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许英<br>(老三届初二三班)</h3> <h3>1964年9月 辽宁省实验中学<br>1968年9月至1971年9月<br>昌图县东嘎公社西岭大队<br>1971年9月至退休119厂</h3> <h3> 在工厂生活的日子里<br> 55年前的秋天,我从西岭大队被抽调到沈阳119厂,同行的还有在东嘎公社插队的实验中学20名女同学。<br> 进厂后,我被分配到车间干铣工,从天高地广的农村,走进封闭车间的厂房,空气中充满了汽油机油味道,耳畔不停地想着机床马达的轰鸣声,我们这群在广阔天地里呼吸惯了田野泥土芬芳的知青们,好一段时间才适应下来。<br> 因为我们企业性质属航天系统军工企业,承担着为国防现代化生产军品的任务,保密性强,产品质量要求精益求精。当时的工人用老式的机械设备,为共和国军工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那时,考核工人劳动成果是用完成工时多少来衡量,一大批工人骨干昼夜加班,完成的生产任务竟能超额好几个年度,可是却不多得报酬。有的产品精度要求误差不到几微米,而机床精度无法保证。老工人就凭着多年的经验,用手指感觉一点点切削,竟能达到要求,真是佩服他们。那时的口号就是要早日实现国防现代化,赶英超美。<br>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国家的国防军工水平早已达到了超英赶美的水平。想想我们这些当年老一辈军工厂的工人,也曾为祖国的军工事业付出过辛勤的汗水,心中倍感欣慰。<br> 我开始在生产一线工作,后来因工作需要,做企业管理的工作。我在119厂亲身经历和感受到了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的国家统供统销,到打破大锅饭,实现以军为主,以民养军,自主开发市场的阵痛过程。为了开发新型号的军品,在分解测试战术导弹样品时,有的技术人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被炸掉了双腿;有的产品试射时,射手要冒着随时爆炸的危险,……,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br> 我在军工企业干了30多年,经历了无数风雨和艰辛。这30多年,也正是国家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如今,我早已从岗位上退下来,想想当年:那时候我们年轻,那时候我们奋进,那时候我们以苦为乐,收入不多,却很知足。时代进入了现代化信息阶段,我们的经历早已成为历史,小记一下当年的回忆,权当山花烂漫时的从中一笑吧!</h3>