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昌泽两件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

熊东书画篆刻

<p class="ql-block">  我市文化馆熊昌泽两件书法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4月1日,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在北京开幕。展览由中国书协、中国美术馆、安徽省文联主办,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安徽省书协、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p> <p class="ql-block">  “全国书法临帖作品展览”是经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批准,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具备入会条件的全国性综合书体常设届展。本届展览面向中国书法家协会各团体会员征稿,经多轮严格评审,遴选出276位作者的552件临、创作品入展。辽宁熊昌泽两件作品入选本次展览。</p> <p class="ql-block">熊昌泽创作感言(视频)</p> <p class="ql-block">熊昌泽创作感言(文稿)</p><p class="ql-block"> 各位书友大家好,我是熊昌泽,是本次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入展作者。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答客难》东方朔向武帝上书,遭到冷遇,他便作《答客难》,用来自慰。此文语言诙谐幽默,义理精辟,言辞才辩,独树一帜。文采风格,自成一家。董其昌对此文极为欣赏,于是书写了这篇文章。《答客难》,前半部分行云流水慷慨激昂,而后趋于平稳。在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虽然字与字之间没有视觉上直观的连带关系,但是行气通畅自然,如行云流水。深入观察《答客难》,从中可以看出该作品在结体、布局与用墨上的巧夺天工。结体自然秀美,布局闲适舒朗,用墨枯湿浓淡,尽得其妙。这与董其昌的画家身份是有密切的关系。没有绘画的用墨技巧,是不可能达到如此熟练的用墨水准的。《答客难》的书法风格,总体印象是纤秀、率意!历代书家认为,董其昌的《答客难》,圆劲秀逸、平淡古朴、风华自足。在用笔与结体上,吸收了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特点:忠于法度,精致圆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个人的率真的趣味。学习答客难这个帖,能让我在楷行草中自由转化,找到自然书写的感觉。我此次临摹以实临手法为主,侧重于学习董其昌轻松飘逸的笔法。再《答客难》的基础上,借鉴董其昌其他作品的风格特点。如罗汉赞和董其昌题跋等等。不拘于一帖。我此次创作作品以《八指头陀诗文》为内容,章法也采用《答客难》一样的章法,通过拼接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字法、笔法、章法上尽量靠近《答客难》的风格面貌。同时也融入了一些米芾的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