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3年是伟大的抗美援朝停战胜利70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同时又是上甘岭战役胜利71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国人民志愿军血战43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打出了国威、军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b></p> <p class="ql-block"> 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发生的时候,已经是1952年的深秋。此时战争已经进行了近两年,经过无数次深入交手,无论是志愿军还是美军,对于对方的打法套路已经完全熟知。实际上到这个时候,双方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也没有空子可钻,战场胜负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硬实力。而现代战争中的硬实力,很大程度就取决于后勤实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8px;">原12军宋佩璋政委</b><b style="font-size:15px;">后代宋宁光制作原创视频</b></p> <p class="ql-block"> 美军为什么选择攻击上甘岭,而不是具备更大军事价值的西方山?从美军史料来看,很大程度还是处于后勤因素考虑:上甘岭距离“联军”占据的金化城只有7公里远,金化至金城的唯一公路就经过其下,公路能够支持卡车运输,极其便于后方弹药库补给直达前线。美军跨海运来的弹药已经填满了库存,这样的“后盾”给了第八集团司令范弗里特充足的自信。在他给“联军”总司令克拉克的报告中这样写道:考虑到目前弹药库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地支援,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对“摊牌计划”的实现是乐观的。</p> <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强大的现代化后勤体系也确实给予进攻的美军强力的支持。战史记载,上甘岭战役开打第一天,“联军”近300门大炮就发射了将近30万发炮弹。很多人可能不太对30万发炮弹缺乏一个直观印象,以美军炮兵最常装备的105毫米榴弹炮为例,每发炮弹重15公斤,30万发重量就达4500吨之多,至少需要2吨载重卡车2250辆次来保障(实际上上甘岭美军155口径重炮比例很大,炮弹也要重得多)。这种惊人的保障能力,是志愿军不可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 当然,美军没想到的是,即便在这种火力之下,上甘岭阵地上的志愿军官兵依然能够顶得住他们的狂攻。正如美军的火力优势一样,志愿军的优势在于极其坚固的阵地和配套战术——坑道反击战术。</p> <p class="ql-block"> 坑道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天才创造,其功能之复杂令人惊叹。据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的回忆录记载,该部在上甘岭阵地修筑的坑道顶厚超过了30米,完全能够抗得住美军重炮轰击,而且坑道内有厕所、厨房、水池,还能够储藏弹药和给养,其中步枪弹、机枪弹、迫击炮弹都在3-9个基数以上。正是这种强大的坑道体系,使得志愿军在最初可以承受的伤亡范围内,顶住了美军的狂轰滥炸,并能够发起有力和持久的反击。如志愿军第十五军45师迫击炮手唐章洪回忆,仅战役第一天白天,他一人就发射了上千发迫击炮炮弹,给冲击阵地的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p><p class="ql-block"> 不过,空前激烈的战况也令坑道内的弹药消耗大大超过了计划。实际上,原来几个基数的弹药储备在第一天作战结束时就已经见底了。战时后勤保障从当天起就成了制约阵地志愿军作战的关键因素。</p> <p class="ql-block"> 志愿军当然深刻认识到了这一致命问题。据战史资料记载,14日战役当日晚,15军后勤部就召开会议,将主要力量用于五圣山方向。志司也命令志愿军后勤2分部,也在原有第9大站供应15军基础上,增加2个大站和2个兵站医院的保障力量。战将洪学智亲自部署上甘岭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一条钢铁运输线,在上甘岭第一声炮响后就开始从后方连接到了一线阵地。当然,这条运输线,是用无数鲜血铺就的。</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美军并非不知道坑道战术的短板,那就是怕封锁。战场上,美军大量火力执行的正是封锁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任务,就是试图将坑道内志愿军逼得弹尽粮绝。据李德生军长.《李德生回忆录》记载,“敌人动用了大量远程火炮和飞机,从前沿到我阵地纵深几十里,层层火力封锁,越往前封锁得越紧密。”另外一个巨大困难是志愿军后勤仓库距离前沿有四五公里远,而且几乎都是山路,需要人力将粮弹送到前沿。可以想象,在那么猛烈的火力封锁之下,一名志愿军士兵需要扛着三五十公斤的粮弹快速通过封锁线,爬上被火炮轰得满是浮土的阵地,并冒着枪林弹雨找到坑道口,这几乎就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一个连队打仗,需要两个连兵力来前运物资,而且往往运输线的伤亡比阵地上的伤亡还大。</p><p class="ql-block"> 在上甘岭战役最困难的时期,由于巨大的伤亡,这条补给线曾经一度接近断裂,使得坑道部队几乎陷入绝境。据战场老兵回忆,有不止一个坑道发生了志愿军医护人员和伤员渴死饿死的现象,很多伤员无法后送,大量在坑道中牺牲,令人闻之潸然泪下。由于通过封锁线代价太多,已经没有再撤下来的必要了,很多时候运输员会随身再带几个手榴弹,送到坑道后就地补充进战斗部队。