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回老家,正好赶上附近的雨伯山酆都庙举办庙会。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产生、存在、演变与宗教活动有关,与老百姓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雨伯山,地处渭水河以北20公里处的秦安县王窑镇新庄、苍耳王、淼水三村交汇地带,海拔1720余米,气势雄伟,松柏苍翠,风光旖旎。酆都庙位于雨伯山巅峰之上,建于明朝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已有500余年历史。庙中尊奉的是方神——九泉深远北阴黄马酆都大帝,由方圆18村供养。这尊庙神,是中国传统神话中最有影响力的河神,也是掌管黄河的水神。寺庙不大,庙顶上铺满了青瓦,古色古香;屋檐上雕刻了祥云、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跨进庙门,只见九泉深远北阴黄马酆都大帝塑像慈眉善目、佛光普照,给人一种悯爱众生、慈悲为怀之感。寺庙里,香烟飘溢,禅味悠悠,安静肃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雨伯山酆都庙每年都要举办庙会,日期不固定。举办庙会时,四邻八乡的乡亲们都会携家带口、三五成群地前往,上香敬神,祈愿求福,看戏娱乐。表演秦腔是庙会的主要内容,剧团一般是从西安、宝鸡、兰州、天水、银川等地请来的,举办几天庙会就唱几天秦腔。逛庙会,看秦腔,是丰富乡亲们精神生活的文化盛宴,也是乡亲们进行交往交流的重要平台。平常,这里也是香客不断、香火鼎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堂弟媳妇过来叫逛庙会、看庙戏。吃过午饭,我和夫人、弟弟、小妹、侄女一起去雨伯山,兴致勃勃地逛了庙会、看了庙戏。这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逛庙会的逛庙会,看戏的看戏,人们兴高采烈、欢声笑语,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观看了由宁夏固原市秦剧团演出的秦腔——《大登殿》《火焰驹》《荒郊义救》《四郎探母》等本子和折子戏。《四郎探母》是一部经典传统剧目,剧情大意是: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外族南侵,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英雄故事。在辽宋金沙滩一战中,宋将杨四郎被俘,被辽主萧太后招为驸马,与铁镜公主成婚。15年后,杨四郎听说胞弟杨六郎挂帅领兵来到雁门关,老母佘太君也押粮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帮杨四郎密往宋营探母。杨四郎见完母亲和家人,又连夜赶回辽邦,不料被萧太后擒拿,意欲问斩,经公主和国舅极力求情,方获宽恕。固原市秦剧团的演出还是有一定水准的,角色扮演比较生动,唱念做打比较精彩,韵味比较足,比较有看点。演员们演到精彩之处,或剧情到了高潮之时,乡亲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报之以热烈掌声,甚至发出喝彩声。《荒郊义救》一开场,扮演花子仁义的演员和乡亲们进行了互动,气氛活跃而热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戏的时候,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转头一看,是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我们高兴地寒暄了一阵。他问我能不能看懂秦腔,我说能,以前在老家时经常看,对有些戏还有印象。他说你还行,没有忘本。我说,秦腔就像小时候吃过的煮洋芋和浆水面一样,很亲切,一辈子也忘不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老家,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看秦腔、听秦腔、聊秦腔,尤其是一些年龄大一点的人,更是钟情和热爱秦腔,说起秦腔头头是道、眉飞色舞,讲起剧中人物如数家珍、绘声绘色。一些乡亲还喜欢唱秦腔,有的干活的时候会扯开嗓子吼几句,粗犷豪放的声音在沟壑梁峁间回荡;有的会拉二胡或板胡,没事的时候在家里自拉自唱;有的闲暇的时候,会叫上几个会唱的人,拿上乐器凑在一起,有板有腔地唱上一阵。爱秦腔,看秦腔,唱秦腔,是乡亲们的一种精神信仰,这种信仰深深融入了他们的血脉与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腔,又称“梆子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国粹艺术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起始于周,形成于秦,发展于汉,昌盛于唐,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已有3000余年历史。因古时陕甘属于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叫“梆子腔”,还叫“乱弹”。秦腔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并与古代丝绸之路上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深刻诠释了汉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秦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甘肃,在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也普遍流传,一声声秦腔吼出了西北人心中的激情与豪迈、唱出了西北人对故土的热爱与深情,承载着西北人的精神寄托、性格特征、文化气象。有两句话形容秦腔在陕甘的流行程度,这两句话是这样说的:“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高唱秦腔。”一些在其他省份工作生活的西北人,也将秦腔带了过去,时常能在西北以外一些城市的公园里看到西北人唱秦腔。可以说,秦腔是西北人特有的心灵版图、精神相貌、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学大师贾平凹是陕西人,从小就看秦腔、受秦腔熏陶。正是对于秦腔的酷爱与了解,让贾平凹将秦腔运用到了文学作品中,创作出了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的著名小说——《秦腔》。贾平凹的这篇《秦腔》,绘形绘色地写出了秦腔的形成与变迁,也别具匠心地展现了西北人热情蓬勃的生命力。在贾平凹笔下,秦腔化作回荡在黄土地上的黄钟大吕、化作激荡在西北人心中的命运交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腔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语调高亢铿锵,语音跌宕起伏,语气硬朗有力,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秦腔是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艺术手段的综合表演,唱腔分为苦音和欢音两种,苦音腔深沉哀婉、如泣如诉,适合表现悲愤、凄哀的情感,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明朗的情感。秦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雄浑沧朴、慷慨悲壮、激越豪迈的风格,又兼备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优美动听,并且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夸张色彩,为西北地区广大群众所喜爱。秦腔最主要的伴奏乐器是板胡,发音尖细清脆,极富节奏感,最能体现秦腔板式变化特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腔的舞台布置,可简可繁,既可以是村中竹木台,两盏煤气灯,也可以是城中大戏院,灯火辉煌。秦腔道具设计虽然简单,但却十分巧妙,或一套一桌二椅,或数套一桌二椅,寓意变幻莫测,比如,裸桌裸椅可以代表门窗墙壁,表现陋室寒窑的冷落凄情,也可以装饰得极尽奢华,创造皇宫的富丽堂皇。就是一个包袱、一根棍棒、一顶毡帽、一块笏板,都能演绎各种寓意,比如,可以代表一无所有,也可以象征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腔的剧目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传说神话、民间故事、各种公案等方面内容,比较经典的有《火焰驹》《狸猫换太子》《三滴血》《玉堂春》《八件衣》《斩秦英》《铡美案》《长坂坡》《周仁回府》《苏武牧羊》《杨门女将》《下河东》《斩黄袍》《谢瑶环》《窦娥冤》《劈山救母》《辕门斩子》《四进士》《孟姜女哭长城》《三娘教子》《三上殿》《宝莲灯》《王宝钏》等。一本本、一折折、一段段秦腔,唱出了上下五千年,唱出了人间真善美,唱出了中华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腔,提袖吼唱,响遏行云,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腔,西北人的魂,西北人的爱,西北人的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腔,大秦之腔,中华之腔,天籁之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