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有网络视频报道,2023年临近清明节,固原两千多名中学生历时15个小时,徒步108里山路祭奠烈士。如此巍巍壮观之举,让我想起1966年刚下乡不久,度过的第一个清明节。——同样的任山河扫墓、同样的一条山路、同样的年华与心情,但毕竟时间不同,语境不同,感受不同;于我辈而言,其间相隔了两代人;此情此景,岂不令人感慨万千——乃识昨而知今,知今而非昨啊!</h3> <h3>那是57年前(1966年4月5日),我们刚下乡1个多月,落户固原黄峁山青年林场。第一次参加集体外出祭奠革命烈士活动。那天早晨天气晴朗,知青们个个身着统一的蓝色学生服,收拾得精神抖擞,意志不凡。因为我们要步行50里,来回100里山路的考验,才能完成此次充满革命意义的扫墓活动。当时领导强调有病的,有特殊情况的女同志可以不去。但没有人选择放弃。<br>记得我们300多青年排着队,唱着歌,在旗手的带领下庄重行进。影响最深的是,在走完了多一半路后,带队的政治工作员便开始鼓动大家;能不能跑上一段?——能!大家毫不含糊,像冲锋夺碉堡一样争先恐后地扑向前去。那最后十几里路,几乎是跑着完成的。当然,那时的队伍已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拨一拨的,最多的几十人,最少的五六人,后面的全是体弱的女同志。<br>我既没能跑在前面,也没有拉到后面。那跑在最前面的一拨子据说中午11点钟就赶到了。我是随大多数11点半到的。我们休息了约半个小时(沉重而好奇地在烈士陵园荒芜的坟地里探访),待后面陆续赶来的人到齐了便开始举行祭奠仪式。记得我们把自己做的小白花戴在胸前,一字排开面对和我们人数差不多的烈士墓地;默哀,唱扫墓歌,宣誓,听守陵人给我们讲那场发生在宁夏解放前夕的战斗故事。<br></h3> <h3>1949年9月上旬,西北野战军一支先遣部队由南向北挺进,某营急行军至清晨,进入宁夏境内彭阳任山河峡谷地带,遭遇马匪军山上伏击。遂几次组织力量向山上猛烈进攻,马匪军佯作投降,待部队冲向前去又疯狂射击,使部队损失惨重。这是解放宁夏的唯一一场战斗,牺牲了300多名指战员,多数为四川籍人。很多墓碑没有名字,很多烈士没有找到家属。——副营长、连长、排长、班长、战士,还有那么多无名英雄,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些年轻的生命,永远躺在了这片苍凉而沉默的土地上。</h3> <h3>回来的路上,照例是列队返回。大家的心情沉重,饥渴疲乏,没有唱歌,没有呼应步调的口令,大家的情绪还停留在那片寂寞悲壮的墓地上……<br>下午两点多钟,我们还没有走完三分之一的路程,天气就变了,乌云骤起、雷鸣电闪,豆大的雨珠泼洒下来。没有地方躲雨,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前跑,希望前面的雨下小了,或不下了。队伍溃散了,大家都在努力地奔跑;奔跑和急走交替,不断地抹去额头上的雨水,一个个早就成了落汤鸡。身后突然有拖拉机声响起,心中一热,寄于希望。但拖拉机从我们眼前匆忙而过,车厢上挤满了落后而幸运的人。我们失望地羡慕着,她们幸运地欢呼着……<br>那雨一直没有停,只是下了小些,山风一吹,那个冷啊,我们几乎不能再跑,浑身冷得发抖,疾步行走,企图走出点热来,没有遮避,没有侥幸,只有不停地走,走!把衣服脱了拧去大量的雨水穿上再走!穿鞋走不方便,鞋里全是水,把鞋脱了,踉踉跄跄,哆哆嗦嗦地走……<br>那天到场部已经天黑了。最迟到的是那些无助的女同胞们,回来已经是晚上8、9点钟了。第二天没有出工,因为百分之百的人都轻重不一的感冒了,病了。<br>这是下乡十几年,唯一一次去烈士陵园扫墓,留下的一个刻骨铭心的清明节。<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