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区现状分析 <p class="ql-block">基于儿童视角从建构区材料归类、互动墙(主题墙面展示)、材料投放、本班幼儿主题建构水平及兴趣等方面进行班级研讨,对本班建构区进行现状分析与思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于本班建构区材料分类方面:材料按照不同的种类及形状将物品进行了分类存放,建构类材料和插塑类材料分类放置,便于幼儿拿取。</p> <p class="ql-block">互动墙方面:教师提供的经验提示居多,幼儿作品展示较少。</p> <p class="ql-block">改进后:在墙面的经验提示上更是用本班现有的积木进行的经验提示,更加便于幼儿理解。在墙面展示了更多的孩子搭建作品,便于幼儿参考和搭建。</p> <p class="ql-block">投放材料方面:多次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教师在建构区投放以下材料:纸箱、纸杯以及马路、交通标识。</p> <p class="ql-block">改进后:老师教研商讨后决定由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奶粉罐,盒子等废旧物品来园,供幼儿搭建使用。</p> 建构区幼儿活动情况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可以用现有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垒高,这符合了小班幼儿的发展能力。</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将材料进行了平铺,并能和同伴进行游戏。</p> <p class="ql-block">孩子能够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搭建中,完成了超市柜台的搭建,并和同伴分角色开展售卖游戏。能做到以物代物,用玩具代替真是的物品进行买卖。</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能够将老师投放到建构区的材料进行充分的搭建,小车在大马路上跑、用纸箱搭建沙发、纸箱和泡沫玩具的组合搭建、纸箱和其他玩具组合搭建完成桌子以及零食的搭建。</p> <p class="ql-block">反思:建构区的搭建材料及经验提示应符合幼儿的建构发展水平,并满足幼儿的搭建兴趣,当幼儿没有搭建兴趣时,教师应适当的介入,和幼儿共同搭建,材料方面可遵循幼儿意见进行投放,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应及时撤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