这样惨重的伤亡率,以至于15军在当时定下的立功标准,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当然,这些故事,很多都不为人所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全力保障,一切为了前线。</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作战,连续奋战28天,共歼敌1.2万余人。我军之所以能以劣势装备打败装备优良、并掌握制空权的敌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可靠的后方保障,是其中很重要的保证。</span></p> <p class="ql-block"> 上甘岭作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战斗激烈,持续时间长,伤亡和消耗大,加上敌机、敌炮对运输地域和道路的袭扰封锁,保障任务十分艰巨。</p> <p class="ql-block"> 为了圆满完成繁重的后方保障任务,第31师专门成立了战勤指挥组,统一负责运输力量的调配和前运后送,参战的各团分工1 — 2名团领导担任战勤机构的领导,组织实施后勤保障。<b style="font-size:18px;">运输分队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军、师级首长,最大限度的从军机关.师机关.团机关.军随营学校.军美术队.军文工团.军直属分队等单位。抽调战士和干部参加运输,使参加运输的人数保持在3000人以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这个画面是志愿军12军美术队入朝参加上甘岭战役,亲力亲为者队员画的。</b></p> <p class="ql-block"><b> 在敌炮和敌机的封锁袭扰下,实施运输保障,任务十分艰巨,运输人员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创造了一条钢铁运输线,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有的同志因日夜抢运而中途昏倒;有的同志因肩负过重、劳累过度而吐血,</b><b style="font-size:15px;">(内脏出血、脾脏摘除,饥一顿.饱一顿)</b><b>仍坚持把粮食、弹药、水源,尽全力送到前线。</b></p> <p class="ql-block"> 在供给战线上,兵站工作人员和炊事人员,不畏艰险,积极设法保证供应,大力改善部队伙食。有的炊事员,在严寒中脱下自己的棉衣,将饭菜包好送上阵地,保证部队吃上热食;有的炊事员,送饭上阵地后就参加战斗,打退敌人后又背伤员下来。</p> <p class="ql-block"> 在战伤救治卫生及卫勤战线上,各级救护所、志愿军3兵团医院3分院,12军收容所和手术队;野战医院的同志们,日夜紧张的工作,救治了大量伤病员;为了抢救伤员,纷纷争先输血。第93团担架连1班,全班8人,为掩护伤员都负了伤,还坚持把伤员抬下来,保证了伤员安全。</p> <p class="ql-block"><b> 李森林技师</b><b style="font-size:15px;">(湖北红安.李家大屋人)</b><b>12军31 师师部通信科无线电通信排长,他是搞</b>无线电通讯电台侦听的。<b>在上甘岭战役中,曾把步话机从近距离修改为3公里多通话距离,为上甘岭战役延长作战通信距离,提高了战斗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甘岭战役时任志愿军12军31师93团3营教导员杨毅。</span><b style="font-size:15px;">(最后任职上海警备区副司令离休)</b></p> <p class="ql-block"><b> 战斗中的政治工作在基层更为活跃,第93团3营教导员杨毅在执行前运后送任务的分队,提出了“坚决不让伤员负二次伤”的口号,途中遇到敌炮火袭击,就把自己的身体伏在伤员身上,表现了崇高的革命友爱和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 上甘岭战役中,我军还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优势,高度发扬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这是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我参战上甘岭作战的各部队,是刚刚从金城前线下来,又匆匆奔向上甘岭战场的。任务转换时间短,准备工作十分仓促,作战中环境艰苦,战斗残酷激烈,由于政治工作抓得主动,做的活跃,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有力的激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保证了作战胜利。在接受任务初期,进行深入的战前动员,“当好12军代表队”的口号深入人心,对部队起到了极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作战中广泛发扬军事民主,开展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群众性运动,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激励部队英勇顽强、灵活的作战,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和士气。</p> <p class="ql-block"> 各参战单位还普遍开展杀敌立功运动,做到报功快,审批快,宣传快,既大大鼓舞了斗志,又及时传播了战斗经验,杀敌立功运动对保证战斗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上甘岭战役是在正面约2.5公里,面积约3.7平方公里的狭小阵地上进行的,敌我双方共投入兵力10万人,兵力之密集,火力之猛烈,争夺之激烈,战斗之残酷,是中外战史上罕见的。12军参战部队在这场战役中,正确领会和坚决执行志愿军首长和兵团首长的意图和指示,在友邻部队的有力配合下,在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发扬了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战斗作风,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粉碎了敌人持续、猖狂的进攻,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b>打出了国威、军威,为我军军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b></p> <p class="ql-block"> 尽管美军为了封锁投入了惊人的火力,但志愿军官兵也在如此残酷环境下,逐步找到了一些办法,克服了困难。