="ql-block">  全校教师共读一本书《菜根谭》,“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的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坚强的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p><p class="ql-block"> 洪应明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p><p class="ql-block"> 书中倡导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意蕴。贫贱者读之,不坠青云之志,安贫乐道,培植善根:它揭示出人生之真谛,振聋发聩、医愚医贪,堪为人类“心灵之药石”。</p> <p class="ql-block">  我校教师陈梦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名缰利锁,淡泊自守”——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p><p class="ql-block"> 陈梦佳老师解释道:贪求利益的人,所作所为逾越道义之外,所造成的伤害虽然明显但不深远;而贪图名誉的人,所作所为隐藏在道义之中,所造成的伤害虽然不明显却很深远。</p><p class="ql-block"> 接着陈老师用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鱼,赏鱼、食鱼、钓鱼、爱鱼成癖,却面对一个名叫子男的渔人前来献鱼,婉言谢绝的典故做了详细阐述。</p><p class="ql-block"> 公仪休身为鲁国宰相,喜欢鱼,却能保持清醒,头脑冷静,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这实在难得。有些事,表面看起来能获得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却“因小失大”,做事灵活的人绝不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p><p class="ql-block"> 最后陈梦佳老师告诫大家,君子取义成仁,历来为人所推崇,至于名分利益,根本就不能在范围之内,贪图名利,尤其是与自己才能不符的名利,往往会弄巧成拙,是自己蒙羞受辱。淡泊自守是一种福分,看不透名利,只能害人害事。</p> <p class="ql-block">  我校教师邓刚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偏见害人,聪明障道”——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p><p class="ql-block"> 邓刚老师解释道:名利和欲望未必能够伤害自己的心性,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死抱偏见才是残害心灵的毒虫;淫乐美色并不一定会妨碍一个人的品德,自作聪明、目中无人才是影响道德的障碍。</p><p class="ql-block"> 接着邓老师用《红楼梦》中王熙凤因“机心”太重而遭悲惨结局的典型及《聪明累》中对王熙凤一生的总结进行了详细阐述:凤姐比一般人更多地体验了痛苦的折磨,且不说她劳心竭力,绞尽脑汁,在背后遭骂挨咒,就是死时的凄凉和死后的寂寞也会使她备尝苦楚。王熙凤不可谓不聪明,但导致她悲剧结局的因素也正是因为她“太聪明”了。她想尽各种办法,使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换来了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死后甚至连女儿也保不住。</p><p class="ql-block"> 最后邓老师说,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因为偏执和自我,自命不凡、投机取巧,最后连自己都葬送了。然而能够建功立业的,大多数是谦虚圆通的灵活之人;喜欢惹事生非、错过机缘的,才大多是固执己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人生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半途而废”,随时调整自己,凡事不能太以自我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前进方向。</p><p class="ql-block"> 在人生的大风大浪中,我们应常常向掌舵人学习,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如果一味地坚持什么都不放手,最后可能就是船倾人亡的结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