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茶叶,中国人的标签。文人墨客的标签,茶马古道的标签,苗家待客的标签。</p> <p class="ql-block">在我年少时在书上看到待客的茶,在地理杂志上看到连绵的茶山,在电视里看到炒茶的工艺,吃过奶奶做的简版苗家油茶。</p> <p class="ql-block">听说乱石山上的茶叶很好!听说明前茶是最佳的采茶时节!听说一叶一芽的茶叶品相最好!听说采茶工很辛苦!听说炒茶工有超高的技术工艺!听说茶叶很贵!听说茶叶很受外国人和高原地区的人很喜欢!……茶叶显得那么高不可攀</p> <p class="ql-block">等我长大,离开了生长的家乡,来到大山脚下的苗寨,见到家婆每到初一十五用自己揉的茶叶用来泡茶祭祖,每天也会熬一壶浓茶,我才知道原来茶叶是可以融入生活的。</p> <p class="ql-block">都说明前茶最好,可能山里温度相对低一些,长辈们都是在谷雨节才开始采茶</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前,我偏要按书里的说法试一试明前茶,在灿烂的阳光下,爬山涉水来到山腰,这里已经不是长辈们口中的那一大片野茶林了,零散的茶树七倒八扭的长在乱石堆里,和荆棘灌木杂生。我采了最嫩的一芽一叶,三个小时左右采了不到半斤。体会了采茶工的不易,也明白了为什么这里的长辈要到谷雨节才去采茶,也清楚了山里的人们为什的会“嫌弃”我的嫩茶。</p> <p class="ql-block">不巧,上午阳光明媚的采茶,下午暴雨突袭,做不了苗家红茶,刚好炒一次绿茶吧!</p> <p class="ql-block">没有斗锅那就用平底锅吧!反正自己喝,也不用那么讲究细节。</p> <p class="ql-block">杀清至柔软,摊凉鞣制,再炒,再搓,再炒干,用小火慢慢焙出茶香。手被烫了几次,尝了炒茶工艺的辛苦,卖相不好的绿茶出锅了!</p> <p class="ql-block">我竟然在茶叶里闻到了清甜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对茶叶没有细致的研究,也不知道这个品相合不合格,冲泡出来的味道纯不纯正,制作流程没错,其他的也就不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明前绿茶茶色比较鲜亮,口感清透!</p> <p class="ql-block">而苗家红茶在谷雨节左右采茶,茶叶较大了,采回来的茶叶放在竹团盘里晾晒变软,然后用手揉搓。</p> <p class="ql-block">揉至变色,揉出苦味</p> <p class="ql-block">茶团在竹团盘里摩擦,散出涩涩的清香,慢慢颜色变得深绿,这时盖上一块毛巾,放在阴凉的地方,等待它慢慢发酵,等颜色变得金黄,就可以摊开晒太阳了。</p> <p class="ql-block">晾晒的时候需要大大的太阳,在阳光下茶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氧化,变成黑色。</p> <p class="ql-block">晒干后的茶叶颜色黑亮,有浓厚得茶香</p> <p class="ql-block">泡出来得茶水有琥珀般得颜色,褐色的茶叶舒展它的脉络。是了,这就是可以做苗家油茶的茶叶了!是可以简单传承的民族技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民族它的特色技能在生活中发展得更简便了!也才会更有传承能力,民族技艺绝对不会是复杂到极少数人才能掌握的。</p> <p class="ql-block">绿茶清透,透出一股清冷的味道,工艺流程要求细致。苗家红茶味道醇厚,有热情爽朗的感觉,制作工艺也是简单易学。</p> <p class="ql-block">苗家在几千年的搬迁历史中,能在与众多本地民族的融合中保持自己的特色至今不被吞并想来是有独特的精神内涵的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