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合肥老城区有一些存在了几百年的古老街巷,由于一些传说和典故,依旧备受关注,至今历久弥新。</p><p class="ql-block"> 丁家巷就是其中的一条。</p><p class="ql-block"> 丁家巷呈L型,南边连着红星路,西边接在桐城路。短短两百多米的小巷,其貌不扬。</p><p class="ql-block"> 不过,相传何仙姑就是于此得道升天的。有仙则灵,后来淮军名将张树声家族也看中这里,择地建宅。叶圣陶曾经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著名的张家四姐妹苏州住在九如巷,合肥就住在丁家巷。</p><p class="ql-block"> 这里以前是东西向的,东边与舒城路相交。大概是文革时期,巷名被改成了“健民巷”,两条街巷的交口处是几间茅草房。</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小时候的一天傍晚,在合肥警备区服役的姑父来到我家,说是晚上省政府礼堂有活动,他们负责保卫工作。我问他:有坏人吗?他神秘地对我说:有,就在舒城路斜对面的那片茅草房里。说完,还撩起衣襟,露出腰间的牛皮手枪套,枪套里隐约可以看见红绸子裹着的枪柄。</p><p class="ql-block"> 姑父对我一句不经意的逗笑,却让童年的我,在心里留下了“阴影”。</p><p class="ql-block"> 每次路过那个巷口的茅草屋时,我想看又不敢看,总是觉得,有几个“四类分子”躲在阴暗的角落里,阴谋地策划着反动的勾当。长大以后才知道,住在那里的只是普通的老合肥市民。</p><p class="ql-block"> 虽然被改名了,不过里面的粮站却依然叫“丁家巷”粮站。那时候,我们消费的粮油米面,杂粮菽豆,都要到丁家巷粮站去买。特别是逢年过节,收费窗口前总是排了很长的队伍,人们手里攥着钱、粮票、油票,去换取标有不同品种和不同分量的竹扉子。然后,再进到粮站大厅,到米仓前张开米口袋等待着自己需要的粳米、籼米从小木门里倾泻而下,或是在油桶边拿着油瓶对准油口看着菜籽油、豆油被一汩一汩地轧进瓶中。</p><p class="ql-block"> 就在前两年,一个家长是粮站职工的同学跟我们说了一个秘密:当时班主任经常私下找她,为的是能买一些紧俏的粮油商品。</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改叫健民巷,我想可能是因为巷里建设了卫生厅宿舍和妇幼保健院。</p><p class="ql-block"> 由于与省政府宿舍大院仅一路之隔,我的舒城路小学同学除了大部分是政府大院内的,其余最多的就是家住卫生厅和保健院的。放学后,小巷里经常充斥着我们游戏的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我与保健院渊源颇深。</p><p class="ql-block"> 1969年,我在保健院出生,呱呱坠地就立即打破了保健院院史上的一项纪录。不知道是天赋异禀,还是自己在娘胎里的努力,我一出世,熟识的医生就向我父亲报喜:你儿子是我们保健院建院以来长得最丑的男婴。又过了31年,我的女儿也诞生于此,她同样以九斤的出生重量,博得了医生护士的咋舌。</p><p class="ql-block"> 隔着桐城路,正对着丁家巷的就是老合肥八中,我小学时在那里玩耍,高中时在那里毕业,留下了情缘,带走了记忆。</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丁家巷修葺一新,青石板的路面,充满回忆的文化墙,怀旧而温馨。只是不知道,我创下的纪录是否还保持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