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保太 王婷】共研新课堂——记“新课标·新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

保太镇中心校 王婷

<p class="ql-block">  为了深入理解和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版)》的精神,准确把握和领会新课标的内容以及数学核心素养,2023年4月6日,平邑县小数团队在蒙阳新星学校进行了“新课标 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有幸跟随保太镇中心校教研组参加此次活动,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上午展示了三节精彩的课堂,每节课后都有评课环节,孙晶老师抛出问题让所有老师们思考:</p><p class="ql-block">1.本节课属于数学四大领域中的哪个领域?</p><p class="ql-block">2.本节课体现了哪些数学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哪方面?</p><p class="ql-block">3.对本节课你有怎样的想法?请提出宝贵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  面对新课标与教材的改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深入思考,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三方面: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会里面又包括11个关键词:符号意识、数感、量感、空间意识、几何直观、推理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p> <p class="ql-block">  通过老师们的评课以及孙晶老师的分析讲解,对于新教师的我有着深深的感悟。第一节课主要体现了数据意识与应用意识,并且在课堂中哪个环节体现的说的很具体,在评课过程中又一起回到课堂,对本堂课加深了理解。</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主要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空间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听了其它老师的评课,并带着这三个关键词回到课堂中,此刻真是恍然大悟,对新课标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又有新的认识,以后在自己备课的过程中也要把核心素养加到教学设计里,这样一节课才能够完整起来。</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主要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空间意识、符号意识和推理意识,对这节课的评课互动较多一些,而且评课老师们都非常优秀,不仅说出了课堂中的优点,同样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提升数学教学能力在于教研,在于大家去思考,从而提出建议,不仅深入理解了数学核心素养,同时让我对数学有了探究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课是由李震老师带来的《平均数》,听了李老师这节课,我认为李老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总之,本节课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学生能力与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节精彩而有实效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李会老师带来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这节课质朴文华,耐人寻味。李老师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学习让我深入理解了新课标中的数学核心素养,拓宽了知识面,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于新课标还需要去研究,去探索。</p>

数学

新课标

意识

素养

课堂

评课

核心

学生

老师

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