比如“分段运输法”就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的创造:每50米为一段,分几个人专门负责,沿途挖猫耳洞若干,藏放弹药,利用敌人火炮间隙,快步往前运送。这一方法实行后,大大减少了后勤人员伤亡。还比如,12军为了解决前沿坑道官兵伙食问题,在537.7高地。<b>31师93团三营.营长负责军事指挥、营教导员杨毅.(河南安阳县水冶镇人)“负责运输.后送伤员.宣传.和做思想工作”,组织了50多人的专门运送队,供应站</b>的场地就是741高地后的岩洞,有五圣山作掩护。教导员杨毅率队领到餐后,<b>将肉包子苹果萝卜以袋子分装,在相对火炮死角的位置一袋袋扔给前沿阵地上的战士们,让官兵们能够吃上一口热饭,大大激发了战斗力。</b>此外,五圣山附近的当地群众也组织起了8200余人的支前队伍,冒着危险日夜运输弹药物资和后撤伤员,他们的支援贡献也被志愿军所铭记。</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单就后勤来论,志愿军在此次战役的后勤保障水平也体现了一支现代化军队的水准。从后方调集的弹药物资通过汽车运输迅速前运到五圣山地区,又通过各种方式补充进了部队,补给能力已经超过了战场消耗。如10月30日组织大反击时,志愿军已经能一次性投入104门火炮发射炮弹数万发,将敌人炮兵足足压制了两个小时,使得反击的步兵连队一口气就将阵地上的韩军一个营又一个连全部歼灭。15军军长秦基伟曾这样回忆:“我们要什么,上级给什么……二分部全力以赴,使我15军‘兵马壮、粮草足’”。</p> <p class="ql-block">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志愿军成为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者。之前对这场战役的叙事中,往往过于强调精神因素,但显然要取得胜利不仅仅只靠精神。再勇敢强悍的军队,失去有力的后勤支援,也难以战胜强大的敌人。今天,中国的工业实力已经和70年前有天壤之别了,这就是战争坚实的后盾。</p> <p class="ql-block"> 硝烟散去是真情,今年是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爆发71周年,一个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71年前,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爆发了令我们几代人尤为深刻的上甘岭战役,谛造了伟大的上甘岭精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我们后代永远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我们最可爱的人,牺牲了自己,换来了山河无恙,人民幸福,换来了多少年的和平环境!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先烈们给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回望历史,感怀先烈,“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b></p> <p class="ql-block"> 上甘岭战斗打得非常残酷,联合国军在此发动了强大的“金化攻势”投入大量火力兵力,从战斗发起的1952年10月14日起,每天向上甘岭两高地面积不足四平方公里的狭小阵地上倾泻下几十万发炮弹和成百上千吨炸弹,十五军在给对方以大量杀伤的同时自己也伤亡惨重。此时,适时地投入新的有生力量以与敌决战,是战场的需要。然而,让肖永银和李震为难的,不是部队上不上,而是上去后军事指挥权的归属问题,因为按照部署,上甘岭是十五军的防地。</p><p class="ql-block"> “这样吧,”肖永银在和李震交换了意见后,向杜政委提议道:“我们出部队,不指挥。</p><p class="ql-block"> 杜义德点点头:“这样也好。”王近山却不耐烦地皱皱眉头:“哪来这么多事?你们按这个弄,先打仗,打完仗再说!”</p><p class="ql-block">“王司令,我认为,既打好仗,又搞好团结不好吗?归十五军指挥这样处理好一些。”肖永银仍坚持自己意见。王近山一对虎目瞪了他一会儿,挥挥手:“好吧,好吧,就按你们的意见,三十一师交十五军指挥。"大量十二军投入两个师四个团的兵力。</p><p class="ql-block"> 当上甘岭的硝烟在12月15日的黎明渐渐融入到晨霭中,终于化作淡淡的薄雾飘散到了清新的空气中时,十二军中有四千五百多名将士已经不能够欣赏这异国土地上的静悄悄的黎明,许多人也永远不再能够聆听《上甘岭》电影中的插曲“一条大河然而,在此后乃至今天,上甘岭战斗成了一个“悬案”,除了志愿军的档案中记载了十二军将士的英勇与牺牲外,历史却将它的功绩漫不经心地抹去了。由于指挥权的问题,也由于宣传媒介的作用,公众舆论只知十五军打的上甘岭,而鲜有人知十二军参加上“甘岭战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注p285页</b></p> <p class="ql-block"> 上甘岭战斗的四十三天时间里所建树的殊勋……</p><p class="ql-block"> 活着的战友却怎么也不能够轻易忘却,怎么也不愿默认血写的功绩竟不如墨写的黑字!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原谅他们军长的沉默--你呀,军长,总该为死去的战友说句话;死者不能开口,而你,他们的军长,你活着呀!</p><p class="ql-block"> 肖永银深感内疚。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的心房因积淤着四千五百名将士的血而不得安宁……</p><p class="ql-block"> 六年以后,1958年的一天,当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馆长访问当年的十二军代军长时,肖永银将军(此时已授衔少将)在沉默了许久后,说道:</p><p class="ql-block"> “我是军长,我代表十二军,应该替他们说句话:十二军四千五百人的血洒在上甘岭上,请你们给死者留一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注p286页节选;文献来自肖永银伯伯回忆录感谢。