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4日,山东省小学科学网络教研暨齐鲁科学大讲堂第97期如约而至。</p> <p class="ql-block">本期“齐鲁科学大讲堂”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三节优秀课例展示,其次是专家对三节课例进行点评,最后由山东省教科院卢巍主任总结发言。</p> <p class="ql-block">一:课例展示</p> <p class="ql-block">第一节由闫庆艳老师执教《人类的遗传与变异》</p> <p class="ql-block">闫老师通过找三位同学的父母、帮小孙同学找父母、对照全家福找自己与家人相似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肤色、眼睛、耳垂、脾气、性格、爱好等方面逐步揭开“遗传与变异”的神秘面纱,让学生理解人类的“遗传”和“变异”这一抽象知识。引导学生制定小样本调研计划,并在课外实施形成调查报告,能够让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进行探究,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马春姗老师执教《化石告诉我们什么》</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将三叶虫化石、鱼化石、植物化石等化石标本带到课堂,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化石,增加探究的兴趣,通过观察、分析、分类,总结归纳出化石的概念。通过问题“活生生的鱼为什么跑到了岩层中?”引发思考,巧妙运用打乱顺序的鱼化石形成图,探究化石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根据之前的思考,判断正确的图片顺序,适当增加思维难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由赵文平老师执教《生物的进化》</p> <p class="ql-block">赵老师遵循科学概念建构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协调发展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借助“人的祖先是谁”谈话导入,让学生从生物进化开始观察研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各种动物、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特点,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逐步认识生物的进化过程。</p> <p class="ql-block">二:专家点评</p> <p class="ql-block">本期的点评专家是山东省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颜世萍老师,颜老师先根据课标要求对三节课例进行了总体点评,又分别对三节课例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点评。给予老师们以下几点建议:</p><p class="ql-block">1.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多少应与时间相匹配。</p><p class="ql-block">2.教学内容要充分,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若时间不足,应完成的教学内一定会“缺斤少两”。</p><p class="ql-block">3.应让学生对该懂的必须懂,该了解的必须了解。</p><p class="ql-block">4.课堂上需要观察的对象应展示在课堂上。</p><p class="ql-block">5.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给出正确的指导。</p><p class="ql-block">6.问题的设计要明确、清晰。</p> <p class="ql-block">三:专家总结</p> <p class="ql-block">总结阶段,卢老师指出,今天这三节课得出的科学结论都比较接近大概念,因为它们都是指向整个自然的,是关于适应环境、生命进化的一些基本观念,是关于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的一些变化观念。她建议,教学这一部分内容要做到:</p><p class="ql-block">1.正确的理解科学概念。</p><p class="ql-block">2.努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p><p class="ql-block">3.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重在迁移。</p> <p class="ql-block">活动研讨</p> <p class="ql-block">希望我们能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孩子科学素养的动力,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课堂,让我们的孩子的科学素养不断地提高,使齐鲁大地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圣地,还要成为一个科学教育的高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