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2018年10月23日,在辽阔的伶仃洋上,一条蜿蜒的“巨龙”诞生,这就是被称为“海上天路”的港珠澳大桥 。转眼间近五年时间了,一直盼望成行。今年3月22日上午11时,我有幸乘车从港珠澳大桥过,体验了飞越大海的感觉,心情格外激动,真有种梦幻诗意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 四十分钟短短的车程,承载着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气魄。香港到珠海、澳门距离近了,天,更加高远;海,更加壮阔!穿梭巴士驰骋在桥面上,展开一幅世界桥梁史中最伟大的杰作。</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上午9点半钟,我们一行57人就排队等待通关,11时才登上双层穿梭巴士,听说这天过关的有八万多人次。上车后,一派海洋风格的装饰映入眼帘,顿觉心旷神怡。为便于观赏拍照,我特意坐在巴士上层的最前排,这组图片就是隔着车窗拍摄的,还不错,基本上达到我预期的效果。</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乘坐的车缓缓驶上港珠澳大桥,路面宽敞平坦,白线向前延伸,细长的路灯静立两侧。大桥全长55千米,由桥梁段、海中主体段、隧道段三部分组成。远远望去,大海深处,蔚蓝的海水仿佛与天相接,桥身宛如腾跃的一条巨龙。</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巴士刚出发几分钟,便见到香港国际机场,附近是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这时,我才意识到已经不在陆地了,正飞驶在海面上,真有直扑大海“畅游”的感觉。透过车窗眺望,海水滔滔,水天一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b><b>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在它身上,凝结着中国桥梁设计、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等各项成果。整座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曾经伶仃一梦,如今天堑通途。”</b><b>建设这座飞架海面、穿行海底的大桥,并非轻而易举。据介绍,从2003年大桥立项算起,到2009年开工建设,再到2018年10月正式通车,前后历时15个年头。</b></p><p class="ql-block"><b> 我双手握着“华为”P40手机,眼观前方桥面,不时地捕捉有效镜头。身旁同行的曹老师也在聚精会神地、全程拍摄视频。不一会,视觉上道路开始渐渐收拢,眼前的光线忽而变暗,身子也隐约有些前倾,下坡了,真象是巨龙扎进海底,我们进入海底沉管隧道。海底隧道全长5.6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在描写港珠澳大桥的众多诗词中,我最欣赏宿松的七绝·《港珠澳大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千古零丁似内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桥三地变通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晓看旭日融融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恰似腾龙迎丽珠。</b></p><p class="ql-block"><b> 极目远眺,只见大桥在阳光的照射下,若隐若现、虚无飘渺,犹如一条银白色的长虹横贯海天之间,把天和海连接在了一起,美伦美奂,魅力无穷!</b></p><p class="ql-block"><b> 你看,中国大桥有多牛, 双向六车道,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组成,而且又是在大海里建造,其难度可想而知。一座中国桥,正为它赋予新时代的注解。</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港珠澳大桥岸对岸、岛连岛,海上飞彩虹,这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座大桥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最长的跨海大桥、最长的钢铁大桥、最长的海底隧道,以及最大、最深、最精准的深海无人对接沉管隧道。</b></p><p class="ql-block"><b> 据介绍,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正面直击珠三角。港珠澳大桥上,实测风速最高超过每秒55米。强台风过后,港珠澳大桥安然无恙,大桥主体结构、岛上房建及收费站结构、交通工程附属设施均未受损。这个“世纪工程”先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屹立在零丁洋上。</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前面是青州航道桥,跨度1150米,据称,每天有超过4000艘船只在这片水域航行或通过。2017年12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登上大桥参观时,为港珠澳大桥题词:</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桥飞架东西,三地连成一体。”</b><b>表达对超级工程的震撼之情。这12个字虽像打油诗,但却写得颇有气势,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易懂。</b></p><p class="ql-block"><b> 我更喜欢网友“长勺一笑生”的:</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腾空跃起一巨龙,三地从此无西东。根根桥柱琴音奏,伶仃洋里荡欢声。</b><b>虽然这首七言诗的格律不对,但境界却高出了莫言不少。前两句用龙比作大桥的整体,后两句则将桥柱比作琴弦。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构成,融入了不少中国文化元素,将其比作琴,在伶仃洋弹奏欢快的乐曲。</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这项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b></p><p class="ql-block"><b> 这一世界伟大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及精诚合作。工程人员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他们顺境不骄,逆境不馁,为了对接34个隧道结构,数万吨沉管在海水深处进行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 滴水不漏,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风采,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新界大屿山岛,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大桥沿途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上面可一览碧海、蓝天。这时,大桥旁出现不少绝美的小岛,如果日落时你正好路过,便能领略到</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b>的意境。</b></p><p class="ql-block"><b>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桥面,来往行驶的车辆却很少。据导游介绍:其实过桥费并不贵,小车一次为150元,但是其它手续却很麻烦,要同时有内地、香港和澳门的车牌、驾照,这样使大多数车主望而却步。据说,香港、澳门的车牌等要都办下来,需要人民币60余万元,这不是普通家庭能做到的。希望能有办法改变这种状态,使我们老百姓都能驾车畅通无阻。</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从虎门出海口沿伶仃洋顺流南下,越过深中通道、到达港珠澳大桥所穿越的这片水域,就是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说,在这片总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的水域,栖息着约2500头中华白海豚和几百种海洋生物。“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是建设者们的承诺。</b></p><p class="ql-block"><b> 为了寻求既保护中华白海豚,将其生存栖息干扰降到最小,又能够高质量、安全、快速建设大桥的技术方案。工程将所有的各种大型构件在工厂制造完成,再运抵至海上安装,最大限度地避免大量施工产生的废物排放和建筑垃圾排放,从而把对中华白海豚的生存栖息干扰降到最低,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我一直观注抓拍镜头,思绪万千间碧波浩渺,还意犹未尽,我们的车已从香港抵达澳门,仅40多分钟,原先,这可是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放眼望去,漫漫跨海桥,通彻连三地,这是一条中国巨龙,这是中国实力、中国智慧,这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这惊世之作,是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事实再一次证明了:</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b><b style="color:rgb(1, 1, 1);">自21世纪以来,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工程、胶州湾大桥、厦漳跨海大桥……一座座海上巨龙横空出世。</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古有</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零丁洋里叹零丁”</b><b>,如今,一条巨龙蜿蜒天际,不得不感叹祖国的强大,科学技术之先进。如果宋代文天祥在天有知,他也会心生感慨,不会再感叹</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b><b>了。一桥飞架三地,沧海变通途。</b></p><p class="ql-block"><b> 雄伟璀璨的超级工程,伸向三地,同时也伸向了人们的心里;连通三地,也连通了人们心里的距离。它融合三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也将融合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续写新的辉煌。我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国人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将继续奋力前行!</b></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