</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上甘岭战役部分特等功臣、战斗英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图①特等功臣、一级杀敌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胡修道;</span></p><p class="ql-block"><b>图②: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郝兴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图③: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蔡兴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图④: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高良伦;</b></p><p class="ql-block"><b>图⑤: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程荣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⑥特等功臣、杨根思式的英雄王万成.朱有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⑦战后,朝鲜人民为永远纪念自已的亲人,在上甘岭石壁上刻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杨根思式的英雄王万成、朱有光永垂不朽!”壁刻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上甘岭战役王万成烈士.朱有光烈士追记特等功。</b><b style="font-size:15px;">(备注朱永光烈士连照片都没留下一张)</b><b>致敬英雄——英雄的十二军前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12军医院2分院杜文屏和他的战友们。</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第一排右(二)志愿军三兵团野战医院三分院杨志和12军31师医院战友马建华(右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右一,在朝鲜停战胜利.回国前杨志(调12军)和31师91团文工队员王玉英战友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我们初心如炬,今天,我们豪情满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纪念上甘岭战役爆发71周年,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敌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住吧,上甘岭战役最后的屹立者,我们最可爱的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伟大的祖国万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后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b></p> <p class="ql-block">“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2023年,是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凯旋65周年。我们深切缅怀志愿军英烈,我们永远不忘记,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为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付出了生命和代价。</p> <p class="ql-block"><b>广播电视新闻中心</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甘岭战役”摄制组,《寻访河南抗美援朝健在老兵》</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榻河南海天假日大酒店。</b></p> <p class="ql-block">河南海天假日酒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b style="color:rgb(237, 35, 8);">欢迎参加《上甘岭战役》赵乐武老兵,来河南海天假日酒店接授采访。向最可爱的人致敬!</b></p> <p class="ql-block"><b>采访结束后,酒店工作人员和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上甘岭战役》摄制组一起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活动花絮</b></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来自史料!</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后代!</p><p class="ql-block">视频原创/后代宋宁光!</p><p class="ql-block">编辑创作/开心牛牛!</p><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霞霞!</p> <p class="ql-block"><b>声明;整理编辑创作不易!不准截图复制粘贴文字!违者必纠!版权所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